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学临床专业本科修改版.doc
25页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依据“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 5 版修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制定二O O六年七月、前[ 医学影像学 ] 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 按照皖南医学院要求,本大纲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为基础,结合皖 南医学院学生培养方向编写,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大纲按 54 学时编写,教学内容安排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三部分 影像诊断学包括 X 线、与,依据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讲授相关常见病、多发 病的影像学表现,并突出其 X 线、、检查诊断的选择和应用价值,超声按系统独立讲解,介 入放射学仅作一般性介绍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医学 影像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篇 总 论[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现状2、熟悉 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象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3、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象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章 X 线成像第一节普通X线成像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一) X 线的产生和特性1、 X线产生2、 X 线特性;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二)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三) X 线成像设备二、 X 线图象特点三、 X 线检查技术一)普通检查1 、 透视2 、 摄片(二)特殊检查(三)造影检查1 、对比剂2、造影方式3、 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剂反应处理(四) 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四、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五、 X 线检查的防护第二节 数字化 X 线成像一、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二、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二、检查技术三、的临床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摄影()第一节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成像基本原理二、 设备(一)普通扫描(二 ) 螺旋扫描第二节 图象特点横断面、1、概念: 像素、密度、 空间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 容积效应、 值、第三节 检查技术一、 普通扫描1 、平扫2 、对比剂扫描3 、造影扫描二、 图像后处理技术1 、再现技术2 、仿真内窥镜技术三、灌注成像第四节 诊断的临床应用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第一节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一、成像的基本原理二、设备第二节 图象特点第三节 检查技术一、 序列技术二、 对比增强技术三、 血管造影技术第四节诊断的临床应用第五章 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临床应用第一节 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一、X线成像观察与分析二、 成像观察与分析三、 成像观察与分析第二篇 骨骼和肌肉系统[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骨关节、肌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熟悉骨、关节正常和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3、 熟悉外伤、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常见骨肿瘤的影像学主要表现4、 了解、 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七章 骨与软组织第一节、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二、 检查三、 检查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正常影像学表现一)、骨的结构与发育1、骨的结构2、骨的发育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二)、长骨1、小儿长骨(1)骨干(2)干骺端(3)骺(4)骺板2、骨龄3、成年骨(三)脊柱(四)软组织二、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2、骨质软化3、骨质破坏4、骨质增生5、骨膜增生6、骨质坏死7、骨骼变形8、软组织病变9、骨骼变形10、周围软组织病变第三节 疾病诊断一、骨骼与软组织创伤(一)、骨折1、长骨骨折2、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三)、肌腱与韧带损伤二、骨与软组织感染(一)、化脓性骨髓炎(二)、软组织感染(三)、骨结核三、骨与软组织肿瘤与瘤样病变(一)、良性骨肿瘤1、巨细胞瘤2、骨囊肿。