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特长隧道抢险救援探析.doc
14页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特长隧道抢险救援探析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特长隧道抢险救援探析一、沪渝西高速(宜昌段)隧道的基木情况(一)沪渝西高速公路(宜昌段)总体情况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东起宜昌长江公路人桥,西止恩施州界碑,全长97. 8公里, 其小,共有收费站5个,分别为宜都站、门氏坪站、高家堰站、贺家坪站和榔坪站;共有 桥梁112座(左右线合为一瞬),其中,特大桥梁11座,人型桥梁24座,中小型桥梁 77丿來,总长29. 9公里;共有隧道17丿來,其中,特长隧道3座,长隧道5座,中隧道6 座,短隧道3座,均为双洞单向公路隧道,隧道净宽9. 75米,净高5米最长的金龙隧道位于沪渝高速公路1248公里处,长8. 6公里,坡度1.5%,洞端标高差 130.4米;落差最人的朱家岩隧道长1290米,坡度2. 8%,洞端标高差36. 2米;事故发生 频率最高的漁泉溪隧道长5228米,坡度1. 98%,洞端标高差103. 5米在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渝沪向有4个长下坡路段,分别为辖区终点至榔坪收费站 (连续21公里,包括榔坪、关口娅隧道)、金龙隧道至高家堰服务区(连续26公里,包 括扁担域、漁泉溪、朱家岩、长岭隧道)、父子关隧道至门氏坪收费站(连续19公里, 包括刘家坳、王子石、百步域、父子关隧道)、女娘山隧道至宜都收费站(连续14公 里,包括殷家岩、章家槽、Fl岩溪、女娘山隧道),共计80公里,占沪渝高速公路(宜 昌段)总长的82. 47%;沪渝向有金龙隧道至榔坪收费站(连续22公里,包拈金龙隧道) 长下坡路段。
事故高发路段为渝沪向金龙隧道至高家堰26公里长下坡,乂以扁担HE,漁泉溪、朱家 岩三个隧道最易发生车辆交通事故,扁担域与漁泉溪隧道仅间隔魏家洲人桥(554米), 渔泉溪与朱家岩隧道就50米间隔如此密集隧道分布,加上隧道内灯光昏暗,容易使长 途车驾驶员因光线变化造成交通事故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路面条件最复杂、救援难度最人的高速公 路,其特殊表现在五个方面1. 落差人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全长97. 8公里,横断面从平均海拔40余米长江 流域中段迅速抬升至平均海拔1100余米的鄂西高原,连续长下坡造成极人安全隐患2. 气候复杂海拔迅速抬升的半高山地区,气候变化呈典型阶梯型分布,湿润多雨, 往往成为云雾聚集区,“雾随风走”现象普遍同时,高速公路穿越群山,很多路段受高 山阻隔,形成相对封闭气候环境,经常出现雨、雪、雾、冰、晴交替现彖,同一地点不同 时段天气频繁变化儿分钟前浓雾弥漫,儿分钟后云开雾散,天气变化给交通管理带來挑 战3. 桥隧众多该路段桥梁及隧道总长62. 4公里(桥梁30公里,隧道31. 4公里),桥 隧比占总长高达62.7%,属于典型的由桥梁和隧道组成的山区高速公路,与普通路面相 比,桥隧发生交通事故比例更高,救援难度史大。
4. 附属设施少因山区高速公路的特殊性,路血•附属设施非常重要该路段现有服务 区1个(高家堰服务区,1215公里处),避险车道2个(1235公里处,1221公里处), 但明显偏少5. 分流点少该路段特殊地理坏境致使沿线各站口的行车匝道“坡急、弯陡”人型 载重汽车无法迅速通过,容易出现被卡匝道进退两难的现象,滞留路血给救援行动带來不 便和隐患二)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隧道群分布情况隧道内设令排烟系统、事故应急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灭火设施、避难设施, 正常情况下能满足隧道内前期火灾的施救二典型战例(一)& 20长岭2#隧道救援基木情况:1隧道基木情况沪渝高速鄂西段长岭2#隧道位于长阳县贺家坪境内,隧道位于半山腰,地势险要,全长 680米,隧道内设有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系统,ABC类灭火器2事故基木情况2010年8月20 H,沪渝高速长岭2号隧道恩施往宜昌方向入口 60m处一•辆载重货车追 尾,发生侧翻由于当天刚下过小雨,事故路段雾浓,一辆载重货车由于车速较快,将停 在隧道口的一辆广木小汽车压在车底,连续的冲撞导致7车追尾,5人被困事故特点:1辖区小队距离事故地点远,不能快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长阳中队距离事故 