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运行规律的路径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16411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运行规律的路径研究 摘要:在高等教育与外部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多元互动之中,普遍存在的是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服务、促进与引领的基本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还存在着一个稳定的主导机制——自组织机制,即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应按照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律自组织地进行高等教育相对独立是其自组织机制的前提条件,外界干预应以不破坏其自组织机制为前提,而维护这种自组织机制最根本在于一种合理化的社会机制保障在高等教育的内部运行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民主型的管理运行体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规律,教育自组织,民主管理  高等教育是在它与内外各系统与关系之间的多元交互作用中运行和发展的在高等教育的多重网络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自组织的主导机制,这种自组织机制在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运行方面体现为一种民主型的管理体制自组织与民主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运行规律的根本路径  一、自组织的多元互动运行机制  (一)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  高等教育是教育独特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社会子系统,它受社会的制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对社会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制约作用体现为高等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又要服务社会;这种能动作用表现在高等教育既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更要引领社会的发展。

      引领社会体现了高等教育之“高”,是高等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在高等教育这种对社会适应、服务、促进与引领关系,贯穿在它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之间的多元互动之中,是这种多元互动关系之中的共同性规律  高等教育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是社会各阶层与集团围绕利益与权力基于政党而展开的一种博弈关系、行为和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法律、制度、政策及组织运行关系政治代表国家意志,调节和维护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一个内容,无疑会受到政治的牵制和影响政治影响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针等方面的内容,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价值理念体系、管理运行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向等都必须与国家整个政治体制的要求相适应政治影响高等教育的程度因社会形态和政治体制的性质而有所不同在现代民主制社会,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大的独立地位,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在集权专制型社会中,高等教育完全为政治所绑架,沦为政治的附庸和工具,形成政治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畸形关系但不论在哪种社会,高等教育都会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政治的发展,又会通过培养政治精英、创造新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引领政治变革和发展,这是高等教育的本性。

        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决定力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烈的外部动力由经济所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直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制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制度和组织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更加趋于多样化、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观念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适应中求生存,在适应中求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各个经济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来体现其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1]94高等教育还通过提出新的经济思想,创造新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引领经济的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提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2]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既是文化传递的途径,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处在人类文化的不断变化之中的,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传统包括已有的价值观、道德观、民族心理等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等教育,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主要的社会背景,给人们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且它往往还成为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等内部要素的直接来源[1]96除此,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这一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还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如科技、人口、民族、宗教、地理环境、生态资源、家庭结构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的发展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相应地,高等教育也往往对它们有一定的反作用[1]97高等教育正是处在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中得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  (二)多元互动中的自组织运行机制  协同学创始人赫尔曼哈肯(H.Haken)认为,从进化形式看,可以把组织分为两类:自组织和他组织自组织是指事物通过其自身自发、自行、自主、自我地组织起来,走向组织化或有序化的一个过程。

      它不是依赖外部指令和力量,而是按照其内在逻辑和规律自行创生、自行组织、自行演化和自行发展如果一个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该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是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3]他组织是指组织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存在外界的特定干预,其结构和功能是外界强加给组织系统的,是被外部力量驱动而走向组织化或有序化的过程  高等教育在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多元互动运行中存在一个稳定的主导机制即自组织机制不论外在因素如何影响、规制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都要按照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律自组织地进行,通过自行、自主的演化和发展,去获得和维护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去实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自组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是高等教育本质的防护机制,是保证高等教育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自组织机制既是高等教育合理化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合理化的保证  高等教育相对独立是其自组织机制的前提条件高等教育作为探究高深学问之所,具有不同于社会的其他任何系统的独特性,遵循自身内在的特殊逻辑,是相对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平行的自在实体,它不是任何其他社会实体和机构的附属物,更不是任何社会集团实现其野心的工具。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发展人的特殊使命,而人的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的任何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人的发展应符合其普遍人性和共同规律,而不受任何特殊意识形态和社会机构的羁绊和操控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人反倒沦为手段和工具高等教育只有相对独立、超然物外,才有可能实现其目标高等教育的独立地位是其在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多元互动中保持自组织机制的前提条件学术自由、学术自治、高校自主等永恒信念又是高等教育独立性的必要保证  高等教育的外界干预应以不破坏其自组织机制为前提现实中,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地,国家和政府干预高等教育已毋庸置疑但是,为了能够守住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尊严,这种干预必须有一个最低的限度——不破坏高等教育的自组织机制,也就是要能确保高等教育仍旧按照其自身逻辑和规律运行,外界的影响和干预只是增加高等教育的任务要素和职能,而不是改变高等教育的固有本质和属性外界的影响和干预必须通过高等教育内部的认可而施行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认识、了解和尊重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自觉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办事,促进、保护高等教育,而不是破坏、干扰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自组织需要一种合理化的社会机制。

