
谈古筝演奏音色的把握.docx
6页谈古筝演奏音色的把握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传,秦国时流传最盛,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由古代的五弦,一直增加到我们所熟知的二十一弦,从用丝弦或(昆鸟)鸡的筋作弦、钢弦再到以金属弦为内质,外加以尼龙丝缠绕而成尼龙弦,古筝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其丰富 一、古筝的演奏音色 古筝的演奏音色有基本音色、变化音色、特殊音色基本音色是演奏者弹奏的声音,是演奏者基本功的体现,是演奏者驾驭乐器音色的能力,演奏者要获得好的基本音色,首先要解决发音的问题——手指弹弦的基本方法即“大动作松,小动作活,力沉指尖”其次是解决手指和义甲(即手指上戴的假指甲)的切弦角度问题即指甲与弦应该是平行的,无论夹弹或提弹都应用指甲的中锋切弦弹弦方法和弹弦角度是决定基本音色优劣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方法不正确,基本音色也就不会好,更无法获得变化音色了变化音色也称应用音色,是演奏者根据乐曲固有的音乐形象、思想内容和情绪的变化,在演奏中使用的符合音乐内容、情感和风格的各种音色要想塑造和刻画好各种音乐形象,就必须掌握产生变化音色的各种手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需要。
特殊音色的使用多见于创作乐曲中,它丰富了古筝的变化音色例如把刮奏放在琴码的左侧,利用噪音来表现狂风呼啸;用手敲击琴板的手法来表现舞蹈场面;敲击鼓边的声音,展现人们敲锣打鼓庆丰收的场景等 二、准确把握古筝音色所需条件 (一)选择适合乐曲音色的古筝弹奏 古筝这种乐器多为手工制造,并且就其长度、宽度、材料而言都是不同的因此,音色也就不同,有的古筝音色似钢琴一样明亮,有的柔和、有的暗淡等因此用同一古筝去弹奏不同风格的乐曲是不合适的,在弹奏前要分析乐曲是现代派还是古典派等因素后再选择相应的古筝来弹奏乐器音色优良,为演奏者弹奏出良好的演奏音色提供了好的先决条件;乐器音色差,不但不会有助于演奏出良好音色,反而会阻碍到演奏者弹奏出良好的演奏音色 (二)采用科学的演奏方法 演奏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指关节不灵敏、手臂肌肉弹一会儿便酸痛,音色也虚而不实体现在乐曲中便是快板不快、强音不强、弱音不弱使乐曲单调乏味正确的弹奏方法如下:1、肩膀、大小臂放松,自然下垂一般是松到胳膊用的力与其受的重力相等即可,感觉是胳膊将要掉下而没有掉下的感觉弹弦时的力要协调并集中到指尖或手掌上,如此弹出的音色明亮、结实。
2、选择相应的弹弦速度练习爆发力弹弦时,音色清脆、透明、干净但初学者使用这方法,手臂肌肉会紧张,会出现“端着肩膀弹琴”应快速与中速结合训练,每弹一音后间隔一秒再弹肌肉便会自然放松下来,音色也随之松驰、悦耳3、选择恰当的弹弦力度练习弹弦力度控制要从容不迫,力度并非是越大越好,硬“塞”到弦上的力度会产生刺耳或太紧的声音通常用的力度是抛开人为的过重或过轻的力,也就是不要故意重或故意轻如此弹弦,就会产生圆润、饱满的音色4、选择“轻快”的弹弦法如果弹弦速度慢、力度轻类似人在摸弦而不是弹弦,则会产生虚弱、暗淡的音色如果速度快、力度大使肌肉紧张,则可采取弹片离弦的“轻快”弹弦法即弹弦的速度是快的、力度是轻的,尽管此法产生的声音弱但仍旧是有亮音的5、运用手掌发力弹弦传统意义上也称“抓筝”特别是弹大撮时,如果寻找“握”的感觉,如同婴儿握大人手的感觉,音色将厚实、明亮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音色 获得良好的演奏音色并不仅仅取决于演奏方法的正确,它与演奏者的心理音色是分不开的,心理音色是音色美的核心心理音色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去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
