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骨折脱位整技术课件文档资料.ppt
24页v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在教师指导下的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在教师指导下的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部分常见骨折的整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部分常见骨折的整复手法技能复手法技能手法治疗手法治疗 手法在伤科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手法在伤科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伤科疾病,特别是骨折、脱位和相各种伤科疾病,特别是骨折、脱位和相当一部份的筋伤疾病,不施用手法难于当一部份的筋伤疾病,不施用手法难于取得疗效伤科手法可分为取得疗效伤科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和和理筋手法理筋手法两大类一、正骨手法一、正骨手法v1、拔伸:纠正重叠移位1、拔伸:纠正重叠移位图(图(1 1))轻重适宜,持续稳妥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端和近端,对抗用力牵拉手法开始时,可按肢体原来的体位先顺势用力牵引,然后再沿着肢体纵轴对抗拨伸v2、旋转:纠正旋转移位 2、旋转:纠正旋转移位 图(图(2 2))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 术者握其伤肢的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正常生理轴线方向旋转v3、屈伸:纠正成角移位3、屈伸:纠正成角移位。
图(图(3 3))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屈伸肢体,以整复骨折的对位v4、提按:整复前后、上下侧方移位4、提按:整复前后、上下侧方移位图(图(4 4)) 术者借助掌、指分别至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者上下,用力夹挤,迫其就位v5、端挤:整复左右侧方移位5、端挤:整复左右侧方移位图(图(5 5)) 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应用拇指反方向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准确、着力点要稳固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准确、着力点要稳固v6、摇摆:纠正横形、锯齿形骨折,断端有分离6、摇摆:纠正横形、锯齿形骨折,断端有分离移位者 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或使嵌入骨端间的软组织解脱 施行逆向回旋手法要谨慎,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方施行逆向回旋手法要谨慎,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v7、触碰:使横形骨折端紧密接触、嵌插7、触碰:使横形骨折端紧密接触、嵌插图(图(6 6)) 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是骨折断端紧密嵌插v8、分骨:纠正双骨折端的互相靠拢移位8、分骨:纠正双骨折端的互相靠拢移位图(图(7 7)) 术者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构成钳形在两骨之间用力钳夹,使两骨分开 如肢体肿胀较严重时,可先进行按摩手法以消肿,以使分骨力直达骨骼,获得较佳的如肢体肿胀较严重时,可先进行按摩手法以消肿,以使分骨力直达骨骼,获得较佳的效果9、折顶:用于横断、锯齿形骨折重叠移位,不能用9、折顶:用于横断、锯齿形骨折重叠移位,不能用牵引手法纠正者牵引手法纠正者图(图(8 8)) 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力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已经相顶时,骤然反折,使两断端的重叠移位纠正 折顶手法要仔细,成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骨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刺破皮肤折顶手法要仔细,成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骨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刺破皮肤。
v1010、回旋:整复背靠背移位的斜形骨折回旋:整复背靠背移位的斜形骨折图(9)图(9) 施行逆向回旋手法要谨慎,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v1111、蹬顶:手牵足蹬整复关节脱位蹬顶:手牵足蹬整复关节脱位图(图(1010))v1212、杠杆:利用杠杆作用力整复脱位杠杆:利用杠杆作用力整复脱位图(图(1111)) 二、手法复位二、手法复位 (一)复位前准备:(一)复位前准备:v1、阅读、阅读X片,制定正确的手法治疗方案,(因复片,制定正确的手法治疗方案,(因复位需几个人配合进行);位需几个人配合进行);v2、选择适当麻醉:局麻、臂丛、持硬,全麻(用、选择适当麻醉:局麻、臂丛、持硬,全麻(用得很少,小儿多用);得很少,小儿多用);v3、准备好固定器材;、准备好固定器材;v4、放好患者体位,使肌肉松驰,易于整复放好患者体位,使肌肉松驰,易于整复(二)整复时间:(二)整复时间: 原则上越早越好原则上越早越好 最好是损伤以后最好是损伤以后1小时以内,其次是伤后小时以内,其次是伤后4-6小小时 如肿胀严重,一般暂时不用手法整复,临时外如肿胀严重,一般暂时不用手法整复,临时外固定待消肿后再施行。
固定待消肿后再施行结结 束束图(1)图(1)(返回)图(2)图(2)(返回)图(3)图(3)(返回)图(4)图(4)(返回)图(5)图(5)(返回)图(6)图(6)(返回)图(7)图(7)(返回)图(8)图(8)(返回)图(9)图(9)(返回)图(图(10))(返回)图(图(11))(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