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新要求.docx
3页教育部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新要求 96.1%的小学开始上课时间不早于8点20分 学生睡眠管理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少数地区因为时差原因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作息时间 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问卷反映,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到达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xx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有的学校还提供了午休时间和条件 总体上看,睡眠时间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 学校普遍做到不再要求学生利用完成作业 会上介绍,有99.8%的学校严格执行了学生有限带入校园、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91.8%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保管装置,学校普遍提供了学生与家长必要时紧急联络的通道,秋季学期普遍做到了不再用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完成作业 教育部表示,“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大家对作业负担重、睡眠缺陷、过度使用的危害形成了基本共识,对这些长期以来个别管、自发管、管不好的问题,现在形成了普遍管、统一管、科学管的良好局面,为学生身心安康成长创造了更好条件,对实施情况整体评价较好。
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 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方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到达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不少地方通过制订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中小学生体质安康优良率上升至33% 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介绍,通过努力,体质安康管理工作已经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有效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得到提高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安康数据全员上报制度,建立完善了以体质安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应—干预—保障”闭环体系中小学生体质安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xx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99.63%的学校已清理校园图书 课外读物管理方面,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表示,据统计,全国88.41%的中小学校已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77.83%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制度,全国32个省级地区、365个地市、3101个区县已设置社会和群众监视举报渠道 截至20xx年12月20日,全国99.9%的中小学校已按照《管理方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99.63%的学校已按照《管理方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开展清理,清理问题图书5000余种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