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学人的哲学专题.ppt
73页人学(人的哲学)专题人学(人的哲学)专题•主讲: 沈湘平《《人的哲学(人学)专题人的哲学(人学)专题》》提纲提纲•第一讲(导论):走向人的自我理解•文化之谜•科学前提•现实焦点•哲学本质•人的哲学(人学)的规定性•第二讲 西方人的哲学简史•古希腊人的形象•中世纪人的地位•近代人的重新发现•现代人的探索•后现代人的消解•第三讲 中国人的哲学简史•先秦人学•汉唐人学•宋明人学•明清人学•现当代人学•第四讲 人的存在论•人在世界中•人的在世形态•人的在世状态•人的在世态度•第五讲 人的本质论•人性与需要•人性的根据与人的本质•自我及其认同•第六讲 人的发展论•人生论•人的权利•人的素质•人的个性•人生动力•第七讲 人的价值论•人生意义与价值•人的价值及其评价•人生幸福•存在的勇气第一讲第一讲 走向人的自我理解走向人的自我理解 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的,就是关于“人人”的知识——卢梭卢梭 一、文化的千古之谜一、文化的千古之谜文化(文化(culture)的含义:人化与化人,核心)的含义:人化与化人,核心和关键在人和关键在人1、西方:司芬克斯之谜;、西方:司芬克斯之谜; 古希腊神庙古希腊神庙的铭文的铭文“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
康德:人为世界立法康德:人为世界立法 福柯:人死了第欧根尼找人)福柯:人死了第欧根尼找人)2、中国:、中国:《《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孔子:仁者,爱人,人也孟子:孔子:仁者,爱人,人也孟子:人者仁也儒家的做人与做事人者仁也儒家的做人与做事 五四时期:吃人的礼教!五四时期:吃人的礼教!外外求求而而迷迷失失内内省省而而折折磨磨犹太法典: 如果我不为自己,我为谁? 如果我只为自己,我是谁?人生天地间,却始终未能被勘破二、科学的前提预设二、科学的前提预设1 1、主客分离且主体可以认识客体是一切科学不、主客分离且主体可以认识客体是一切科学不言的预设言的预设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 ——爱因斯爱因斯坦坦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2 2、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对人的理解直接地成为假、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对人的理解直接地成为假设前提 政治学的人性假设:权力政治学的人性假设:权力 法学、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利益法学、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利益 管理学的人性假设: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美国麦克雷戈,美国麦克雷戈,XYXY理论理论 美籍日本学者威廉美籍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大内,z z理论理论3、人文科学直接以人为对象。
人文科学直接以人为对象the humanities ( humanitas ) 人性、人的生命、价值、意义人性、人的生命、价值、意义 三、现实的问题焦点三、现实的问题焦点 1、自然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人的存在危机;、自然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人的存在危机; 2、科学技术对于人而言的双刃剑作用;、科学技术对于人而言的双刃剑作用; 3、社会危机的人学本质、社会危机的人学本质——社会是处于关系中的社会是处于关系中的人自身;人自身; 4、人体生存焦虑与自我认同危机;、人体生存焦虑与自我认同危机;(时间危机、空间压缩、选择疲劳、风险忧虑、意义迷失)(时间危机、空间压缩、选择疲劳、风险忧虑、意义迷失) 总体上:人的异化和本体意义上安全的丧失总体上:人的异化和本体意义上安全的丧失四、哲学的本质回归四、哲学的本质回归 哲学是一种人们把握世界的现世的智慧哲学是一种人们把握世界的现世的智慧 ::1.本体论追求:本体论与现实的人的存在状态密切相本体论追求:本体论与现实的人的存在状态密切相关;关;2.2、认识论探索:、认识论探索:“自然之镜自然之镜” —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生活世界;3、历史哲学研究:对历史的理解与对人的理解是一、历史哲学研究:对历史的理解与对人的理解是一致的;致的;4. 价值论思考:哲学价值论的重点价值论思考:哲学价值论的重点—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 Being, knowing, becoming, doing, human being“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里,转变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 ——黑格尔黑格尔“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认识人或自我——引者注)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卡西尔五、人的哲学(人学)的规定性五、人的哲学(人学)的规定性 1、西方:、西方: 在传统西方哲学中,对人的自我理解被称为人性(humanity)论,属广义形而上学中特殊形而上学的一部分(自然、人、神) 在近代的学科划分中,关于人的体质、语言、社会文化等 具有很强科学性的研究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 人类学(Anthropology) 在现代西方,很多学者把人类学、人性论和我们称之为人学的学问不加区分。
