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讲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师版.doc
6页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1第一讲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师版)一、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内作三条相互垂直且相交的数轴 ,这三条数轴的长度单位相同.它Ozyx,们的交点 称为坐标原点. 称为 轴、 轴和 轴.一般地,取从后向前,OzyOx,从左向右,从下向上的方向作为 轴, 轴, 轴的正方向(图 6.1) . 统称Ozyx,为坐标轴.由两个坐标轴所确定的平面,称为坐标平面,简称坐标面. 轴, 轴, 轴可以确定 三个坐标面.这三个坐标面可以把空间分成八个部分,每个部分zxyx,称为一个卦限.其中 坐标面之上, 坐标面之前, 坐标面之右的卦限称为第yzxOz一卦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标记 坐标面上的其他三个卦限为第二、第三、第四卦O限.在 坐标面下面的四个卦限中,位于第一卦限下面的卦限称为第五卦限,按逆时针xOy方向依次确定其他三个卦限为第六、第七、第八卦限. (图 2)图 1 表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也可以用右手来确定.用右手握住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z从 轴正向以 的角度转向 轴的正向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 轴的正向.x90y图 1 图 2二、空间一点的坐标已知 P 为空间一点.过点 P 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 轴,x轴和 轴,它们与 轴、 轴、 轴的交 点分别为yzxyzA、B 、 C(图 3) ,这三点在 轴、 轴、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 .于是空间的一点 P 就唯一确定了一个有序数组x,.这组数 就叫做点 P 的坐标,并依次称zyzyx,为点 P 的 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坐标为 的, zyx,点 P 通常记为 . ),(M图 3例 1 已知 ABCD-A 1B1C1D1是棱长为 2 的正方体,E、F 分别是 BB1和 DC 的中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写出图中各点的坐标。
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2∈∈∈∈∈∈∈∈∈∈a=(a1,a2,a3),b=(b1,b2,b3)∈∈a+b=(a1+b1,a2+b2,a3+b3)a∈b=(a1-b1,a2-b2,a3-b3)λa=(λa1,λa2,λa3)ab=a1b1+a2b2+a2b2a//b a1=λb1,a2=λb2,a3=λb3(λ∈R)ab a1b1+a2b2+a3b3=0∈A(x1,y1,z1),B(x2,y2,z2)∈∈AB∈OB∈OA∈(x2∈x1,y2∈y1,z2∈z1)∈三、向量的坐标一方面,由向量 可以唯一地定出它在三条坐标轴上的投影 ; 另一方面,aaxyz,由 又可以唯一地定出向量 这样,向量 与有序数组 之间建axyz, 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故可以把向量 在三条坐标轴上的投影 叫做向量的坐标,将表达式axyz,称作向量 的坐标表示式axyz{,}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式是用花括号{ }表示的,不要与空间点的坐标表示式用圆括号( )表示相混淆。
以 为始点及 为终点的向量的坐标式可表示成 Mxyz1(,)xyz2(,)21{,}特别地, 空间点 对于原点的向径为z()rOMxyz{,}四、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 为空间内的两个点, ),(),,(2211yxMzyx所以 之间的距离为 21212121 )()()( z例 2 求 .之 间 的 距 离3,,0解 2221 )03()()(.7=四、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3GFEA BCDA1 B1C1D1注: 321i321321 bab/a1,23)0(b),,(b),a,( 则若例 3 已知 a=(2,-3,5),b=(-3,1,-4),求 a+b,a-b,8a,a•b解:a+b=(2,-3,5)+(-3,1,-4)=(-1,-2,1) ,a-b=(2,-3,5)-(-3,1,-4)=(5,-4,9) ,8a=8(2,-3,5)=(16,-24,40) ,a•b=(2,-3,5)•(-3,1,-4)=-6+(-3)+(-20)=-29例 4 在正方体要 ABCD-A 1B1C1D1中,E、F 分别为 BB1、CD 的中点,求证:D 1F⊥平面 ADE证明:不妨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ADF110)2,(,)02(又 ),(E,021021 ∴D 1F⊥AE,又 AD∩AE=A,∴D 1F⊥平面 ADE小结:①本例中坐标系的选取具有一般性,在今后会常用到,这样选取可以使正方体各顶点的坐标均为非负,且易确定。