现场70公里,耗时73分钟,沿途均为上坡,行车速度慢,到达现场时已错过最佳救援时 机2易形成连锁反应由于车辆从恩施往宜昌方向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事故发生时刚下过 小用,山间雾浓,前面车辆出事故后,后血的车辆应能见度低、车速快,导致发生连环相 撞事故3、车辆损毁严重,人员伤亡重,救援难度人事故车辆经过剧烈碰撞、磔压,发生了 严重变形,把人员死死的卡在车内里血,加上载重货车压在事故车体上,人人增大了救援难 度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不同程度受伤处置经过:长阳人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3车21名官兵赶赴现场,并迅速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告 经过1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将两名被困者救出1反应迅速,科学调度长阳人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3车21名官兵赶赴现场,同时向 支队指挥中心报告在岀动途中迅速通知政府,调集足够的补•会救援力量赶赴现场配合施 救,并及时与高管部门収得联系,加强现场的警戒监护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初步确认,取得 现场第一•手资料2初期处路得力长阳人队在出动途中保持与高管部门互通,实时获得现场情况及时 要求高管部门做好现场警戒,维持现场秩序,为我救援力暈开辟救援通道,并通过连 线的方式指导路政救援队施救,并成功救岀一名被困考。
3战术布路合理长阳人队到场后,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方面,由战斗二班对战斗区域 实施二层警戒,由战斗一班和抢险救援班对现场实施破拆救人,战斗员反应灵活,战斗配 合默契,器材装备合理配合,迅速将被困者救出4官兵英勇顽强此次事故救援现场复杂,场血惨烈,视觉冲击力强,救援任务重救 援过程川,指战员在承受心理压力的同时,随时血临事故车辆发生起火燃烧的危险但备 参战人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路个人安危于度外,始终如一的战斗在救援第一线,体 现了良好的战斗作风经验教训:1加强第一岀动隧道内的抢险救援事故在进行调集时必须加强第一出动,在第一时间 调集足够的消防救援力量的同时还必须迅速组织足够的公安、高管、路政、医疗等部门到 达现场参与抢险救援2及时做好警戒高速公路隧道的抢险救援由于受沪渝高速地形的影响(宜昌人桥与野 三关海拔高度差近1100m),在救援力址到场后必须第一时间在离事故地点2000-3000m 的位谿设立警戒警示,封锁事故车道并在事故现场设立第二层警戒,避免无关人员囤观, 影响现场施救,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灾害事故消息的发布,避免造成严重补会彩响,能仃效 减小或控制二次事故的发生3必须熟练掌握和保养好器材装备。
灭火救援器材装备必须人人会操作使用,保证在救 援现场人人能动手,人人会动手,从而提高救援效率,挽救史多的被困者使我们在大型 事故救援中能多点开花,充分显示出“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二)10. 23朱家岩隧道火灾救援基木情况1地理位銘沪渝高速鄂西段朱家岩隧道位于长阳县贺家坪境内,隧道位于半山腰,地势险要,无水 源且山体断层溶洞较多2隧道基木情况隧道全长1305M,隧道内有人行横洞5组,车行横洞2个,排烟机2组,灭火器箱8个 (每个灭火器箱内有干粉灭火器2个,泡沫灭火器1个,泡沫桶1个),室内消火栓8 个,隧道内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照明、消火栓系统独立3燃烧物质理化性质全称:2-甲基-3-丁烘-2-醇,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用作溶剂、中间体、含氯溶剂 的稳定剂;易燃,闪点25°C,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岀现人量放热规象,引 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低毒,受热分解能释出有剧烈 刺激作用的烟雾4气象情况事故当天天气:多云转晴,西风2-3级由于隧道位于半山腰之间,有山风,估计隧道 内风速可达到4级左右。
