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苏州弹词中马调唱腔流派的艺术特征.docx
6页浅析苏州弹词中“马调唱腔流派”的艺术特征 Summary:苏州弹词起源于16至17世纪的明末,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在苏州弹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有代表性的腔系小书之王”马如飞所创立的“马调”在苏州弹词“三个腔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Key:苏州弹词;马调;唱腔流派一、苏州弹词中“马调”的形成和發展(一)“马调”形成的历史背景弹词流行于江南一带,如苏州、杭州、扬州和南京等地,在其流派中,苏州弹词影响最大马调”能够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第一,在清朝咸丰年间时,苏州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们在满足了日常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满足精神娱乐世界的需求和享受第二,在清朝乾嘉年间,所诞生的“陈调”、“俞调”为其提供了经验第三,清朝中叶,经过苏州弹词的第一次兴盛发展,大量的弹词艺术家从事相关音乐娱乐活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风格种类丰富多彩,不断推陈出新因此,“马调”流派的形成最终应运而生二)马如飞对“马调”发展的重要贡献马如飞是“马调”的首创人,被称为《评弹小辞典》的“小书之王”相传马如飞对苏州弹词 《珍珠塔》的改编、加工,对后世弹词的影响极大在《马如飞与常熟》中也提到马如飞对弹词的改编,如“马如飞作品长于叙事,即便是文字游戏类的开篇,也能巧妙地加以构思,在叙事中结合复字、嵌名等技巧,使开篇平添无穷趣味,表现力大为丰富。
另外,马如飞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和记载曲艺方面的从艺体会,在曲艺方面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演,如薛调、琴调、小飞调等通过马如飞众多弟子不断传唱,他们在“马调”的基础上,各自创新,有共性又有个性二、马调唱腔流派的艺术特征马调风格质朴无华,刚劲雄厚因其早期唱腔近似吟诵诗文,所以又称“文章调”其艺术特征如下:(一)伴奏特征1.演出形式演出形式分为单档、双档和三档单档为表演者手持三弦自弹自唱,三弦又称“书弦”;双档一般用琵琶和三弦,时而自弹自唱时而相互伴奏;三档加用乐器扬琴或者二胡,三人同台演出在《评弹通考》中所记载“书场分说书、摊簧两种说书有文武之别, 说文书者, 一人曰单档, 二人为双档, 手弹三弦, 且说且唱, 所说大抵为《三笑》、《白蛇传》、《玉蜻縫》等2.伴奏乐器琵琶是弹词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在《苏州弹词音乐之艺术特征探究》中所记载“在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 它造型优雅, 音色轻柔, 音域广, 音量大, 音响效果丰富早在清代, 琵琶已成为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另外还有三弦、月琴、扬琴和二胡等二)唱腔结构1.风格特点马调最早被叫做“文章调”,即充满了叙事性, 其叙述性的说唱形式形成了字多腔少、速度中等的特点。
马调通常采用真声演唱,朴实无华无过多修饰马调唱叠句,歌词通俗易懂,吸收了东乡调音乐,开创了苏州弹词艺术的独特风格2.句式特点旋律起伏小, 有较多的重复音, 旋律多级进下行;音域较俞调狭窄, 其幅度不大,约十度上下;唱句的结构有较多的叠句唱腔结构为上下句,喜用凤点头和叠句,唱腔自由,适于说唱大书后来的沈薛调、周调、琴调都是这一腔系派生的三、结论本文对马调流派唱腔做了文献的收集和分析,重点梳理了苏州弹词中马调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1.“陈调”、“俞调”为“马调”的诞生提供了经验,而“马调”的发展又带动了薛调、琴调、小飞调等新调的发展这些各派调式声腔,有着各自的创新,有共性又有个性2.著名艺人马如飞对马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其改编的《珍珠塔》又创朴实无华、充满了叙事性的马调风格特色其朴实豪放的唱腔对后来苏州弹词的唱调影响久远3.马调有旋律起伏小, 音域较俞调狭窄的特点, 唱句的结构有较多的叠句,喜用凤点头和叠句,其下句的“合尾”,唱腔自由,适于说唱大书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后来的沈薛调、周调、琴调都是这一腔系派生的总之,马调作为苏州弹词的重要声腔体系之一,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发展,对于传统的文化精髓应该保护,只有在研究过去的艺术成就中不断的革故鼎新。
由于笔者自身对马调的研究深度有限,文章中有不足之处还希望专家学者批判和指正Reference[1]徐丹. 苏州弹词马调流派系统唱腔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2]施王伟.马如飞与“马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16(03):132-138.[3]吴磊.苏州弹词音乐之艺术特征探究[J].大众文艺,2014(15):171-172.[4]施王伟.从三个腔系探索苏州弹词音乐的起源[J].文化艺术研究,2015,8(02):8-24.[5]曹本冶.苏州弹词音乐之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03):17-24.[6]陶春敏.马如飞与常熟——从弹词开篇《常熟乡名》说起[J].曲艺,2020(10):29-31.[7]吴建君,汪维寅.《光裕公所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集》与马如飞《出道录》柳敬亭《道箴》[J].曲艺,2013(11):38-41.[8]夏玉才.评弹“马调”创始人马如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0(01):43-44.[9]龚瑛.浅析苏州弹词中的琵琶伴奏——以沈调选曲《珍珠塔·打三不孝》为例[J].戏剧之家,2020(24):57+59.周朝庆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12期教育周报·教育论坛的其它文章五育中小学科学的融合多元文化视野下闽南童谣在幼儿大班段教学探究幼儿毛线创意实录 彰显班本课程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中职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刍议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