②原点的坐标为(0,0,0),x 轴上的坐标为(x,0,0),y 轴上的坐标为(0,y,0),z 轴上的坐标为(0,0,z).③要使一向量 a=(x,y,z)与 z 轴垂直,只要 z=0 即可事实上,要使向量 a 与哪一个坐标轴垂直,只要向量 a 的相应坐标为 0例 5 在正方体 ABCD-A 1B1C1D1中,E、F 分别为 BB1、D 1B1的中点,求证 EF⊥平面B1AC分析一:用传统的几何法证明,利用三垂线定理,需添加辅助线证明:设 A1B1的中点 G,连 EG、FG、A 1B,则 FG∥A 1D1,EG∥A 1B,∵A 1D1⊥平面 A1B,∴FG⊥平面 A1B,∵A 1B⊥AB 1,∴EG⊥AB 1,由三垂线的逆定理,得 EF⊥AB 1,同理 EF⊥B 1C,又 AB1∩B 1C=B 1,∴EF⊥平面 B1AC分析二:选基底,利用向量的计算来证明证明:设 =a, =b, =c,则1A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4)(21)(2)(2111 ABDBADBFEB =(-a+b+c)/2=a+b11A=(-a+b+c)/2•(a+b)=(b 2-a 2+c•a+c•b)/2BEF=(|b| 2-|a| 2+0+0)/2=0, ,即 EF⊥AB 1,同理 EF⊥B 1C,1ABEF又 AB1∩B 1C=B 1,∴EF⊥平面 B1AC。
分析三: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且将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实数(坐标)的运算,以达到证明的目的证明: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2,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2,0,0),C(0,2,0),B1(2,2,2),E(2,2,1),F(1,1,2),=(1,1,2)-(2,2,1)=(―1,―1,1)EF=(2,2,2)-(2,0,0)=(0,2,2)1AB=(0,2,0)-(2,0,0)=(-2,2,0)C=(―1,―1,1)• (0,2,2)=01EF=(―1,―1,1)• (-2,2,0)=0A∴EF⊥AB 1, EF⊥AC,又 AB1∩B 1C=B 1,∴EF⊥平面 B1AC归纳总结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向量的坐标运算3、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系五、夹角公式设 , ,我们怎样求这两个向量的模呢?),(321a),(321b, .|23|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5这两个式子我们称为向量的长度公式.这个公式的几何意义是表示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请大家动手试一试,如果把上述结果代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会得出什么结果呢? ∵ a·b=|a||b|cos<a,b>∴ = · ·cos<a,b>321ba2321a231b由此可以得出:cos<a,b>= 2321321b这个公式成为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利用这个共识,我们可以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并可以进一步得出两个向量的某些特殊位置关系:当 cos<a、b>=1 时,a 与 b 同向;当 cos<a、b>=-1 时,a 与 b 反向;当 cos<a、b>=0 时,a⊥b. 、例 6 如图,在正方体 中, ,求 与1DCBA411BAFE1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1DF解:不妨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个单位长度,且设=i, =j , =k .AC1以 i、j、k 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点 B、E1、D、F 1 的坐标分别为B(1,1,0),E 1(1, ,1),D (0,0,0),F 1(0, ,1)434∴ =(1, ,1)-(1,1,0)=(0,- ,1),1=(0, ,1)-(0,0,0)=(0, ,1).F∴ , , · = .47||1BE417||DF1BEDF65∴cos< , >=1 |||·1六、定比分点公式设 和 为两已知点,有向线段 上的点 将它分为两条有向Axyz(,)1Bxyz(,)2ABM线段 和 ,使它们的值的比等于数 ( ),即M1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6,求分点 的坐标。
AMBxyz(,)解:因为 与 在同一直线上,且同方向,故 MBAxyz{,}12Bxyz{,}22Bz(),(), ,1212z12()解得 xyz12例 7 已知 A(3,3,1)、B(1,0,5),求:⑴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⑵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 的坐标 x、y、z 满足的条件.),(zyxP解:⑴∴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是(2, ,3).23.9)15()0()31(2BAd、⑵点 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则,zyxP= .222)()()(zy 222)5()0()(zyx化简,得 .7864x即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 的坐标 x、y 、z 满足的条件是),(zyP.0重庆大东方学校高三实验班数学讲座 1 2011.2.267说明:⑴注意掌握中点坐标公式:= ;)(2OBAM )2,,2(111zyx⑵例 3⑵中点 p 的轨迹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平面.在空间中,关于 x、y、z 的三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平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