2、中国:、中国: 中国人学学会将人学的英语译名确定为中国人学学会将人学的英语译名确定为 hominology ((homonology),认为人学是整体地研究人及其存在、本),认为人学是整体地研究人及其存在、本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我们更愿意将人学定位于对人的自我理解,或对人的我们更愿意将人学定位于对人的自我理解,或对人的哲学思考人的哲学可以就是人学,但与科学保持一定的哲学思考人的哲学可以就是人学,但与科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强调反思、批判的哲学特质,打开的是关于人的问距离,强调反思、批判的哲学特质,打开的是关于人的问题的开放的可能性空间本质上是对人的哲学理解、解读,题的开放的可能性空间本质上是对人的哲学理解、解读,或对人进行整体性的哲学思考,目的在于领悟和了解人的或对人进行整体性的哲学思考,目的在于领悟和了解人的整体存在图景,为人的发展与完善做出探索整体存在图景,为人的发展与完善做出探索 人学具有反思性、整体性、探索性人学具有反思性、整体性、探索性奥古斯汀问题:我是否已经成为我自己奥古斯汀问题:我是否已经成为我自己第二讲第二讲 西方人学简西方人学简史史一、古希腊关于人的形象一、古希腊关于人的形象1、神话与、神话与“人人”的诞生的诞生 司芬克斯之谜、那咯索斯之死。
司芬克斯之谜、那咯索斯之死 1)人的诞生赫西俄德)人的诞生赫西俄德《《神谱神谱》》 2)神人同形同性神的身体,对身体的赞美;神的情欲神人同形同性神的身体,对身体的赞美;神的情欲 3)命运的不可抗拒神的不和,俄狄普斯:)命运的不可抗拒神的不和,俄狄普斯:“我成了不应我成了不应 当生我的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当生我的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父亲”;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惩罚,制造潘多拉魔盒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惩罚,制造潘多拉魔盒2、自然哲学视野中的人(哲学诞生后)、自然哲学视野中的人(哲学诞生后)1)阿那克西曼德:人是从鱼进化而来的)阿那克西曼德:人是从鱼进化而来的2)德谟克利特:人是小宇宙,与世界同构)德谟克利特:人是小宇宙,与世界同构3、爱智慧的人:、爱智慧的人:1)毕达哥拉斯:灵魂不朽与轮回)毕达哥拉斯:灵魂不朽与轮回2)普罗泰戈来: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来:人是万物的尺度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只关心城内的居民)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只关心城内的居民灵魂是人的本质,灵魂是人的本质, 灵魂的特点就是精神与理性灵魂的特点就是精神与理性。
4)柏拉图:灵魂:理性、激情、欲望;)柏拉图:灵魂:理性、激情、欲望; 灵魂不朽和轮回;灵魂不朽和轮回; 灵与肉对立,克服肉体获得自由就在于学习哲学灵与肉对立,克服肉体获得自由就在于学习哲学 或者死亡,故学习哲学就是死亡练习或者死亡,故学习哲学就是死亡练习5)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统一;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统一; 人生目的在于幸福人生目的在于幸福6)第欧根尼)第欧根尼二、中世纪人的地位二、中世纪人的地位1、原罪、救赎与意志自由、原罪、救赎与意志自由 上帝给人以自由意志,它是向善的,罪恶使之丧失自由意志上帝给人以自由意志,它是向善的,罪恶使之丧失自由意志而人却以为是自由的,这本身就是罪而人却以为是自由的,这本身就是罪 奥古斯丁说:奥古斯丁说:“傲慢是一切罪恶的开始,因为正是傲慢招来傲慢是一切罪恶的开始,因为正是傲慢招来撒旦,使他撒旦,使他 成为一切罪恶的根源。
成为一切罪恶的根源 人性的堕落表现为三种欲望:物质占有欲、权力欲和性欲人性的堕落表现为三种欲望:物质占有欲、权力欲和性欲只有依靠上帝才能重新获得自由只有依靠上帝才能重新获得自由 2、人性的神性格列高利认为,人有神性,是万物之王;、人性的神性格列高利认为,人有神性,是万物之王;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是兽类的亲戚);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是兽类的亲戚); 人性与上帝相通:理性途径、神秘途径、由理性上升神秘人性与上帝相通:理性途径、神秘途径、由理性上升神秘 3、基督教的爱基督教的爱奥古斯丁爱的秩序;奥古斯丁爱的秩序;喜爱与使用喜爱与使用——爱高级,使用低级,相反就是不正当的;爱高级,使用低级,相反就是不正当的;爱心与贪心的区别:在高级(上帝和邻居)叫爱心,爱心与贪心的区别:在高级(上帝和邻居)叫爱心, 爱低级叫贪心爱低级叫贪心 三、近代人的重新发现三、近代人的重新发现1、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1)人的高贵;歌颂人性解放;)人的高贵;歌颂人性解放; 爱拉斯谟爱拉斯谟《《愚人颂愚人颂》》“愚人愚人”的率真生活。
