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docx
4页浅议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新时期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主要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语言特点,从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多层次地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新时期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充分挖掘学科价值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目前,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际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重视语言构建运用,保障学生语言能力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语言,具备利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而字词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语言基本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字词的认识,还包括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应用、字词搭配、基本句式等。
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感知语言,根据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进行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基础语言能力,为起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培育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并在其具备语言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其进一步感知语言比如,本课教学目标为:学会本课文中的12个生字,并学会用生字组词;了解文章中词汇意义并把握词语的恰当用法,学习文中描写葡萄干的句子结构和描写葡萄架的句子,感受比喻的用法;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体会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1]教师在根据语文核心素养指向开展教学时,就可以按照实际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体会语言魅力,从简单的汉字结构、拼音等基本汉字知识出发,逐步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奥妙,从而能够有效把握文章内容,并将语言知识化为己用,保障学生具备基础的语言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指导方向二、引导思维发展提升,培养问题分析能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具备基础语言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语文思维能力而文本作為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开展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语文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但在文本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能够朗读背诵文本知识是行不通的,只有学生充分理解、联想文本才能实现语言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2]因此,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理解问题,积极探讨文章内在含义,并形成自身观点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该文章主要围绕花生描写幼年的一次家庭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借物喻人,描述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进行文章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实际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诵读,初步把握文章脉络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在班级中开展一次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与自己生活实践进行联系,描述自身实际经历过的事件,比如,学生可能根据文中全家一起种花生、吃花生的家庭活动联想到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做饭等活动,并抒发在家庭活动中获得的感悟;或者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难以理解为什么作者一家会喜爱落花生,并与教师与同学进行探讨,最后获得自己的感悟最后,在文章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联想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进一步提升三、进行审美鉴赏创造,推动知识化为己用语文实际上是对我国文字语言知识的汇总教学,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思维,同时还能够更为深入地体会汉语的内在美,实现对自身情操的陶冶。
但由于目前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突出工具性特征而忽略人文性特征,难以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价值,也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知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与人生态度的培养在核心素养指向下,应当积极解决语文学科价值难以全面发挥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语文教材,利用其中美的事物对学生产生美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审美鉴赏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审美进行语言文字的再创造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一诗时,作者写到周边的景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从该诗句出发,体会当时景色的优美,并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忧伤的感情,从自然景物的寒凉凄苦出发感受诗人内心的孤苦无依,在学生脑中形成具有凄楚美的画面,丰富学生对美的认识同时,利用自然景象对作者实际精神状态的反映,并不断更新学生对美的认识,获得全新审美观念而在学生对诗句具有充分认识之后,可以令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进行诗句分析,并结合自身认识对诗句进行再次表达,利用小作文的形式,结合诗中不同的景物与诗人的内在感情进行再次描述,进一步感受语言美感在此过程中好,不仅能够带领学生更深入地揣摩问题,同时还能锻炼其获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其语言审美素养,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将核心素养作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引导,需要教师切实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思想转变,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价值,实现学生综合发展同时,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创设一个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语文教学情境,从语言体系构架出发,围绕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开展教学,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参考文献:[1]李英杰,王彤彦.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学业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18,No.280(07):7-12.[2]洪月玲.关注学生课堂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03):42-4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