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菌性脑膜炎.docx
5页无菌性脑膜炎一概述无菌性脑膜炎又称浆液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或病 毒性脑膜炎,是由除细菌或真菌以外的致病因子所致的脑膜 炎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及脑膜刺激症状二病因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病毒中,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最常 见,HSV-2次之,其他如腺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轮 状病毒等也均有报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其他因素包括:①感染性疾病,如肺 炎支原体;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类 风湿病、川崎病等;③全身性用药,如硫唑嘌吟、非甾体抗 炎药和卡马西平;④鞘内注射药物,如脊髓造影剂、化疗药 物及某些抗菌药物;⑤脑肿瘤与白血病;⑥重金属中毒等三临床表现本病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一般为突然发病,有发热、 头痛、恶心、呕吐以后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体温波动较大, 多数病例为低热,亦可高达40C以上,病程中往往有双峰热 型其他症状如咽痛、肌肉酸痛、皮疹、怕光、腹泻、淋巴 结肿大等,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度瘫痪无菌性脑膜炎与原发 疾病病因种类有密切关系,腮腺炎病毒脑膜炎常伴发唾液腺 肿痛;肠道病毒感染可伴有皮疹;如病情较重,伴淋巴结肿 大或轻度肝区触痛及皮疹,应注意EB病毒感染;年长儿伴 生殖器炎症则提示HSV-2感染。
四检查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或淋巴细胞增多2. 脑脊液检查透明,细胞数增多,初为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后为单核细 胞或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涂片及 细菌培养阴性3. 病毒分离取早期患者的咽漱液、血液、大便或脑脊液接种进行组织 培养,可分离出病毒4. 血清学试验取患者的早期及恢复期血清(或脑脊液)分别作脊髓灰质 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腮腺炎病毒及单纯疱疹、柯萨 奇病毒、埃柯病毒和腺病毒等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以 作鉴别五诊断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因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分 离,单以临床症状很难加以区别诊断应根据下列数点:1. 流行病学资料肠道病毒的感染,多见于夏秋季节腮腺炎脑膜炎、淋巴细胞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发病以儿童为多见,青少年次之, 成人亦可发病,无性别差异2. 临床表现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颈强直 等症状,少数病例伴有皮疹、腹泻、腹痛、淋巴结肿大及心 肌炎、肝炎等症状六鉴别诊断1.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慢,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脑脊液透明,细 胞数增多,常数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减少, 薄膜涂片、脑脊液培养或动物接种可检获结核杆菌。
2. 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缓慢往往伴有肺及皮肤病变,患者有剧烈的头痛,颅 内压明显增高,脑脊液透明或轻度浑浊,细胞数百个,以淋 巴细胞为主,糖减少,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用印度墨汁染色 可见典型的隐球菌3. 流行性乙型脑炎突然发病,高热,头痛,呕吐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及补体结合试验阳 性4. 布氏杆菌病脑膜炎有牛羊接触史及不规则的波浪热、关节痛、多汗等症状, 脑脊液中糖及氯化物减少,并能分离出布氏杆菌,血清凝集 试验阳性七治疗无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应视病因而定,如为单纯疱疹病毒感 染,可采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剂量可按单纯疱疹 性脑炎的治疗方法进行八预后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多数病例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健康, 一般无后遗症部分患者恢复较慢或退热后仍有较长时间虚 弱,易疲劳,甚至复发由柯萨奇或埃柯病毒引起的脑膜炎 预后良好,多在发病后5〜14天主要症状消失,仅遗有轻度 倦怠无力等腮腺炎并发脑膜炎轻者一般预后良好,但近年 有人报道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可遗有脑 积水九预防无菌性脑膜炎病因繁多,在肠道病毒组中,因型别甚多尚 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国内已可进行预防 接种,其他如淋巴细胞脑膜炎、单纯疱疹性脑膜炎等,尚缺 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般在预防方面应注意:1. 早期隔离患者,其排泄物要注意消毒,防止污染;2.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3. 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水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