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解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07885254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教学资料•地理【2016年高考题】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9.D   20.C考点:风化作用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 题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⑤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1.D  2.C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

      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答案】9、A 10、A考点: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名师点晴】这组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和地壳组成物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大洋中脊、东非裂谷带;两大板块交界处,多是板块消亡边界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因侵入作用形成的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因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

      [](2016•江苏卷)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指搬运作用C. ③指成岩作用 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答案】21.AD  22.AC【名师点睛】地壳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图中的③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变式图形较多,我们可以归纳比较如下,同学们注意辨别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答案】1.C 2.A 径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2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4.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4.D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岩浆涌出和岩石圈运动箭头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 乙 C. 丙 D.丁【答案】5.C 6.B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7.C 8.B 9.D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第7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

      第8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9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