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骨肉瘤(三)、转移性骨肿瘤(四)、肿瘤样病变第八章 关 节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 X 线检查技术二、 检查三、 检查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1、 关节骨端2、关节间隙3、关节腔二、基本病变表现1、关节肿胀2、 关节破坏3、 关节退变4、关节强直5、关节脱位第三节 疾病诊断一、关节外伤(一)、关节脱位(二)、关节软骨损伤二、关节感染(一)、化脓性关节炎(二)、关节结核三、 慢性关节病(一)、退行性骨关节病(二)、类风湿关节炎第三篇 胸 部第九章 肺与纵隔[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与纵隔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选择2、熟悉正常和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3、熟悉正常和基本病变的表现特点和优势4、熟悉常见病的 X 线与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 X 检查方法二、 检查三、 检查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正常影像学表现(一)、X线检查1、胸廓2、肺1)肺野2)肺门3)肺纹理4)肺叶与肺段5)气管与支气管6)肺实质与间质、3、纵隔4、横位置、 形态、 运动、(二)、检查1、胸壁2、纵隔3、肺(三)检查1、胸壁2、纵隔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 、肺部病变1、支气管阻塞(1)、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2、肺实变3 空洞与空腔4、结节与肿块5、 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6、钙化阴影二)、胸膜病变1、 胸腔积液1)、游离性积液2)、局限性积液2、气胸及液气胸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三)、纵隔改变1)、纵隔的分区及意义2)、纵隔淋巴结3)、正常纵隔图像2、 肺野和肺门3、 肺叶和肺段第三节 疾病诊断一、 支气管扩张肺炎一)、 大叶性肺炎二)、 小叶性肺炎三)、 间质性肺炎三、 肺脓肿四、 肺结核五、 肺肿瘤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 中央性肺癌、2、 周围性肺癌、二)、 转移性肺癌六、 纵隔原发肿瘤(一)、纵隔肿瘤定位与定性诊断(二)、常见纵隔肿瘤1、 胸腺瘤2、 畸胎瘤3、 胸内甲状腺瘤4、 恶性淋巴瘤5、 神经源性肿瘤第十章 心脏与大血管[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熟悉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心脏、大血管主要 X 线表现3、熟悉心脏常见病的 X 线表现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脏与心包一、 检查技术(一) 、X线检查(二) 、超声检查(三) 、检查(四) 、检查(五) 、检查二、影像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1、 X 线检查( 1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2 )、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3 )、心脏大血管大小(二)、基本病变的基本 X 线表现1、位置异常2、形态和大小异常3、运动异常4、冠状动脉异常5、血流异常6、心包病变三、 疾病诊断(二)、 冠心病(三) 、 房间隔缺损第十一章 乳腺[ 目的与要求1、掌握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价值2、熟悉乳腺正常和基本病变的钼靶表现 2、熟悉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钼靶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 X 线检查二、超声检查三、检查四、检查第二节 影像 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一)、X线检查1、乳头2、乳晕3、皮肤 4、皮下脂肪层5、悬吊韧带 6、腺体组织7、乳导管8、乳后脂肪线9、血管10、淋巴结二、基本病变征象(一)、 x 线检查1、肿块2、钙化3、结构扭曲4、局限性不对称致密5、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6、乳头内陷7、血管增粗、迂曲三、比较影像学第三节 疾病诊断一、 乳腺纤维腺瘤二、乳腺增生病三、乳腺癌 第四篇 腹 部 第十二章 急腹症 [ 目的与要求 ]1、了解 X 线、、 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2、熟悉 X 线检查在急腹症中的应用3、了解腹部平片的正常及异常 X 线表现4、熟悉常见急腹症的 X 线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一)、透视与摄片(二)、造影二、 检查三、 检查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X线检查1、X线平片(1) 、腹壁与盆壁( 2 )、实质脏器( 3 )、空腔脏器 二、基本病变表现(一)、X线检查1 、 X 线平片1)、腹腔积气2)、腹腔积液3)、实质脏器增大4)、管腔扩张与狭窄5)、腹内肿块影6)、腹内高密度影7)、腹壁异常2、造影检查第三节、疾病诊断肠梗阻二、 腹部外伤三、 胃肠穿孔第十三章 食管与胃肠道[ 目的要求 ]1、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 X 线检查方法2、熟悉食管、胃、小肠、大肠造影的正常 X 线表现3、熟悉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常见病的 X 线表现4、了解、 在食管与胃肠道影像学检查中的价值和限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一、检查技术(一) X 线检查技术1、食管造影2、胃、十二指肠双重造影3、小肠造影4、结肠双重对比造影(二)、与检查二、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食管钡餐表现2、胃气钡双对比表现(二)、基本病变 X 线表现1、 轮廓改变( 1)、龛影(2)、憩室(3) 、充盈缺损2、 粘膜改变(1)、粘膜破坏(2)、粘膜平坦(3)、粘膜增宽迂曲(4)、粘膜纠集(5)、胃小区与小沟异常、3、 管腔大小改变(1 )、扩张(2 )、狭窄4、 位置与活动性改变5、 功能性改变(1 ) 张力(2 )、蠕动(3 )、运动(4 )、分泌、三、 疾病诊断(一)、食道静脉曲张(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三)、食管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第十四章 肝、胆、胰、肾、子宫、前列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盆部实质性脏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熟悉腹部实质性脏器的影像学观察与分析重点4、熟悉肝、胆、胰、肾、子宫、前列腺等常见病的影像学典型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二、检查三、检查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表现(一)、X 线二)、检查三)、检查二、异常影像表现一) 、 X 线二) 、检查1、病灶平扫密度变化(低、等、高、混合) 、形态、大小、数目)2、病灶增强密度变化(不强化、强化程度 强化形态)三)、检查1、病灶平扫信号强度变化(低、等、高、混合)第三节、疾病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