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僰人历史与文化.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40647892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僰人历史与文化僰人历史与文化 南方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的《中华史画卷》记载,僰,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的史书中又把僰族称为“筰马”、“僰僮”僰僮”则专指被掠卖为奴隶的僰族人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远古时期,僰族的老祖宗们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及江浙一带僰族人自古被王公贵族视为“畜民”,深受歧视和奴役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僰族成年人,均被官吏和贵族霸占为奴隶,有的被强迫在田野里从事农耕,有的被赶上山狩猎,有的被关在手工作坊里劳作许多女性则被迫充当吏家贵族的僮妾奴仆,受尽屈辱和奴役之苦商王朝时代的繁荣,特别是青铜冶炼及器皿制作工艺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凝聚着从事作坊工艺劳动的僰人的智慧和辛劳古僰人彪悍善战,每当王朝要动刀兵开战,就强迫他们从军,经过一番严酷训练,被驱赶上血腥的战场商汤即位第十一年,就是利用僰人为主体组建的军队,灭了夏王朝建立起商王朝前后维系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进入晚期,残忍的人祭人殉制度日益盛行每当王公贵族举办大型祭祀活动,除了杀猪宰羊之外,还要杀害许多僰奴作为祭品王公贵族死了,也要残杀甚至活埋大批僰奴殉葬1976 年在殷墟王陵墓园约 4700 平方米的祭祀区内,就发掘清理出殉葬奴隶的骸骨 1178 具。

      商代的人祭人殉制度,完全是建立在任意剥夺千万僰奴生命的基础之上古僰人为摆脱非人的处境,被迫逐步向边远的西南边疆迁移岳麓书社一九八八出版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春秋时期,逃迁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僰族人口众多,他们相对集中居住在川南和滇东地区,散居在云南广大区域内的也不少到汉、唐时期,僰族人曾先后在川南的安边镇、宜宾设置过“僰道”(即相当于当今的县级政权机构)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争取民族自由平等,曾付出过多少艰辛和惨重的代价,仅明朝开国二百年间,朱明王朝就对他们发动了十二次征剿在前十—次血雨腥风的征剿中,由于他们英勇善战,敢于牺牲,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击败了朱明王朝十一次征剿僰人最后寡不敌众,六十余寨被攻破,三十六寨寨主被俘,四千余人被斩杀,官兵拓地四百余里这还不算,为了防止在逃的僰人东山再起,“平僰”之后,朝廷制订并实施了“平蛮善后十事”,可谓“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如此一来,一个历史上强大的民族,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约公元前 1066 年~公元 1573 年)长达 2500 余年的时间里,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的僰人,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的僰人从此消亡了。

      侥幸残存下来的僰人何处立足藏身?谁还敢承认自己是僰人于是乎,民间传说中便有了“去包耳,添立人,改‘阿’为‘何’姓”的说法;于是乎,就有了“假苗真僰”(即居住在原来僰人居住过的地方的苗族,不是族,实际上是僰人)的说法;于是乎,在整个西南地区从此实实在在的没有了僰人的踪影!一个民族的消亡,本身就是历史的悲剧作为—个曾经雄踞祖国西南的强大民族历经了 2500 余年的沧海桑田,在距今 400 余年时却突然从这块他们生存繁衍的热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能不使人产生几多迷惑、几多猜疑、几多悲哀?而在那些血雨腥风的年代,在那一次次以弱对强、以死抗争的惨烈格杀中,僰人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又不能不让人产生许多钦佩、敬仰、震撼和感慨之情僰人”虽然消亡了,但作为在历史上为开发西南有过重大贡献的民族,中国的历史将会永远保留他们的一席之地摘自《古州遗韵》僰人既僚人,也称濮人据吕思勉先生《中国民族史》有关濮族的论述,《牧誓》所指的唐、微、卢、彭,“尽皆为濮“ (详见)濮族占地,实跨豫、鄂、湘、川、滇、黔六省也,”濮人直系繁多,坟称百濮多伴水而居,、古时的川西平原河沟沼泽不少,正宜其居住. 濮人以夜郎及滇为大宗,但散居四川的不少. 在犍为,《说文》有载,但其活动地不只川南,“北有初襄五姓,居邛部 “(《唐书》)“屑威州者,有唐保、霸二州,因称保霸蛮”(见吕思勉著《中国民族史》)。

