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情感探究.doc
3页语文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情感探究语文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情感探究李琴(广西桂林宝贤中学)摘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作 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安史之乱结束欣喜若狂的心情让诗人 快速写作的一首充满快意的诗,这首诗处处洋溢着“喜”气后代诗 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赞其为杜甫“生 平第一首快诗也”关键词:情感;探究;喜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沉郁顿挫, 而这首诗处处洋溢着“喜”气,可谓是喜气贯通,水到渠成历史评 价说,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 之后的惊喜之情在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 胜仗,收复了洛阳以及郑、汴等州,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到此 算是结束正流寓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 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首句“剑外忽传收蓟北”,紧接标题,直接言明背景既点明了 闻喜讯时的地点,道出喜讯得来出乎意料,又揭示了写作此诗的缘由剑外”“蓟北”本相隔千里,却因诗人渴盼己久的喜讯把两地连接 起来一个“忽”字,流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全诗的喜兴便由此, 随诗人心情,便顺势生发开来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出一听到让年过半百的诗人不禁老泪纵 横,百感交集一个“满”字,让人想见了当时诗人百感交集、喜泪 纵横的状貌涕泪满衣裳,“裳”古时指下身衣裙,“衣裳”是全身衣 服;“涕” “泪”都意为眼泪,“满”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面对这一喜 讯时,竟立刻眼泪夺眶而出,止不住地涌淌,连衣服都给浸透了,可 见诗人激动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却”再看,当得知这一喜讯,诗人除了自 身的喜极而泣,同时也迫不及待地与妻儿分享冋头看看妻子儿女平 日的愁容哪里去了呢?而他们早已愁云消散,喜气满面,沉浸在欢乐 之中了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己经着手收拾起诗书,似乎马上要收 起行囊准备还乡这里的“喜欲狂”不仅仅是喜悦的泪花飞溅,而是 喜近乎于狂颠沛流离,饱尝艰辛,使诗人忧国忧民,于是诗人急切 渴盼战争结束,当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中原的消息,怎不令人喜极而泣, 喜极欲狂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O ”杜甫总给人感觉是在乱 世中的现实哀伤的老人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因听到喜讯而喜欲狂 高兴到竟让这位老人忍不住放声高歌,不加节制地喝酒肆意地喝酒 更像李白的风格,而这时的杜甫一洗平日的愁容,借酒助兴。
诗人喝 着酒唱着歌,不禁开始了美好的憧憬,晴朗的日子伴着一家人还乡, 其喜洋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后四句可以看作诗人情 感发展的第二阶段后两句中“巴峡” “巫峡”“襄阳”“洛阳”两两 相对,非常工整其间又以“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语串联, 真是令人觉得犹如急流直下,只有在诗人急切的想象中才能做到诗 人恨不得一步跨上故土,喜悦的抒发也达到了高潮全诗只八句,只有首句叙事,其余皆抒情炽热的感情如火山一 般迸发出来,一泻千里,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喜近乎于狂的神态多年颠沛流离,奔波漂泊,积郁在心底深处的复杂炽烈的情感, 在听到喜讯传来时如火山爆发般地喷迸出来欣喜欲狂的心情让诗人 快速写作得一首充满快意的诗,处处洋溢着作者的喜,喜得让作者眼 中的景色都变得“青春”美好起来,喜得想象快速经过遥远的路途瞬 间回到家乡杜甫的诗,我们所熟知的名篇《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 车行》“三吏”“三别”等,我们史多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忧国伤时, 为人民忧;而这首诗中狂喜,亦是因为国为民诗人的喜、忧皆有国 家、人民而起杜甫被后人尊称“诗圣”,他是伟大的,在他的诗中 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人民现状的关怀。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诗歌鉴赏能力例析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景物 形象浅谈诗歌活动中图谱的设计与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