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式高层剪力墙结构高宽比超限控制指标表.doc
6页板式高层剪力墙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加强措施控制指标表(2012年12月版)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2012年12月 日推荐精选使用说明1、本表适用于高宽比范围比2012年版《高规》限值大于1、小于4者的板式高层剪力墙结构2、本表高宽比控制指标分为三档:● 第一档:高宽比超限值1~2之内(8度区高宽比6~7)● 第二档:高宽比超限值2~3之内(8度区高宽比7~8)● 第三档:高宽比超限值3~4之内(8度区高宽比8~9)3、高宽比超限较大时应按下述二种办法处理:● 高宽比超限值3~4时(8度区高宽比8~9),宜进行模型振动台试验,同时按本表第三档控制指标加强有关抗震措施;● 高宽比超限值大于4时(8度区高宽比大于9),应进行模型振动台试验,同时另行专门研究有关抗震加强措施,证明其结构抗震安全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中4、凡超出本表控制指标范围以外者(如个别横墙底部不落地转换),应另行专门研究有关抗震加强措施5、本表仅供甘肃省超限委超限专项审查内部参考使用本表编写人:张举涛、金建民、黄锐、杨忠平、莫庸、冯文章板式高层剪力墙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加强措施控制指标表推荐精选项目序号超限抗震加强措施控制指标备注高宽比超限值1~2之内(8度区剪力墙结构高宽比6~7)高宽比超限值2~3之内(8度区剪力墙结构高宽比7~8)高宽比超限值3~4之内(8度区剪力墙结构高宽比8~9)总体设计1剪力墙体系及布置要求同第2列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外纵墙宜全部落地。
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外纵墙应全部落地2加大基础有效埋深1/14(筏基)、1/17(桩筏基)1/13(筏基)、1/16(桩筏基)同第2列3提高对持力层及基础选型的要求同第2列地基持力层可靠、地基处理可靠、基础选型合理安全同第2列4补充性能抗震设计要求当B级高度、竖向不规则时,应合理确定关键构件抗震性能目标合理确定底部加强区横向关键构件抗震性能目标同第2列超B级高度丙类建筑,按照“省抗规”性能目标D进行设计5纵向按框剪结构补充计算————当外纵墙多数墙肢截面高厚比小于4时,纵向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补充计算,并和原计算模型包络设计纵向按框剪结构补充计算时,外纵墙与横墙相交处可按开小洞处理该包络设计仅针对外纵墙墙肢进行横向抗震验算1三维空间分析软件类型及数量小震整体弹性分析用2个;大震弹塑性分析可用1个大震分析软件可采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小震整体弹性分析用2个;中震分析用1个(或2个);大震弹塑性分析可用1个(或2个)大震分析软件应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2个小震分析软件不得采用同一单位的软件,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应进行构件损伤分析其它要求同第2列2小震作用下整体结构弹性分析复核同第2列周期比、剪重比、整体稳定、零应力区、有效质量系数等满足规范要求同第2列内力及配筋计算宜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地基承载力及变形验算复核同第2列满足规范要求同第2列4从严控制小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剪力墙结构1/10501/1050同第2列5从严控制相邻层刚度比同第2列0.951.15(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以上时)同第2列算法见《高规》3.5.2条6从严控制相邻层最小受剪承载力比0.850.90同第2列推荐精选7从严控制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剪力墙结构1/1351/135同第2列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8大震作用下倾覆力矩计算采取小震倾覆力矩乘以放大系数的简化办法同第2列2.8(6度)×小震倾覆力矩2.5(7度)×小震倾覆力矩2.2(8度 0.20g)×小震倾覆力矩2.0(8度 0.30g)×小震倾覆力矩同第2列用于序号第9、10、11、12项的计算。