      50 年代初,我曾到凉山金阳一带. 当地的老彝胞,听说我们来自成都时曾说,成都原是他们的住地,后来被汉人赶走了.才从低处搬上高山这传说,也可能反映某些史实而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头像中,有当属南蒙古利亚小种族之形象者,应是土著濮族系统的人士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古时巴蜀,有许多小国和诸侯存在,其中不少乃是濮人而巴蜀所谓国君,实盟主而已据此可知,古蜀国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段渝先生有论:“先秦四川境内的濮人,多为商周时代已在当地定居的民族,……以川东、川南和川西南及成都平原最多,也最为集中”(第一卷). 而罗二虎先生对三星堆居民的族属也有详论(见《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属》)又有记载:“濮国”虽灭,但是濮人在川黔云一带却不断壮大到汉武帝时,僰人不甘汉人的压迫和统治揭杆起义,武帝平乱后设立犍为郡,管僰道等使二县词典解释,犍,公牛,特指去掉睾丸的公牛为”,壮语即是男性生殖器官今壮族人有些地方,发誓时总爱说“如果不是可以犍我的为!”● 犍 qiánㄑㄧㄢˊ◎ 〔~为(wéi)〕地名,在中国四川省犍qián犍为郡,汉代设立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说文解字“ 僰, 犍为僰蛮也“ 摘自黄现璠著《广西僮族简史》 )在古希腊文明已经冉冉崛起之时,这里还是一个虎狼出没,荆棘丛生的荒蛮之地。

      一个从南方沿海的百越民族中剥离迁徙而来的部落族属,一个剽悍骁勇的部落民族,他们沿着长江流域辗转奔波来到金沙江和岷江流域定居了下来,他们披荆斩棘,开荒种地,“人”字头上布满“荆棘”,就是“僰”的来历商代末期,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乐其时,黄土高原上的周部落强盛起来了,周逐渐成了西方诸候的新盟主周武王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与商军大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尚书?牧誓》载:“庸、蜀、羌、微、髳、卢、彭、僰八国,皆蛮夷戎狄”僰人拥周伐纣,组织了川南宜宾一带的汉、苗、土、客等多种族别的民族参战,僰人头领担负着组织领导的责任经过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西周为巩固奴隶制政权,推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僰人随周武王伐纣有功,部落酋长被封为僰侯,建立了僰国,僰国的管辖范围为蜀南宜宾及云南东北部部份地域《无和郡县志》载:“戎州,禹贡梁州之域,古僰国也”《通典?州郡六》记:“戎州,故僰侯国僰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巴蜀二国的邻国,与巴蜀二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僰人很早就具备了相当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相传涪陵人寡妇“清”,就是靠雇佣僰僮为其炼朱砂所获得的巨万资财,帮助秦始皇完成一统霸业的,始皇帝为了纪念他的大恩人,为她修筑了“怀清台”;公元前 316 年,秦灭巴蜀二国,置巴、蜀、汉中三郡。

      秦朝一统后,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原僰国地域主要划归蜀郡管辖,置为僰道县,治设宜宾三江口,今日宜宾三江口僰侯庙保存完好为了进一步开发和经营“西南夷”,朝廷又派常頞将军将秦国李冰为蜀守时,沿岷江浚河修通至现在的宜宾市的僰道,再由宜宾向西南延伸,修至现在的云南曲靖,全长 2300 多公里,因路面宽 5 尺,史称“五尺道”绵绵秋雨淅淅有声地下着,我徒步行走在珙县沐滩乡、王家镇四里坡一带的原始森林里,还真觅见了一段残败的“五尺道”遗迹青石板上铁头“拐爬子”(僰人背东西用于休息时支托重物的拐杖)钉陷的迹痕清晰可辩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朝廷又对“南夷”进行大规模开发,并派使臣说服了贵州和宜宾南部山区的夜郎国部份诸侯归顺汉朝,随即分割巴、蜀,连同夜郎部份境地增设犍为郡汉武帝又遣唐蒙“发巴蜀府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修筑了通往贵州、云南的‘南夷道’”并从中原迁徙大批汉民来此屯垦,故僰国由此成为巴蜀边陲的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相传西汉时临邛富商卓王孙,家有 3000 青壮年僰人家奴,为他煮盐炼铁,种地酿酒,从而“家资巨万,富傲王侯”,成了名噪一时的蜀中首富。