因此,演奏者在演奏乐曲之前,首先应分析作品是属于什么风格的,它的旋律发展特点是怎么样的,然后对音色进行选择、组合,从而不断培养良好的心里的银色比如《春江花夜月》与《汉宫秋月》同为咏月名曲,前者描绘的是静谧温馨的春花秋月,抒发对美好自然的无限眷恋;而后者描摹的是凄清冰冷的怅然秋月,寄托着旧时宫女无限的凄凉、苦闷与惆怅作品中的月亮既然已经带上浓烈的个人色彩,作品各自的意境和内涵便大不相同了如果我们把《汉宫秋月》中那种哀怨、悲伤的情绪带到《春江花月夜》中,自然会使演奏者悲由心生,从而在揉、吟、按、滑等技法上力度过重,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自然不会让听众联想到静谧温馨的春花秋月,不会让听众沉醉于安宁、祥和、明月高照的诗情画意之中 (四)细心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人和人之间的敏感的程度可以差异很大,要想提高或改善这方面的能力的最好办法无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音色的差别是需要经过训练的耳朵才能辨析的,找到别于其他音色的音响特点,找到达成某种音色的最佳弹奏技术,达到与作品风格对音色的规定与演奏者个人的演奏风格、音色、审美能力等完美结合的音色来。
比如在演奏《高山流水》时,只有细心观察体会山岳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山谷幽深的宁静我们才会由衷地弹出浓厚而优美的音色来描绘高山留意叮咚的泉水、涓涓的清流、滚滚东去的江河,我们才会运用晶莹的泛音,明亮与暗淡的划奏等来表现流水的千姿百态 (五)具备较好的音色分析与音色调控的能力 在演奏中要想达到乐曲所规定的音色,首先演奏者要具备对乐曲的把握能力,并要有丰富的音色鉴别力和想象力及敏锐的听觉分析、调控能力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要不断的培养提高艺术听觉能力及对作品内容的把握能力,学会分析不同风格的筝曲,掌握具代表性风格演奏家的独特音色如弹奏《林冲夜奔》时,引子部分的速度很慢,情绪复杂,是感叹回忆的部分,深刻表现了林冲内心的痛苦和心理矛盾及冲突林冲曾经是带领几十万禁军的教头,遭人陷害,家破人亡,被逼无奈投奔梁山的情景音乐表现了人物与雪夜的情景交融,刻画了林冲百感交集的复杂内心世界用刮奏开始全曲,由弱到强收,使音乐像语言一样具有呼吸感,像一句句话语,一声声叹息用“7”“6”的揉弦,并带有哭腔,用这夸张的手法表现林冲的悲情色彩和对命运的无奈之后的音乐由弱渐强,和前面的音乐形成对比低沉而有力,由此音乐形象由凄凉转为悲愤。
夜奔部分运用短摇、长摇、扫摇技巧形象的表现出了林冲深夜急速奔跑的情景,并用左右手八度带有敲击的效果,使整段音乐富有中国戏剧特有的节奏感,充分表现了林冲的急切心情暴风雪部分使用弱进的扫摇并慢慢加强,在高八度位置加以重复,使音乐一下就出现阴霾的天下起鹅毛般的大雪,再以左手右手的刮奏及高音区的按音,描绘出了风大雪急的场景,让人想到在漆黑的风雪夜里孤独苍凉的林冲,顶着大风雪急速奔跑的画面,像是在发泄着心中的怒火,表现了虽遭不幸却仍然顽强不屈的英雄形象急进部分,是音乐最激昂的结尾部分,以快速托劈,点奏,扫摇等配合,表现出林冲投奔梁山的坚定决心,尾声以左手的大搓和右手大搓的结合并加上划奏的运用,使音域最大化,表现了林冲投奔的决心和英雄气慨全曲通过我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技巧的使用,每一段都完美的表现了林冲的不同的内心变化,最终坚定地奔向梁山的故事,让人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得到更多想象的空间和自己对乐曲的更细腻的理解和表现,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想象,也造就了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演奏风格,用演奏者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更美的乐曲风格 每一个演奏者性格、文化与音乐修养都有差异,他们的艺术鉴别力和艺术听觉力就不尽相同在同一作品演奏时是允许根据自己认为最为合适的音色来表现音乐内容的。
三、结语 在实际演奏中身心放松才能使乐曲的音色变化准确,演奏者只有不断增强音乐修养、提高情操才能弹出符合作品的“心中之音”要演奏好一首乐曲,不但要在音色方面与音乐情景共同变化,还要在心理和审美意识上与它相一致,演奏者对 音乐作品内涵体验越深刻越细腻,就越能调动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