的率真生活 库萨的尼古拉:人是宇宙的一面镜子,人是地球上的神库萨的尼古拉:人是宇宙的一面镜子,人是地球上的神2)生活的理性:蒙田:人对自身的无知)生活的理性:蒙田:人对自身的无知“我知道什么?我知道什么?” 帕斯卡: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卑贱与伟大帕斯卡: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卑贱与伟大3)启蒙:勇敢运用理性;教育启蒙:勇敢运用理性;教育 莱辛:教育使人性趋近神性;莱辛:教育使人性趋近神性; 赫德尔:人是动物与上帝之间的环节赫德尔:人是动物与上帝之间的环节 4)自由个性)自由个性2、社会诸科学的人性论、社会诸科学的人性论1)政治人:马基雅维里:人性恶,)政治人:马基雅维里:人性恶,“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么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者,这么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者,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统治阶级要效法狮子和狐狸统治阶级要效法狮子和狐狸卢梭、休谟:人性利己与同情卢梭、休谟:人性利己与同情2)经济人:斯密;自私的原始情感、非社会的情感、社会的)经济人:斯密;自私的原始情感、非社会的情感、社会的情感。
私恶即公利孟德维尔的蜜蜂寓言情感私恶即公利孟德维尔的蜜蜂寓言(爱尔维修:自爱本性,利益支配一切)(爱尔维修:自爱本性,利益支配一切)3)道德人:克拉克、哈奇森:道德是自明的常识与理性;德)道德人:克拉克、哈奇森:道德是自明的常识与理性;德性或道德感是不可还原的天然情感;良心是道德的自然法则性或道德感是不可还原的天然情感;良心是道德的自然法则4)机器人:霍布斯、笛卡尔、拉美特里)机器人:霍布斯、笛卡尔、拉美特里5)费尔巴哈人本学:人是哲学的唯一的最高对象;)费尔巴哈人本学:人是哲学的唯一的最高对象;类意识是人的本质;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爱的宗教类意识是人的本质;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爱的宗教3、理性人的观念、理性人的观念1)自我的凸显笛卡儿:我思考故我在;身心二元自我的凸显笛卡儿:我思考故我在;身心二元斯宾诺莎:人是自然因果链条的环节;自由是永恒的幸福斯宾诺莎:人是自然因果链条的环节;自由是永恒的幸福莱布尼兹:人的灵魂的和谐;人所在的是最美好的世界莱布尼兹:人的灵魂的和谐;人所在的是最美好的世界2)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是理性的存在物康德的四个问题:康德的四个问题: 我可以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我可以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希望什么?人是什么?希望什么?人是什么?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从客体到主体;人为自然立法;从客体到主体;人为自然立法;道德绝对命令;人是目的;道德绝对命令;人是目的;人可以希望人可以希望——德福一致、完善人性、全面发展、永久和平德福一致、完善人性、全面发展、永久和平3)人的自由行动。
费希特:自我是第一原则;行动是存在)人的自由行动费希特:自我是第一原则;行动是存在的根据;行动源于自我;人在历史中进步的根据;行动源于自我;人在历史中进步4)人的精神发展黑格尔)人的精神发展黑格尔 四、现代人的探索四、现代人的探索1)生物人进化论、遗传学、优生学的影响进化论、遗传学、优生学的影响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中适者生存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中适者生存道金斯:基因利己主义基因决定论道金斯:基因利己主义基因决定论2)符号人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人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体系的层次:语言和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历史符号体系的层次:语言和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历史对人本身的反思符号资本与符号消费对人本身的反思符号资本与符号消费3)行为人实用主义经验行为;语言哲学的语言行为;)行为人实用主义经验行为;语言哲学的语言行为;管理哲学的行为人管理哲学的行为人4)心理人叔本华、尼采:意志;超人柏格森:生命叔本华、尼采:意志;超人柏格森:生命弗洛伊德:性欲、无意识、我荣格:集体无意识弗洛伊德:性欲、无意识、我荣格:集体无意识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无压抑的文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无压抑的文明。
