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北师大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3844189
  • 上传时间:2021-1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7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北师大版2.内容主旨:这是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同志1958年4月22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写的文章当时纪念碑刚刚完工,尚未揭幕,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早了解这座雄伟的建筑,于是,作者来到工地,进行了专访他听取了工地负责人贾国卿同志的介绍,又瞻仰了纪念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此文文章向全国人民报道了纪念碑落成的消息,介绍了它的建造经过及构造等情况在首都的天安门广场上建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兴建纪念碑的决议当天傍晚,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并亲自执锁铲土奠定基石1952年8月正成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要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风暴严寒,傲视雨雪冰霜,四季长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

      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牡丹视为富丽繁荣(高贵)的象征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秋菊能做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如何?”(陈毅:《冬夜杂咏》)菊花以其微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忍”学习这篇课文,应重点理解记叙与说明的区别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什么是记叙?记叙是叙说人物经历、活动过程或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以课文第2段为例“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这是交代作者参观纪念碑的行踪,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什么是说明?说明是介绍事物,解说整理的一种表达方式以课文第4段为例:“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段文字具体介绍了纪念碑的栏杆、石碑的重量、高度及题字和碑文,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从以上对记叙与说明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记叙与说明的区别:前者重在具体地叙说人物的活动和经历的事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后者重在概要地介绍和解说事物或事理,给人以知识学习这篇课文,还应抓住一个重要特点,即作者参观纪念碑、介绍纪念碑的顺序1.作者按瞻仰纪念碑的立足点及变化来组织材料课文的第2段写道:“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交代了作者走向纪念碑的方向第4段接着写道:“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第7段到第10段按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顺序介绍10幅大浮雕的内容全文的最后一段,写作者“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由此可见,全文是按照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其中又包括“东一南一西一北”的空间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2.作者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来作说明第2段是这样写的:“…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这段从整体上介绍纪念碑高大的外观、方位和题字第3段在简介了立碑的起因、时间等情况后,写道:“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又从整体上介绍了纪念碑的高度、石料的数量和种类,总写了纪念碑的象征意义以上是从整体上写纪念碑第4、5两段先介绍了碑前平台上的栏杆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又介绍了碑身:“碑的下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接着介绍了小碑座:“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最后介绍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这些是介绍纪念碑的各个局部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使读者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细致了解纪念碑。

      学习这篇课文,还应理解其语言准确的特点语言准确是指用最恰当的词句,把事物或事理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本文语言准确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第一,在同义词、近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这一个”例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望见”一词在这句话中是最恰当的“这一个”和“望见”同义、近义的词有许多,如“看见”、“见到”、“瞅见”和“眺望”,“俯看”等等可是,“看见”、“见到”、“瞅见”只有“看到”的意思,没有“远看”的意思;“眺望”是“登高远望”之意,“俯看”是“低头看”之意,都不能恰当地表示出“远远看见”的意思,所以都不恰当第二,指代部位的词或短语和方位词使用准确例1.“碑的下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这句话中“碑心石”三字就指明了毛主席题字所在的部位如果换成“碑石”指代的部位就不确切了例2.“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碑身东西两侧上部”这一短语,把刻着花纹的部位交代得非常清楚例3.“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

      文中交代了纪念碑的北面为正面这里用“往南”点明了“武昌起义”“庄严画面”所在的方位,用“转到碑身的后面”和纪念碑北面为下面呼应,进一步准确地点明了其位置第三,用表示时间、范围或程度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意思的表达更确切例如:“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在“纪念碑”前用“中国”表示范围,用“自古以来”表示时间,用“最大”表示程度通过这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十分准确地说明了这座纪念碑的特点另外,介绍纪念碑的高度时,用“从地面到碑顶”这一短语来限制,表达确切,试想如果去掉这一短语,读者会怎样理解呢?【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点的语素注音并解释1.瞻仰( ):2.巍峨( ):3.上溯( ):4.旌旗( ):5.逾越( ):6.天堑( ):7.峻峭( ):8.挑衅( ):9.矗立( ):10.屹立( ):11.耸立( ):12.奠基(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1.永垂不朽:2.怒形于色:3.业绩:4.丰功伟绩:5.镶嵌:6.慷慨激昂:三、短语的构成方式有:1.并列;2.偏正;3.动宾;4.动补。

      以下短语属于哪种:1.美观朴素( ) 2.民族独立( )3.时代精神( ) 4.品质高尚( )5.一落千丈( ) 6.支援和关怀( )7.天安门广场( ) 8.激昂地高呼( )9.矗立在广场南部( ) 10.销毁鸦片烟( )四、调整下列语句的顺序,调整后概括段意①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②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③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④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⑤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⑥“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1.调整后的语序:2.段意:五、指出下列语句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说明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3.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4.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5.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测试答案与提示】一、略二、略三、1.动宾 2.偏正 3.并列 4.主谓 5.偏正 6.主谓 7.动补 8.并列 9.偏正 10.偏正 11.动补 12.动宾四、1.正确的语序:6、1、3、5、4、2 2.段意:介绍“五卅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这幅浮雕画面的情景五、1.记叙 2.说明 3.说明 4.记叙 5.说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