考虑上部结构弹塑性,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与罕遇水平地震作用效用应采用标准组合9控制罕遇地震下(考虑上部结构弹塑性)基底零应力区同第2列不超过基底面积的25%同第2列用序号第8项倾覆力矩验算,当有桩基础时,进行序号第10项的验算,此条不验算10控制罕遇地震下筏板外悬挑端基底压应力或控制边桩抗压抗拨承载力同第2列pmax≤1.2faENEKmax≤QuK(抗压)NEKmax≤TuK+Gp(抗拔)同第2列用序号第8项倾覆力矩验算,桩身承载力按桩基规范验算当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或桩基极限承载力时,公式右边项可采用该极限值11进行大震作用下筏板外悬挑部位抗剪、抗弯、抗冲切承载力验算同第2列按此要求设计同第2列用序号第8项倾覆力矩验算12提出底部加强部位横向抗震性能设计要求——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横向按中震下抗剪弹性、抗弯不屈服设计;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横向剪力墙满足受剪截面控制条件同第2列受剪截面验算方法详见《高规》公式3.11.3-4或3.11.3--5 抗震构造措施1从严控制外纵墙轴压比限值同第2列比规范限值降低0.1同第2列沿楼全高控制2增加约束边缘构件高度同第2列约束边缘构件高度取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二层同第2列推荐精选3约束边缘构件所在楼层之上增加过渡层——约束边缘构件之上增加二层过渡层约束边缘构件之上增加四层过渡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纵筋、箍筋取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之间的数值,配筋应缓变。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从底部加强部位到过渡层,再到上部楼层也应缓变4加强外纵墙的延性——外纵墙约束边缘构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不再提高中震作用下外纵墙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应设置型钢,含钢率不小于2%,在不需要设置型钢的楼层设两层型钢过渡层,型钢面积减半设型钢的加强做法仅用于第3列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结构中型钢含钢率按外纵墙范围内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面积计算约束边缘构件增设型钢后,仍应遵守序号第5项的最小配筋率的要求5提高外纵墙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一级≥1.30%(8Φ18)二级≥1.10%(6Φ18)三级≥1.10%(6Φ16)抗震等级外纵墙外纵墙局部凸出墙抗震等级外纵墙外纵墙局部凸出墙第3列配筋率比第2列增加0.05%特一级≥1.45%(8Φ20)≥1.50%(8Φ22)特一级≥1.50%(8Φ22)≥1.55%(8Φ25)一级≥1.35%(8Φ18)≥1.40%(8Φ20)一级≥1.40%(8Φ20)≥1.45%(8Φ22)二级≥1.25%(6Φ18)≥1.30%(8Φ18)二级≥1.30%(8Φ18)≥1.35%(8Φ20)6提高外纵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增大10%抗震等级外纵墙外纵墙局部凸出墙抗震等级外纵墙外纵墙局部凸出墙第3列配筋率比第2列增加5%特一级增大20%增大25%特一级增大25%增大30%一级增大15%增大20%一级增大20%增大25%二级增大10%增大15%二级增大15%增大20%7提高约束边缘构件所在高度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及竖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外纵墙≥0.35%其它墙≥0.30%抗震等级外纵墙外纵墙外局部凸出墙其它墙抗震等级外纵墙外纵墙外局部凸出墙其它墙第3列配筋率比第2列增加0.05%特一级≥0.45%≥0.50%≥0.40%特一级≥0.50%≥0.55%≥0.45%一级≥0.35%≥0.40%≥0.30%一级≥0.40%≥0.45%≥0.35%二级≥0.30%≥0.35%≥0.25%二级≥0.35%≥0.40%≥0.30%8提高外纵墙(含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型钢的锚固要求————外纵墙(含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型钢锚固于基础底板内上部结构的钢筋、型钢应全部锚固于基础底板内,并不得减小钢筋直径、根数及型钢的截面积9加强剪力墙连梁设计同第2列剪力墙连梁应加强密箍,当跨高比小于2.5时,宜设置水平缝形成双连梁或多连梁,也可增设斜向交叉钢筋或暗撑,或者采用钢板混凝土连梁、型钢混凝土连梁。
同第2列推荐精选10基础底板悬挑长度底板悬挑长度不得小于板厚,且不得小于1.0m底板悬挑长度不得小于板厚,且不得小于1.5m底板悬挑长度不得小于板厚,且不得小于2.0m挑长>1.8m时宜设扶壁墙或外扩地下室,扶壁墙或外扩的地下室横墙应与内部地下室横墙对齐拉通试验1模型振动台试验————宜进行模型振动台试验注:高宽比超过限值4之上(8度区超过9)者,抗震措施另行专门研究,并应进行模型振动台试验,证明其结构抗震安全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中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2012年12月 日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