马斯洛:需要;无限潜能;颠峰体验马斯洛:需要;无限潜能;颠峰体验5)存在人海德格、萨特)存在人海德格、萨特五、后现代人的消解:福柯:人死了五、后现代人的消解:福柯:人死了第三讲 中国人的哲学简史一、先秦人学一、先秦人学1 1、、““人人””的观念的萌芽的观念的萌芽1 1)远古灵魂不死及鬼神观念;占卜通神;)远古灵魂不死及鬼神观念;占卜通神;2 2)殷周:天地人三材;天命,敬德保民;)殷周:天地人三材;天命,敬德保民;《《尚书尚书》》““惟人为惟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之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左传左传》》““夫民,神夫民,神之主也之主也”“”“神依人而行神依人而行”” 子产子产““天道远,人道迩天道远,人道迩3 3)儒家:孔子)儒家:孔子““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神之分,对人生、人神之分,对人生、人道的关心,人格理想人学范畴体系人道的关心,人格理想人学范畴体系孟子人禽之别,性善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仁、孟子人禽之别,性善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仁、义、礼、智四端义、礼、智四端荀子:性恶;荀子:性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化性起伪,人定胜天化性起伪,人定胜天儒家总体上是爱人知天、尽性知命、化性胜天儒家总体上是爱人知天、尽性知命、化性胜天4)道家:自然主义路线道家:自然主义路线人的地位:域中四大:道、天、地、人(王),人居其之人的地位:域中四大:道、天、地、人(王),人居其之 一;一; 人生哲学;齐万物,冀逍遥;人生哲学;齐万物,冀逍遥;个体自由;生死观个体自由;生死观杨朱:贵生、重己、为我杨朱:贵生、重己、为我 且趣当生,奚遑死后;人不为我,天诛地灭;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且趣当生,奚遑死后;人不为我,天诛地灭;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5)墨家:兼爱(远施周遍);)墨家:兼爱(远施周遍); 交相利,人己统一交相利,人己统一6)法家:管子)法家:管子“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仓廪实则知礼节仓廪实则知礼节 商鞅:人性自私,趋利避害商鞅:人性自私,趋利避害 二、汉唐人学二、汉唐人学1、秦汉:贾谊、陆贾儒道杂揉、秦汉:贾谊、陆贾儒道杂揉“天地生人,礼仪为性。
天地生人,礼仪为性因民之欲因民之欲”董仲舒天人感应,性三品:圣人、中民、斗筲董仲舒天人感应,性三品:圣人、中民、斗筲孔子:上智与下愚;中人上下;孔子:上智与下愚;中人上下;老子:上、中、下士老子:上、中、下士2、魏晋:解放和自由;以性统情(王弼);越名教而、魏晋:解放和自由;以性统情(王弼);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任自然(嵇康),“达生肆情达生肆情”(张湛)(张湛)3、唐:韩愈性情三品说、博爱之谓仁;李翱、唐:韩愈性情三品说、博爱之谓仁;李翱“性善情邪性善情邪”、、复性抑情;刘禹锡复性抑情;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天人交相胜”;慧能;慧能“本性是佛本性是佛”、、“三世诸佛俱在人性中三世诸佛俱在人性中”三、宋明人学三、宋明人学1、宋:程朱理学宋:程朱理学张载张载“得天地之最灵为人得天地之最灵为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天理与人欲天理与人欲陆九渊:陆九渊:“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收拾精神自做主宰”2、明:王阳明:人者天地万物之心;致良知明:王阳明:人者天地万物之心;致良知。
李贽:童心说;率性而为;李贽:童心说;率性而为; 四、明清人学四、明清人学1、明末:黄宗曦:离心无所谓性,离情无以见性;、明末:黄宗曦:离心无所谓性,离情无以见性;“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王夫之: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王夫之:“性日生日成性日生日成”的人性可变;的人性可变;天理与人欲同行;天理与人欲同行;“大勇浩然大勇浩然”个性解放个性解放2、清代:唐甄:天下难治者官也;凡为帝王者皆贼清代:唐甄:天下难治者官也;凡为帝王者皆贼戴震:气化生人;理存于欲;戴震:气化生人;理存于欲; 五、现当代人学五、现当代人学1、五四人的解放、五四人的解放2、人道主义与异化讨论、人道主义与异化讨论——人学的兴起人学的兴起第四讲第四讲 人的存人的存在论在论一、人在世界中(一、人在世界中(in der welt sein)) 二、人在世的形态(二、人在世的形态(model))维度: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精神的存在;维度: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精神的存在;层面:个体的存在、群体的存在、类的存在;层面:个体的存在、群体的存在、类的存在;境界:自在的存在、异化的存在境界:自在的存在、异化的存在 (海氏:沉沦海氏:沉沦——闲聊、好奇、踌躇闲聊、好奇、踌躇)、自觉的存在;、自觉的存在; 自然、功利;道德;天地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冯友兰冯友兰1.