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贤江全生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ocx
9页杨贤江全生职业指导思想研究 李兴军(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 广东 广州 510030)Reference:杨贤江是我国早期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他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生活的全生职业指导思想,倡导要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需要,以期有一个“圆满发达”的人生他主张实施生活化的职业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当前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Keys:杨贤江;全生职业指导 G710 :A :1672-5727(2011)05-0179-02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浙江余姚长河镇人,我国早期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曾担任商务印书馆《学生杂志》常务主编,继而协助领导东南大学学运的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杂志这两个杂志都是当时最受青年欢迎的进步读物,被誉为“指导青年走向光明之路的航灯”其主要著作有《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等他结合中国的国情、针对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蕴含丰富的职业指导因素全生职业指导思想概述(一)职业指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杨贤江将职业指导定义为“欲使个人得就最适当的职业行为之研究,教育及实际上的事业”,并分析了职业指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职业指导与职业训练 杨贤江所指的职业指导并不取广义,他认为,在职业指导名义下所实施的研究在事实上都有相应的范围职业训练是指对入工校、农校或大工场附设的职工学校者授以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职业指导比职业训练还先一步的阶段,即对于欲入工校或农校适于做职工、学徒者给予一种指示所以,杨贤江认为职业指导并非职业训练,而是在职业训练之前所要做的工作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 杨贤江指出,职业介绍正如其名所示,是为志愿就业者介绍职业职业指导则不然,职业指导虽也向个人指示适当的职业,却不代人谋职(即替求人者与求事者结成关系)并且职业指导并不像职业介绍那样,只针对当前渴望求事者施行,虽然对于那些急于谋事者,也是非常需要进行职业指导的杨贤江指出,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例如小学毕业者、中学毕业者,实施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他们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指导与升学指导 杨贤江认为,升学指导应该包括在职业指导范围之内他指出:“少年顺次升入上级学校,得以渐明了自己毕业后应就职的方面以及种类,故结局也不外是职业选定因此,对在校学生所实施的职业指导,应该包括升学指导这一方面,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就职的先后时间不同。
他认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指导他们“或者升学,或者即行谋生,或者入中学,或者入实业学校,或者入商业学校,或者入工业学校,乃至或学文科或学理科”,这些都应包括在职业指导范围之内二)“全人生指导”及其内容概括地讲,“全人生指导”就是以造就“完成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杨贤江认为,“全人生指导”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人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知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全人生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教育,又指对青年的求学、就业、社交、恋爱、婚姻以及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全面指导;既指校内生活,又指校外生活;既对学生的今天负责,又对学生的明天负责,最终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需要,以期有一个“圆满发达”的人生人生观的指导 杨贤江认为,“人生就是成长”,是人类从幼稚期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具备进步性和现实性,这种人生观被称为“成长的人生观”杨贤江主张“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倾力倡导青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帮助青年树立以改造社会、促进人类幸福为目标的高尚人生观。
健康的指导 杨贤江充分认识到了健康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他强调,青年的体育目标应致力于“体格强壮,忍劳耐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在方法上,杨贤江并不赞同那种“资本家贵族式”的即强调设备器械的体育锻炼,他建议青年“利用自然生成的器物”,采用“自然的运动法”,多做使用大筋骨的劳作,如整洁、搬运、救护及生产事业等,多从事走路、跑步、登山、游泳之类的活动求学的指导 杨贤江首先要求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求学观,他对以“功名”、“利禄”、“读书”为目的的求学观一一进行了驳斥杨贤江建议青年灵活经济地利用时间,把读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掌握自学的原则与方法,在良好的读书习惯下有选择地读书在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杨贤江探讨了提高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的方法,以帮助青年更好地获得智力发展能力;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他提出信仰是努力的先导,要树立高尚的信仰,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地坚持学习择业的指导 杨贤江认为,很少有人在青年期便选定了自己的终身职业,幸运者经过数度失败的尝试才选定满意的职业,不幸者则将终身陷于职业的痛苦,进而影响于社会他认为,“青年是所谓经验浅、学识寡的,故把职业选择的责任让给他们自管是极不应该的”,将选择职业一事完全交给年轻人自己,势必造成许多职业选择的悲剧。
因此,要对青年实施积极的择业指导恋爱、婚姻与社交的指导 杨贤江认为,中学生最好不谈恋爱,若不幸发生了感情问题,应赶快设法解决;早婚对生理和身体都有害;不应为恋爱耗费过多精力,而应把精力用在改造社会不良制度的运动上,用在做改造事业的团体活动上持“恋爱神圣”观念者面临的两难问题,一是封建专制下的包办、买卖婚姻的困扰与束缚,二是经济与恋爱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于提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公开广泛地开展社交以增加恋爱机会,实施教育平等以增加女子才智,在共同生活上则应实行经济独立三)职业指导的机构建设杨贤江积极倡导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团体积极创办职业指导机构他提出,应由国家或公共团体开办专门的职业指导机关,对教育及实施的一切方面进行研究学校也应当附设职业指导机关,指导学生选择职业 首先,政府或公共团体应该设立职业指导机关,因为职业指导不仅对于个人职业甚至一生幸福有至关重要的关系,而且对于提高产业效率、解决失业问题、维护社会安宁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学校也应附设职业指导机关学校教育不应当只限于教学生修毕业课而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选择职业,使其能使用所学,学以致用他积极倡导在学校附设职业指导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其责任,解决学校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不顾学生所学是否能付诸应用的弊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络沟通。
