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时代教子-当心网络毒鸡汤.doc
5页微时代教子:当心网络毒鸡汤主持人语: 如今有很多家长通过上网了解育儿资讯,网上众多的教子育儿类公众号推送的大量教子经、育儿宝典很受欢迎,有的“网红妈妈 ”的“经验”还备受推崇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经、典,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文章确实能够满足家长们的教子需求;有的文章则只是吐槽或自嘲,以泄愤的方式抒发家教中的挫败感;更有一些文章出自盈利机构之手,完全出于商业目的,哗众取宠、博取关注面对各类网络鸡汤,广大家长应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跟�W 红学育儿须 “火眼金睛” 我生二宝后,闺蜜向我推荐了一个漫画公众号,我追看同龄妈妈在欧洲的育儿生活漫画的切入点非常具体,比如哄睡觉、盯作业、产后减肥、半夜喂奶等,表达方式不是说教,而是自嘲或自黑我看后豁然开朗,原来天下的妈妈都会抓狂,会崩溃既然失败是常态,我也不必太悲观 哺乳期间, “网红妈 ”那种“既能照顾几个娃又会赚钱养家还能貌美如花”的生活方式很吸引人我越邋遢就越羡慕她们“会保养、爱生活、舍得给自己花钱” 的生活状态,对她们推荐的美容用品颇为青睐我越是觉得自己“一孕傻三年” ,就越羡慕人家“养一堆孩子还能读学位” ,不断买她们推荐的书籍 “网红妈 ”推崇自然养育和民主氛围,看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鼓励孩子在学龄前沉浸在疯玩的状态中。
她们劝慰焦虑的读者――每个孩子学说话、阅读、数数、发展社交都有自己的进度与方式,最好的陪伴方式是给孩子阅读而非填鸭 受此影响,我把两个女儿的玩具都进行了精简,经常带她们野外宿营,允许她们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搞得满身泥浆我学习网红妈妈充满幽默感和好奇心的交流方式,比如当孩子堆沙子时,我不会笼统地说“你真棒” ,而是真诚地问:“你堆的是什么呢? ”当孩子蹦跳着说要去月球时,我不会嘲笑她,而是说:“好啊,到月球之后别忘记回家噢 从去年起,我追的公众号大量发布婴儿商品的广告为博得点击率,推文的标题越来越“吸睛” ,内容却越来越空洞,甚至对我产生了误导 有段时间,我家老二做事非常磨蹭我恰好读到一篇点击率极高的文章――《妈妈越懒,孩子越优秀》 借鉴其育儿理念,我学习放手,调整心态,尽量对老二采取不催促、不干预的态度老二越来越磨蹭,做事慢吞吞,上床睡觉要磨蹭半天,早晨起来时穿衣服三心二意,吃个饭心不在焉 在一个一家人计划出游的早晨,老二按照自己的节奏洗漱我老公在一旁看得火起,问我:“她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洗个脸要 20 分钟,岂不天天迟到?” 我说:“网红妈妈认为孩子磨蹭是因为母亲太勤快、包办太多,家长越是爱插手孩子的事,他内在情绪就越混乱。
” 看着老二一边刷牙一边在镜子上涂泡泡,丈夫叹口气说:“如果你继续懒,估计咱们今天出不了门!” 事后老公提醒我:“很多公众号在创建时是原创,后被一些公司收购,发帖子就会越来越不负责任,只求点击率这种鸡汤最好别再喝 ”他建议我订阅家教类杂志来取代公众号我觉得看杂志缺乏网上阅读的互动感,拒绝了后来一位朋友给我建议,对“网红妈妈” 的经验合理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据此,我以“动机论” 和“可行性”为标准,对我以往关注的公众号和网红直播进行了取舍 “动机论 ”是思考作者发文、发视频的最终目的,从而鉴别其价值很多文章是抒发一些育儿过程中的苦闷与焦虑的,比如《道理知道这么多,为什么还是靠吼来降娃?》《生二胎之后,我的生活质量下降了》等,跟着这类文章的作者共鸣一下,未尝不可,但不能沉溺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还有不少视频和文章只为娱乐,发着玩一玩,比如《坑孩子的搞怪照片》 《如何让孩子抓狂》等,作者的动机本就不严肃,我也就权当笑料,看罢一笑了之 最有毒的鸡汤,要属于那类《你可能不知不觉中毁了孩子》 《妈妈如何扼杀了天才》 《这些致命的错误,你可能一直在犯》 《孩子得了某某疾病,都是因为这个细节》等。
这类文章一看标题就是危言耸听,作者往往是为了推销产品,或是为了某个收费讲座做广告以往我曾根据这些文章的内容毫不犹豫地在两个孩子身上对号入座,越看越焦虑,甚至失去自信现在,我看看题目便很快跳过 “可行性 ”是一切都要联系生活的实际,不生搬硬套仔细想来,网红妈妈光彩照人的形象,真是靠她所推销的某种化妆品吗?带着娃还能攻读博士学位并赚得堆金积玉的网红妈,真是仅仅靠一套时间管理秘籍吗?事实上,她们潇洒带娃的背后都有厚实的家底、能干的家属、强大的后援保姆团队!一般的老百姓只能学习其精神,不能照搬其生活假如总以这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只会给自己添堵 渐渐地,我更多地订阅一些童话朗读、睡前故事、诗词名曲播放类公众号,在带孩子的时候随时点播给她们听,自己也从中得到滋养 “舶来 ”公众号须去伪存真 我和妻子曾北漂几年,回到三线城市定居后,我们在育儿及家教方面与大城市保持同步,订阅的公众号都带着“ 洋味 ”,比如我订阅的“儿童少年商学院”“西方教育智慧”“在家教育与自学” 等公众号,都是将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家庭教育这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国家的教育智慧,也成为我们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营造民主家庭气氛的一种渠道。
我记得公众号上有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一位美国育儿畅销书作家,7 岁的儿子坚持在寒冬腊月穿一条很酷的短裤去上学作家搬出家规对儿子说:“你必须穿上长裤,因为我是你爸,我让你这么做 ”儿子却说:“ 我愿意穿短裤,这是我的腿,我不介意它们被冻裂,你不用担心 ” 这位作家认为儿子掌握了辩论术的三个关键词:无懈可击的逻辑――这是我的腿,你无权干涉;毋庸置疑的理念――我愿意;让人动容的情感――不用担心,我自己能承担冻裂后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