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劳动组合-详解.docx
4页优化劳动组合-详解 优化劳动组合(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 of labour)目录 1 什么是优化劳动组合 2 优化劳动组合的特点 3 优化劳动组合的标准 4 优化劳动组合的意义什么是优化劳动组合 企业按照择优上岗的原则,通过层层招聘而组成新的劳动组织的一种企业内部的劳动制度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劳动者和机器设备的效率,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更紧密、更合理地结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劳动组织形式 优化劳动组合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机制和劳动组织的优化;人员素质的配备的优化,以及企业劳动管理的优化等 优化劳动组合的具体做法是:从企业领导班子到科室、车间、班组,根据满负荷原则,合理确定劳动力的需要量,进行科学的定额、定员、定编、定岗,公布上岗条件,招聘招标,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允许流动,层层承包,订立合同,编外人员实行厂内待业优化劳动组合的特点 优化劳动组合的特点是,干部、职工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上下岗位流动,也可以在同岗不同责或不同工种之间进行流动,还可以根据劳动组织的变化,做人员的重新塔配但这种流动仅限于本企业内部,不能到企业外面去,企业也不能解除同他们的劳动关系。
对因优化劳动组合而下岗的富余人员,企业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妥善安置,包括集中培训、办第三产业或送劳务市场等 优化劳动组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我国企业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员配置不合理,“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状况相当普遍,人浮于事,工时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优化劳动组合,把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引入企业,使职工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实行优化组合搬掉了“铁交椅”,打破了“铁饭碗”,带动了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成为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但优化劳动组合涉及每个职工的利益,比较复杂,矛盾较多,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企图“一步到位”,一次组合定终身对编余人员要妥善安排,通过流动或重新培训,帮助其重新上岗优化劳动组合的标准 为使优化劳动组合取得应有成效,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应该达到以下标准: 1.建立了良好的劳动关系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得到保障;职工民主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合同制工人同固定工的关系得到改善;职工队伍基本稳定;在职工中形成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生产群体。
2.强化了劳动管理基础工作企业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定员标准;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和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加强了劳动纪律,提高了企业劳动管理水平 3.形成了科学的劳动力调节机制企业内部劳动力自我调节和行政调配相结合,劳动力可在不同岗位之间合理流动 4.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企业建立了符合生产要求的培训制度,并形成职工素质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 5.妥善安置了撤离岗位的富余人员,富余人员思想情绪基本稳定 6.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上述标准,关心试点企业,及时检查指导对基本符合标准的,要帮助其采取适当措施逐步完善对不符合标准、问题较多的,应要求并帮助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改革工作各地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把优化劳动组合试点工作作为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规划部署,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并同有关综合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政策措施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优化劳动组合的意义 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其意义在于: (1)精简机构和人员,使企业内部劳动力趋于合理; (2)进一步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 (3)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突破传统的企业干部管理模式,改变了干部能上能下的现象; (5)缓解了固定工与合同工两种用工制度的矛盾; (6)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职工树立“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新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