杨贤江认为,学校是替社会造就人才的机关,人才要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里所教的应是社会所需的有了职业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阂状态全生职业指导的积极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富有前瞻性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了康德“完人”教育思想和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结合中国的国情、针对教育的现状而形成的,遂成为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成功范例整体而言,与潘文安的职业指导思想一样,杨贤江提倡生活式的职业指导,在注重职业指导的同时,扩展到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潘文安以青年的职业生活为中心,杨贤江则以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为中心相比之下,杨贤江的生活化的指导思想更具有系统性,与后来的生涯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当时那种历史环境的条件下,能够提出如此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主张实施生活化职业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实,青年就业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就业问题往往是与求学、交友等交织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人生而言似乎太狭小,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却是生活的全部。
解决好生活中与就业相关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青年学生充分就业,还可以减少青年学生顺利就业的若干阻碍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职业指导模式是解决青年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杨贤江的思路恰恰就是如此,虽然是以全面发展为主旨,具体到实际就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这样的职业指导,对于学校而言,具备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与其他教育因素结合起来,是可以实际操作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其他专家的职业指导模式相比较,杨贤江的职业指导思想更适合于学校教育全生职业指导的历史局限难以界定生活化职业指导的范围与内容 严格地讲,杨贤江不是职业指导专家,而是教育家,偶有职业指导的论述,也不是其思想的重点其教育思想中蕴含了比较丰富的职业指导思想,但这种生活化职业指导的范围和内容比较难以确定如果说教育即生活的话,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业务都可以纳入职业指导的范围之内但事实上,职业指导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如此多的问题其内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和紊乱,虽然可以以求学、就业、交友三大主题作为青年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但是围绕职业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对青年的影响,仅仅依靠职业指导也是无法解释的,需要引入新的知识加以充实和支持。
难以体现生活化职业指导的具体成效 全生职业指导作为与青年生活最密切的职业指导模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沟通和协助作用,但是因为其自身体系构建的脆弱,往往容易偏离主题,而被其他目标喧宾夺主事实上,杨贤江所倡导的生活化职业指导与生涯意义有些类似生涯着眼于青年整个生涯,重点在今后的发展,而生活化职业指导主要着眼于现在,重点在青年生活本身,主要解决的是围绕职业的眼前问题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很难体现出生活化职业指导的具体成效全生职业指导对当今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的启示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仅在毕业生中进行,内容一般是提供招聘信息、解说就业政策、指导求职简历制作、组织招聘会、模拟面试等这些能给毕业生在就业前以应急帮助,满足他们求职时的部分需求,但是针对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就业后频繁“跳槽”、职业生涯波动过大等与职业相关的生涯发展困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无能为力实际上,职业院校学生在各个时期所面临的困惑是不一样的,其解决方式也是不同的就业对于毕业生而言,似乎只是一个结果,但是这个短暂的过程却能引发相关问题的所有矛盾,成为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焦点因此,单纯地从就业信息、政策、技巧方面入手,是搞不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必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以职业问题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辅助工作,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人的生活包括很多方面,个体都需要一定的援助与职业指导应是与教育指导、婚姻指导、家庭指导等并行的一种对于生活的辅助形式要开展生活化的职业指导,就是在辅助就业的同时,注意与生活的其他方面相协调,基于生活的角度真正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有力发挥职业指导的早期预防功能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必须面向学生的需求,面向校园生活本身,结合社会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避免择业误区,增加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职业指导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必须准确定位自己的业务范围,紧紧围绕职业问题,贴近实际、贴近需求,全方位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形成“职业成长在生活”的局面Reference:[1]李兴军.民国职业指导发展研究(1912~1949)[D].天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08.[2]任钟印.杨贤江全集(卷2)[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829,582.[3]冯丽,张珍珍.论杨贤江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3).[4]黄巧容,蔡安宜.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l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