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原创: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探究性实验的归因策略浅谈.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0816158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生物学科开展探究性实验是新课标实施的核心和亮点,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归因” 不仅是实验木身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所谓“归因”,是指通过巧妙设 计实验,运用证据Z间的逻辑关系作出推测,从而分析某些实验现象的影响因素或探究某些 实验结论的产生原因止确的“归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要求 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逻辑思维方法,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人教课标版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儿个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谈谈归因的i般策略中国论文网1•差异对照,对比归因“差异对照”的策略模型为:在A, B中,A中有c, B中无C,其他条件应索一•致,如果 A能产生C,而B不能产生C,则c是产生C的原因在科学探究中选择单I大I素变量设置对照 实验,是归因的棊木策略例如,在“抒插材料的处理”实验中,要求探究影响抒插成活率 的因素根据“差异对照”策略,如果以“茎端口的切法”为变量,可做如下探究设计:取 足量的相同紫背天葵茎,设置“茎上端和下端都斜切;萃上端斜切、下端水平切;茎上端水 平切、下端斜切;萃上端和下端都水平切”四组对照实验,在同等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培养, 定期对比观察。

      发现:植株“下端斜切、上端水平切”的一组最容易成活得出结论:茎端 口的切法是影响打•插成活率的因索植株卜端斜切可以扩人表而积,增加对水分和无机盐的 吸收,上段水平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插条保持水分,更易成活对植株的选择处理 还有很多方面,如茎的长短或老嫩对比,腋芽的有无或饱满与否对比,不同植物种类对比, 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比以及环境条件方面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湿度的对比等都可采用 该策略逐一探究要注意的是:选择某一因索进行対照处理吋,要保证其他条件的相同,否 则说服力不强2. 共性归结,演绎归囚“共性归结”的策略模型为,在A、B、C中,A中有a和d, B中有b和d, C中有c和d, 如果A、B、C均能产生D,则d是产生D的原因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 的实验中,根据“共性归结”策略,可作如下探究设计:(1)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 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 灭(2)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 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活着;(3)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瓶开盖的汽水一同 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依然生长盛。

      由于蜡烛燃烧能产生CO,小鼠呼吸会排出CO , 汽水分解能飞逸CO ,可见CO光合作用的原料当然,“共性归结”带有一点猜测的意味, 往往需要从相反的角度进一步演绎求证3. 共存共变,跟踪归因“共存共变”的策略模型为:无a存在就不会产生A,有a存在就会产生A; a如果发生 变化,A也会跟随变化,那么,a是产生A的原因从某种程度看,“共存共变”是“共性归 结”的补充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的实验中,我们述町根据“共存 共变”策略,设计实验:在两只透明密闭的玻璃罩内各放一盆相同种类、生长茂盛的绿色植 物,所不同的是一玻璃罩内盛放一瓶开盖的汽水,另一玻璃罩内盛放半烧杯NaOH溶液,一起 放在阳光下,数天后可见汽水旁的植物依然茂盛,而NaOH溶液旁的植物出现萎赠由于汽水 能释放co ,溶液能吸收CO ,在光照下,有CO存在时植物就能正常生长,而;tco存在或 量少时植物就会出现萎驚,显然,co是光合作川的原料又如,在“蚂蚁的通讯”实验中,要求探究蚂蚁依靠什么传递信息根据“共存共变” 策略,口J设计实验: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几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 动时,取走纸片,工蚁就乱作-•团。

      如果将侦察蚁爬过的众纸片摆成一个圆,则工蚁会沿着 这些纸片不停地转圈可见,只要有纸片,工蚁就能找到行动方向;纸片摆成什么形状,工 蚁行进的路径就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把纸片换成树叶等其他物品进行实验,结果也一样由 此说明:留在纸片等物品上的气味才是蚂蚁信息传递的载体4. 否定其他,迂回归因“否定其他”的策略模型为:有3、b、C存在时会产生A,但有b时却无A,有C时亦无 A,那么,a是产生A的原因这种非此即彼的排他策略在限于某些条件难以直接求证时尤其 管川例如,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要求探究馒头变甜的原因馒头在口腔中 受到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含水和淀粉酶等)混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于 实验室条件,唾液淀粉酶一般难以提取后直接实验,根据“否定其他”策略,可作如下设计: 収3支试管,在试管①中放入适量的馒头碎屑,再注入2ml唾液并进行搅拌;在试管②中放 入适量的馒头碎屑,再注入2眉清水并述行搅拌;在试管③中放入适量的馒头(不切碎),再 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3支试管一起放在370C左右的温水中约10分钟片取出,各滴 入2滴碘酒,摇匀发现: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试管③部分变蓝。

      试管①不变蓝说 明馒头中的淀粉已被糖消化,可能是Itl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中水或淀粉酶的作 用变成麦芽糖;试管②变蓝说明水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无真正的消化作用;试管 3部分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仅起辅助消化的作用所以,馒头变甜的真正原凶是 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转变为麦芽糖的结果乂如,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由于各种鳍同时摆动,在自然条件下直接观 察不易分辨每一种鳍的各口作用根据“否定其他”策略,对采用捆绑或剪掉其他鱼鳍的办 法,排除干扰因素如探究尾鳍的作用,既可从控制其他鳍后鱼依旧能保持原有前进方向的 表现中归纳,也可从控制尾鳍后鱼不能保持原有前进方向的反常表现中体会从以上分析亦可看出,有时在同一个探究实验设计中需要综合多种归因策略,只有灵活 运用,统筹安排,才能更奏效总之,归因策略的方法要交给学生,以使学生探究的目的明确,方法科学,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本文为全文原貌耒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转载请注明來源原文地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