“在世在世”或或“在世界中在世界中”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人在世界中人在世界中” 也就是指也就是指 “人在自然中人在自然中”、、“人在社会中人在社会中”、、 “人在人中人在人中”三者的统一三者的统一 3.“生存生存”是人特殊的存在方式是人特殊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尔:若无此在生存,亦无世界在此海德格尔:若无此在生存,亦无世界在此人的存在是去存在(人的存在是去存在(to be),使世界在起来),使世界在起来(being)三、人在世的状态三、人在世的状态 (estate)被抛;苦难被抛;苦难(痛苦、灾难、罪恶痛苦、灾难、罪恶);劳碌;孤独(萨特);劳碌;孤独(萨特);烦;荒谬;最好的世界、最差的世界;压抑;自;烦;荒谬;最好的世界、最差的世界;压抑;自然v雅斯贝尔斯:人生雅斯贝尔斯:人生“由一种混乱转向另一种混乱,由一种混乱转向另一种混乱,由一种贫穷转向另一种贫穷;它只有短暂的幸福的由一种贫穷转向另一种贫穷;它只有短暂的幸福的闪光它从整个说来犹如一个被死水包围的孤岛,闪光它从整个说来犹如一个被死水包围的孤岛,总有一天要被死水所淹没总有一天要被死水所淹没v诺尔曼诺尔曼·布朗:人是一种疾病,无药可救布朗:人是一种疾病,无药可救。
v《《尚书尚书》》::“无逸无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常勤之常勤”(屈原)(屈原) v基尔凯戈尔:存在经验是厌烦与忧虑;基尔凯戈尔:存在经验是厌烦与忧虑;v萨特:烦恼、孤寂、忧虑萨特:烦恼、孤寂、忧虑v海德格尔:烦海德格尔:烦v佛洛伊德:压抑v史格雷尔:我们所做的事,所获得的成就都是暂时的,终归化为乌有死亡在背后处处窥伺……没有一种恩爱的联系不分散,没有一种享乐无失去之忧可是当我们综观我们的生存关系直到可能的极限时,当我们默想我们的生存完全倚赖于种种不可见的因果的连接时,我们是多么软弱无能,要跟巨大的自然力及相互冲突的欲望做斗争,好象一出世就注定要遭到触礁之难,被抛到陌生世界的海岸上去;我们是多么容易犯各种过失和受欺骗,任何一次都可以使我们身败名裂;我们的情欲就是我们胸中的敌人;每个时刻都以各种最神圣的责任的名义要求我们牺牲我们最珍惜的爱好,而我们辛辛苦苦获得的一切都可能一下子被剥夺掉;每逢我们扩大所得,必有所失的危险也因之增加,徒使我们更容易遭受厄运的摆布;我们想到这一切时,任何一颗尚未失去知觉的心都会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忧郁所袭击…… 人在世的各种感受说到底是来自于自身有限性与世界无限性的矛盾有限与无限的矛盾集中体现为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渺小、短暂与伟大、不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天下》西汉《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李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领悟到世界的无限与自己的有限之间的矛盾必然使人产生敬畏和焦虑:敬畏于世界的无限,焦虑不安于自己的有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人类克服有限性的努力(追求伟大与不朽):思想与实践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帕斯卡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 狄德罗:说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基尔凯郭尔;人生在世,“就是无限与有限、永恒与瞬间所孕育的孩子,因此它是持续不断地斗争着的 四、人在世态度四、人在世态度(attitude)::1、入世、出世、现世梁漱溟:“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条路径样法:(一)向前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 冯友兰、林语堂对中国人处世态度的看法冯友兰、林语堂对中国人处世态度的看法2、积极、消极、超脱、悲剧;、积极、消极、超脱、悲剧;悲剧意识:知其不可而为之;带着微笑的悲歌悲剧意识:知其不可而为之;带着微笑的悲歌3、极端与中庸、极端与中庸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狂者进取,狷狷者有所不为也者有所不为也子曰:子曰:“吾有知乎哉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我叩其两端而竭焉4、美学的或感性的、伦理的或理性的、宗教的或非、美学的或感性的、伦理的或理性的、宗教的或非理性的(基尔凯戈尔)理性的(基尔凯戈尔)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文化世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文化世界)第五讲第五讲 人的本质论人的本质论一是人的天性是什么?