事故特点1隧道内空间相对封闭,温度高,烟雾浓,能见度低,严重影响了施救长阳中队进入 隧道不到100m,隧道内全部断电,检修道内电缆多处正在蔓延燃烧,第二辆车正在燃烧伴 随有爆炸和呛人的的浓烟,能见度不到lm,战斗员只能在隧道内摸索前进,高温和浓烟导 致战斗员难于接近现场,非常不利益战斗的展开2隧道内事故车辆多且正在燃烧伴随有爆炸,事故区域顶部有混凝十•呈块状脱落,严重 危及施救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发现事故车辆附近有将近30厘米厚的混凝土 层,并还在不断有块状混凝土瞅落,严重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3事故处路要求高,处铭难度人事故现场的高温、浓烟、有毒烟雾和坠落的混凝土等 因素对进入现场的指战员要求极高,必须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对个人防护装备要求极高 由于现场远离城镇,消防车无法第一时间到场,初期火灾易失控,隧道内部情况复杂,使 战斗人员深入内部进行火情侦察、近战灭火和快速处賂就变的十分困难处置经过2010年10月23日,沪渝高速朱家岩隧道一辆满载2-甲基3-丁烘-2-醇的人货车追尾, 发生轰燃,导致隧道内被困的9辆车全部被烧毁,并有3人死亡(一人被困在车内,另两 人在隧道内的逃生通道上)。
宜昌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调集4个中队、1个战勤保障人队,10台消防车、 4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实施增援支队政委唐四海、支队长郑西、副支队长张胜华、参谋长 郑军率支队全勤指挥部前往事故现场指挥灭火救援工作经过参战官兵近2个小时奋力扑 救,成功将人火扑灭1领导重视,亲临指挥接到报警后,支队唐四海政委、郑西支队长赶赴现场指挥抢险 救援工作长阳县主管消防工作的县长和公安局长亲临现场慰问官兵并指导救援工作2快速反应,科学调度长阳消防人队接警后,立即出动2台水罐消防车、1台抢险救 援车,15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同吋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告支队指挥中心接报后,第一时 间启动隧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调集特勤、猊亭、和战勤保障人队7台消防车、30余名消 防官兵赶赴现场支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岀动,并与长阳消防人队、高管21人队保持实时 互通3科学决策,冷静指挥长阳人队到场后没令马上进入隧道现场,而是结合先期到场的 高管和路政等部门了解的相关情况综合做出合理的战斗部署在深入着火现场后,血对恶 劣环境,支队指挥员冷静指挥,客观冷静的判断整个救援现场支队全勤指挥部决策果 断,战斗部署合理、简单明了,合理把握战斗时机和战斗力量分配。
4战术措施运用得当一是正确选定进攻阵地结合现场情况,支队现场指挥部明确了 在隧道上风方向建立进攻阵地,向下风方向逐步推进,排烟火火的指导思想二是采取梯 次进攻的方法深入火场内部灭火长阳、特勤中队2个攻坚小组在水枪掩护下深入火场内 部,利用喷雾水驱散烟雾,降低火场温度,适时灭火,为控制灾情奠定了基础三是联系 实际,灵活合理地利用车行横洞开辟进攻阵地5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战斗过程中,充分发扬了 “敢打硬仗、不畏艰险、不怕牺 牲”的顽强作风,特别政委唐四海、支队长郑西、副政委张胜华、参谋长郑军深入火场内 部指挥火火救援行动,与官兵并肩作战,极人了鼓舞官兵士气全体指战员血对高温、浓 烟、黑暗和瞅落的混凝土块,依然保持良好的战斗秩序,迅速落实战斗部署,在最短时间 内控制了火势,在人火被扑灭后仍坚守现场,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攻坚克难,获得了各 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经验教训:1在侦杳过程中,现场复杂,群众众说纷纭,在询问知情人时要理性综合分析,避免听 取片血之词;2可以在对隧道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分段侦杳,搜救被困人员,从而提高效率,减小灾害 事故损失;3对进入隧道侦杳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面对未知的坏境,一切情况都有可能发 生,还要带齐监测设备,随时对隧道内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