      殊不知充当西汉才子司马相如与蜀中美女卓文君忠贞爱情见证的《凤求凰》酒,就是由僰人酿制出来的西汉使者张骞远在印度也见到了僰人生产的竹工艺品,意外地吃到僰人制作的蒟酱时赞不绝口僰人的政治体系演进的是原始的雏形,大体经历了酋长──寨主──管事;大王(酋长)──小王(分封王)──寨头──头人等形式,珙县的下罗乡僰人曾在那里建过老堡寨,石碑乡有都都寨,兴文县的建武古街过去叫内官寨……僰人以拥有铜鼓的数量代表财富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隋书?地理志》载:“自岭南二十余郡……诸僚(僰人)以铸铜为大鼓”明将刘显带兵攻下九丝山后,“……,阿大泣曰: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巅,群蛮毕集,今已矣鼓失,则蛮运终矣”僰人的铜鼓除了用作炊器、礼器、乐器外,最重要的作用是相当于中原朝廷的传国玉玺,是权力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组织体系内部以铜鼓少的服从铜鼓多的,没有铜鼓的就为庶民僰人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的民间歌舞和口头文学艺术比较普及僰人具有能歌善舞的天赋,他们的歌舞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夏则龙星见而始雩,以壬日祠灵于东南”这就是说当龙星出现的时候到了壬辰这一天,人们就要集聚在东南方供奉炎帝的地方,举行“乐于赤帝”的大型歌舞仪式。

      他们还常常化妆跳神求雨、赛神等大型歌舞活动在珙县麻塘坝的岩壁上有两幅形如正在跳舞的僰人岩画,舞姿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猜测可能是宴请宾客,欢度节日时的狂欢场面的写照僰人擅长讲故事,大概是由于没有文字记录下来,必须靠大脑记忆和加工的缘故吧!他们的民间传说非常精彩,有狗立战功,聚走国王三女儿,反映僰人“狗图腾”文化的传说;有洪水泛滥,兄妹成婚繁殖人烟,反映原始近亲婚配的传说,有僰人老阿奶教化实行悬棺葬等充满神奇与浪漫追求的民间故事……且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我歇息遐思在古僰国的山间、河边、田埂上,到处都能听到山民绘声绘色的传诵这个民族的人死后,既不用土葬、火葬,也不用天葬或水葬,而是将棺材置于悬崖绝壁之上史书上关于僰人悬棺的记载非常罕见,最早见于南朝梁、陈之际学者顾野王所记,《四川通史》记载“巩州(珙县)有座棺木山,昔为僰蛮所居,尝于崖端凿石拯钉,悬棺其上,以为吉”在僰人的心目中,祖先应该永远活在后辈人的心中,先辈的遗体保存得越长久,就越是能荫佑后人兴旺发达,因而悬棺葬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悬棺葬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北、陕西、重庆、四川、云南、台湾等省市都有分布,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也先后发现过悬棺葬。

      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夔越、百濮、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但是,走过来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后,今天地球上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悬棺就只剩下珙县的僰人悬棺了不知这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历史的必然四川宜宾市的珙县麻塘坝被称为“中国悬棺葬天然博物馆”这个长 10 公里,宽 2 公里的狭长而平坦的河坝,两侧排列着 23 座高低均匀的丹霞峰峦,这 23 座峰岩上悬挂着保存完好的 270 具悬棺分别为三种形制,一是木桩承载式;二是天然岩穴式;三是岩壁凿穴式这些悬崖峭壁上的浮动着的灵魂,不知是升入了天堂还是被打入了地狱,抑或象游丝一样的魄魂依然飘渺沉浮可是,这幸存的悬棺,倒成了后人凭吊和研究古僰民族史的唯一物证,使那千古之谜得以可能的传承历史从来都是无情的20 世纪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J?汤因比在他的专著《历史研究》一书中说过:“……在它所损害的社会里建成一个统一国家的时候,它由于过份地使用武力而把自己毁灭了”在漫漫地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自由平等,总是遭受压迫──奋起反抗──遭受镇压;然后再遭压迫──再反抗──再镇压──再反抗──灭亡或推翻旧统治历史对如何走出这样的怪圈显得多么的苍白和无力。

      仅据明朝瀚林院经筵讲官任瀚《平蛮碑》记载:“明兴二百年间,王师西下讨罪,前数百战,迄无成功盖九丝天险,大军每望而不敢进”僰人本意是想通过反抗来争得自由和平等,朝廷本来是想通过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