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参与的化学课堂_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_教学案例及分析.pdf
2页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2009·5B课·题参与式教学的体会和做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化”两部分,每部分的教学按下面的环节实施:一、问题导学此环节相当于课前参与 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领下,认真阅读课本,观察课本有关插图,以便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二、检测展示首先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并对重点知识形成板书其次,学生交流自学中产生的疑惑 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简单的问题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较难的问题教师及时解决,有关重点知识的普遍问题用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 问题主要有:(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种变化能保证遗传物质在细胞前后代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3)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4)受精卵形成组织,要经过哪些过程?(5)细胞为什么会出现分化? 它是由什么决定的?三、互动生成对于以上问题, 首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走进教材,并进行生生互动 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
对于问题(1)、(3)、(4),通过小组交流后学生能够自己解决,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并修正板书,建构知识体系 对于问题(2),我们采用了推理的方法,首先计算不同边长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得出“正方体越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越小”的结论 由此推测,随着细胞的不断长大,细胞膜(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会越来越小, 当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细胞膜吸收的营养物质就不能满足细胞生活的需要,细胞就不再长大 对于问题(5),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细胞的知识,得出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结论四、评价反馈此环节相当于课堂小结及课后参与 首先,学生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了哪些收获”;其次,学生完成导学提纲中的达标检测,并当堂交流完成本节课利用导学提纲中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自学、讨论、小组及全班交流等),实现了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问题引领、主动参与、互动生成、生动发展的核心理念 运用参与式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吕小强、王妮珍,宜兴外国语学校,214200)有效参与的化学课堂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案例及分析谈襄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就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参与式教学一、课前参与在课前参与中,要帮助学生构架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结构 在“导学提纲”引领下的自学参与,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平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预处理,把学习的时间、问题前移,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同时,课前参与也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此及时调整教学的线路和计划在导学提纲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对本课题的预习和对氧气两种实验室制备的回顾,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但是,由于课前无法经历系统的探究、实验过程,学生对82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2009·5B课·题深层次的内容仍是不够理解,所以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还会存在大量的疑问,如:(1)能用浓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吗? (2)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吗? (3)能用木炭燃烧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吗? (4)能用碳酸分解来制取二氧化碳吗?(5)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能和水发生反应吗?(6)实验中加稀盐酸怎样才会更方便一些? (7)实验中,应先加固体还是先加液体?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有哪些? 什么样的装置才是较好的装置? (9)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等等。
二、课中参与针对本课题的学习任务, 教师应有效组织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教师重导,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生成智慧,培养能力,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存在的疑惑,有些问题学生通过氧气的两种实验室制备的回顾, 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完全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 如:关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这个问题,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汽水,很容易就能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结论 再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有哪些? ”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提纲,小组讨论,画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然后由学生投影展示,共同探讨装置种类及优缺点通过以上对问题的探讨,能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 多做设计性、探究性实验,增强实验内容的参与性,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效度三、课后参与教师要有预见性地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精心设置一些基本题和补偿性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好的课堂应给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留下空间, 路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
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在问题解决中抓住其本质规律进行发散探究,不断完善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四、一点反思参与式教学实施,会出现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参与意识强,能独立完成探究任务,而其他同学当“陪客”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教师的引导, 适当降低参与的难度,使学生动动脑、踮踮脚就能够得着 这样,能使学生尽可能少受挫折,使成绩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参与教学在实施时需要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当学生养成了参与的习惯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与式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 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现实谈襄生,宜兴外国语学校,214200)班级参与式管理初探陈其明一、产生背景我校大力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参与式教学改革,要求全体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习,还要主动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
为此,学校推行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真正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 在班集体建设中,采用志愿参与的方式不仅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还能改变目前班干部制度“官本位化”的弊端,促进学生公益品质和服务意识的养成,为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具体做法1.制定志愿者章程 根据学校参与式德育文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本班实际,全体师生参与制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