一是人的天性是什么?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属性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属性 human nature )二是人与万物尤其是动物相区别的特性是什么二是人与万物尤其是动物相区别的特性是什么?? (侧重于人与动物区别的类特性侧重于人与动物区别的类特性 humanity )三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是什么?三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是什么? (事实上就是所谓的人的本质的问题,事实上就是所谓的人的本质的问题,它是在追问人成为人的内在根据或本体它是在追问人成为人的内在根据或本体.essence of human )狭狭义义人人性性论论一、人性与人的需要一、人性与人的需要1、人性、人性 四种观点:人性善论、四种观点:人性善论、 人性恶论、人性恶论、 人性无善无恶论、人性无善无恶论、 人性有善有恶论人性有善有恶论 第一个层面(传统的人性论):人生来是什么样的呢?第一个层面(传统的人性论):人生来是什么样的呢? 他具有什么样的秉性?他具有什么样的秉性? 第二个层面: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质、基本属性第二个层面: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质、基本属性一类强调人的精神属性,一类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一类强调人的精神属性,一类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2、人的需要、人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需要就是人的本性马克思认为,人需要就是人的本性1)人的需要的含义:人的需要是对人存在的客观条件的依赖)人的需要的含义:人的需要是对人存在的客观条件的依赖与需求,反映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匮乏状态。
或者说,需与需求,反映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匮乏状态或者说,需要是指人为了使使自己的存在成为可能,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要是指人为了使使自己的存在成为可能,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这是人的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这是人的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特性:客观性;(与动物相比)自觉性(天生);社会性特性:客观性;(与动物相比)自觉性(天生);社会性(自然本能);历史性(不变);共性与个性统一(只有共(自然本能);历史性(不变);共性与个性统一(只有共性);需要对象的创造性;无限复杂性(有限);劳动成为性);需要对象的创造性;无限复杂性(有限);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第一需要 2)需要的层次)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缺陷:对需要层次的分析简单、机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缺陷:对需要层次的分析简单、机械;它的前提械;它的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把人的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结为基本需要归结为5个层次,也不尽完善个层次,也不尽完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权力需要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亲和需要亲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瓦西列夫瓦西列夫《《情爱论情爱论》》:生物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道德:生物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道德需要需要 