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0掩耳盗铃语文S版.ppt
10页第八单元·寓言两则掩耳盗铃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课文导入《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简介椎(chuí):敲打东西的器具怳(huǎng)然:形容声音响亮遽(jù)掩其耳:急忙理解字词有得铃者,欲负而走译文:有个人偷了一口铃,准备背着它逃跑则铃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铃怳然有音译文:但是,这口铃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铃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译文:他生怕别人听到铃声,来把铃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课文分析他知道偷铃铛的后果了吗?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恐人闻之而夺己也思考课文你们读了寓言后知道了什么道理?读后感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了坏事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理解内容 1、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呢?2、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是个愚蠢的人,你不要自作聪明,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3、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被人发觉)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2、再读课,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实实做人)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全文总结续写《掩耳盗铃》写作提示:1、偷铃铛的人被发觉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2、偷铃铛的人会知道错吗?3、我们要怎样做人呢?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