      学术自由和学术自主在最终意义上,都是依赖民意的,惟有当民意了解大学为何而设立,并予以尊重时,学术自主与自由始能获得保障[4]161除此而外,最根本的还在于一种合理化的社会运行机制的保障高等教育在社会中运行,受社会的制约,其运行的合理化取决于社会的合理化只有在一个高度理性、民主的现代法治社会,高等教育的合理性自组织运行才能得到永续的保障只有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中,政治才有其界限与‘定位’,而‘社会’亦可显现其独立的性格当政治有其定位时,学术的自主才能有免被政治干预的可能性[4]161  二、民主型的内部管理运行体制  (一)民主型管理:高等教育内在属性的要求  松散耦合系统要求自由和民主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组织被认为处于“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是松散耦合系统的最好例证学校被看成是目标模糊不清、技术不明确、参与者不断流动、各种活动不协调、各种结构性要素松散联系、结构对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的组织类似的分析就叫做松散耦合观点(loose coupling perspective)[5]111维系这种松散耦合关系是为了保证教师的学术自由为了应对学生能力日复一日的变化问题,教师应该拥有专业判断的自由学校中不能否认专业自治。

      教师在教室里独立工作,相对来说,不受同事和管理人员的监督,并且拥有对学生的广泛的自由决定权[5]111“与这种自由、松散耦合特性相对应的管理只能是民主型管理民主型管理既能照顾高等教育中每个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又能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管理的目标  专家和学者团体具有民主的天性专家和学者长期在高等教育中从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内是最有权威和发言权的人一般的人不可能通晓他们所研究的高深学问的奥秘,只有他们自己才有能力管理他们的事务,他们应该是一个自治的团体在这些专家、学者之间是一种完全民主与平等的关系学者团体仍然力求获得属于所有真正专业团体的自治权它必须拥有最后的权力来决定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掌握它们的方法在这一团体的相互关系中,所有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这一群平等的人中,无论在学院还是在系里,原则都是‘一人一票’,没有任何例外,即使是院长或主席自治大学的教师是相互平等的同事,这意味着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民主哲学[6]38-39研究高深学问需要民主学习、民主讨论的精神和作风,学术精神是一种民主的精神专家、学者具有民主的天性,倾向于排斥任何控制行为和专制作风基于学术精神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应是一种民主型的管理。

        (二)去行政化:高等教育民主管理的必然  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里所谓的行政化是指完全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高等教育,行政的逻辑与机制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行政逻辑与教育逻辑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在我国,行政逻辑注重上下等级地位,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而教育逻辑则反对等级地位,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民主与平等的关系;行政逻辑注重命令、控制和指挥,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组织和推行,而教育逻辑则注重协商、自主与对话,依赖于自觉自愿的主体行动;行政逻辑注重“政绩”和“形象工程”,往往迎合“选民”意愿,急功近利,力求短期效应,而教育逻辑则注重内在和实质,要求奉献和实实在在的投入,在短期内难见成效,需要长久之功;行政逻辑注重权力和长官意志,依照权力和长官意志主导和评判行政行为,而教育逻辑则强调知识和真理标准,按照知识和真理的要求组织教育过程高等教育遵循教育逻辑,与教育逻辑相对应的是一种民主型的管理构建这种民主型的管理体制必然要求去行政化行政化破坏了教育的内在逻辑与机制,不仅与高等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而且与高等教育民主管理的精神相冲突只有在去行政化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民主管理才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高等教育中必然存在着行政因素,这里所说的只是去除高等教育中的行政化,而不是去除高等教育中的行政管理,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