马克思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从其作用上可以分为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从其作用上可以分为:生存需要生存需要享受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发展需要人的需要分为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精神需要3)区别想要()区别想要(want)和需要)和需要(need)二、人性的根据与人的本质(第三层含义)二、人性的根据与人的本质(第三层含义)西方哲学对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西方哲学对于人的本质的探讨1、人是一个小宇宙(物质原子与精神原子)、人是一个小宇宙(物质原子与精神原子)2、人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如果人以理智为主宰,、人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如果人以理智为主宰, 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求知是人的本性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求知是人的本性3、人的本质是知、情、意的统一柏拉图、康德;费尔巴、人的本质是知、情、意的统一柏拉图、康德;费尔巴哈将之规定为人的本质哈将之规定为人的本质4、人是政治的动物、社会动物。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社会动物亚里士多德:“人天生就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当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当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就不再是自足而无此需要的东西,就不是城邦的一个部分,就不再是自足而无此需要的东西,就不是城邦的一个部分,它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人类天生就注定了社会本能它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人类天生就注定了社会本能爱尔维修、狄德罗爱尔维修、狄德罗5、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阿拉克萨戈拉:人的智慧来源于手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阿拉克萨戈拉:人的智慧来源于手富兰克林富兰克林6、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的动物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的动物卡西尔7、人的本质是自由卢梭、萨特、马尔库塞、人的本质是自由卢梭、萨特、马尔库塞 总的来看,人们无非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与非理性的两总的来看,人们无非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与非理性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主流,后者有如尼采、伯格森、弗洛伊德等非个方面,前者是主流,后者有如尼采、伯格森、弗洛伊德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理性主义思潮。
“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本质’的定义的话,那么这的定义的话,那么这种定义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定义,而不能是一种实体性种定义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定义,而不能是一种实体性的定义我们不能以任何构成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内在原则来的定义我们不能以任何构成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内在原则来给人下定义;我们也不能用可以靠经验的观察来确定的天生能给人下定义;我们也不能用可以靠经验的观察来确定的天生能力或本能来给人下定义力或本能来给人下定义 ——卡西尔卡西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有两个著名的观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有两个著名的观点:v一是一是“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v二是人是二是人是“实践的类存在物实践的类存在物”后现代哲学否认人有本质后现代哲学否认人有本质 福柯:福柯: “有一件事无论如何是确定无疑的了人的问题既不有一件事无论如何是确定无疑的了人的问题既不是人类知识中最古老的问题,也不是最持久的问题;是人类知识中最古老的问题,也不是最持久的问题;人只是新近的一个发明人只是新近的一个发明。
