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辅导.docx
24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学前儿童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的作用是:一、为确定研究课题服务;二、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三、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 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提高调查内容的设计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水平的关键。
调查研究的类型:一、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三、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能和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变量由实验变量(自变量)、效果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组成的 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兴起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瑞等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典型的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自然性;二、行动性;三、角色一体性;四、供体与受体的统一性;五、合作性;六、反馈——调整性;七、目标的具体性;八、结果的非普遍性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首先,要“找出起始点”,包括研究日志、寻找一个起点;其次要“理清情境”,包括澄清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第三,要“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第四、要“分析与理论类化”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教育不能重智轻德,学习也不是单一的“读书”、“写字”、“听课”,学习是一种在活动中获取、体验的过程 第二章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P23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其中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目标。
二、家庭的本质特征P23 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 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满足了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 三、家庭的生命周期P27 新婚阶段对于今后能否建立美满的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史上的第三种形式,属于个体婚制对偶家庭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相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讲,是一种不牢固的夫妻关系,它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态 四、家庭结结构概念:P29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的类型: 1.核心家庭:含义:指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2.主干家庭含义:脂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我国社会学家对主干家庭下了这样的定义:“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而且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妻组成的家庭 3.隔代家庭指祖父母(外)与孙辈组成的家庭 4.残缺家庭指不完整的家庭; 5.联合家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P35我国家庭规模发展的趋势~小型化和核心化 五、家庭关系含义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P38: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被称为家庭中的第 家庭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家庭关系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一)来自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 1.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 家庭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家庭关系则越复杂 家庭成员之间的生理、心理、道德、文化修养等自身因素也必定会影响到家庭关系2.家庭中的代际关系 不同代际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年龄、身体差异等原因,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家庭中的代际层次越多,家庭关系则越复杂 3.家庭传统和背景 家庭传统和背景对家庭关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 (二)来自家庭外部因素的影响 1.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会影响人们的家庭关系,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人人经济独立,家长制就不易滋生 2.法律和道德风俗 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对家庭关系起到约束和保障作用,道德风俗对家庭关系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 3.宗教 宗教对家庭关系也有重大影响不同宗教对家庭关系的相应规定对家庭的主要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产生了极大的约束力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P44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P47 1.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家庭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社会法律和制度对家庭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3.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也会影响家庭功能 第三章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含义: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教育与影响过程对学前儿童来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的性质P54 (注意与特点区分开) 指家庭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根本属性 1.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2.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3.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点:P55(从内容、形式、因素三方面把握) 1.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 3.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儿童社会化:指儿童形成适应现实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因素家庭环境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遗传、环境与教育父母的遗传素质是子女发展的物质前提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P62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 首先,要及时把学校每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重点向家长介绍,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其次,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制订出同步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第三、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长自身的修养 2.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个方面发展的积级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 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实到处 4.指导要面向全体家长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中传播媒介的作用:现代人收看电视、使用电脑的时间不断地增加,电视、电脑已成为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事件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再全球的范围内传播开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要实现家庭的终身教育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家庭成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二、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 三、塑造新的生活形态 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没有以了解为基础的教育是盲目的低效的 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的中心和一系列研究,会议和可行性的主题 终身教育概念:指一个人的一生都处于教育的过程中 八、学习型家庭的特征:1.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2.有自主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3.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4.能正确评价学习成果 第四章家长与子女第一节父母的职责 父母的作用 母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学、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婴幼儿时代是感受母爱最强烈的关键期,缺乏母爱对孩子而言是残酷的,母爱只能由母亲来实施,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父亲能给孩子稳定、安全的心理感觉,父亲是力量的象征,父亲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第一个模防的对象 第二节祖辈的职责 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可以分为隔代家庭、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留守家庭等。
隔代家庭是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 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监护人家庭指祖辈作为孙辈的监护人与孙辈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留守家庭是指孙辈的父母因故离开家乡只留下祖辈和孙辈的家庭 祖辈家长的作用 祖辈家长是指比父母长一辈的家长,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作用主要体现为: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2.弥补年轻父母家庭教育经验方面的不足; 3.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将我国优秀的道德观念代代相传 祖辈家长家庭教育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