人无疑只是物之序中的人无疑只是物之序中的一种裂缝,或者,无论如何,也只是一个构型,其轮一种裂缝,或者,无论如何,也只是一个构型,其轮廓是由他近来在知识中所占据的新位置所确定的廓是由他近来在知识中所占据的新位置所确定的……想到人只是一个近代的发明,一个尚未具有想到人只是一个近代的发明,一个尚未具有200年年岁的人物,一个人类知识中的单一褶痕,想到一旦人岁的人物,一个人类知识中的单一褶痕,想到一旦人类知识发现一种新的形式,人就会再次消失,这是令类知识发现一种新的形式,人就会再次消失,这是令人鼓舞的,并且是深切安慰的源泉人鼓舞的,并且是深切安慰的源泉 三、自我及其认同三、自我及其认同三、自我及其认同三、自我及其认同1.“有我有我”与与“无我无我”的争论:的争论: 人没有既定的自我,人没有既定的自我,“我我”永永 远处在超越之中远处在超越之中2.“我是什么样的我是什么样的”::⑴⑴ 自我的特征自我的特征肉身性存在;同一性存在;私人性存在肉身性存在;同一性存在;私人性存在⑵⑵ 自我的内在结构与真实自我自我的内在结构与真实自我毕达哥拉斯:灵魂与肉体;毕达哥拉斯:灵魂与肉体;柏拉图:灵魂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柏拉图:灵魂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基督教:基督教:灵(灵(spirit)、魂()、魂(soul)、体()、体(body)) 近代:知、情、意近代:知、情、意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米德: “主我(I)”和“客我(me,也译作宾我)”。
3、我如何成为自我(自我认同)?、我如何成为自我(自我认同)? 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自我的历史叙述自我的历史叙述 自我认同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质自我认同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质 身份认同是人与人相区别的重要方面身份认同是人与人相区别的重要方面 传统社会的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的自我认同传统社会的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的自我认同萨特:存在先于本质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萨特:存在先于本质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我实现第六讲第六讲 人的发展论人的发展论发展:更好的存在、生存;人是超越性的存在;过程人的发展包括人类的发展、群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类、群体、个体发展的同构性与差异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自由个性阶段我们讲的人的发展主要就个体而言一、人生一、人生1、人生是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和社会化的完整、人生是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和社会化的完整过程人生实质上就是人在一定社会中按照人过程人生实质上就是人在一定社会中按照人的自我理解而做人的过程的自我理解而做人的过程。
人生特点:人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剧作者);人生特点:人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剧作者); 人生是社会化的过程剧中人);人生是社会化的过程剧中人); 人生的一维性(不可逆)人生的一维性(不可逆)时间是人发展的空间时间是人发展的空间——马克思马克思2、人生境况的矛盾、人生境况的矛盾 个体与类整体的矛盾(生命短暂与延续;不可避免的无知个体与类整体的矛盾(生命短暂与延续;不可避免的无知 与整体知识;价值意义)与整体知识;价值意义) 个体关注的差异性个体关注的差异性 生命境况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生命境况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主题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矛盾主题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矛盾3、人生实践的具体问题、人生实践的具体问题生与死;义与利;苦与乐(幸福);荣与辱;友谊;爱情生与死;义与利;苦与乐(幸福);荣与辱;友谊;爱情 ;事;事业(成才)业(成才)莫洛亚、弗洛姆莫洛亚、弗洛姆《《人生的五大问题人生的五大问题》》::婚姻与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婚姻与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
政治二、人的权利二、人的权利1、人权的由来、人权的由来 人在世界中主体资格的确立是人权观念产生的逻辑条件人在世界中主体资格的确立是人权观念产生的逻辑条件(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晚期斯多噶学派开始倡导人人平等,这一思想在古希腊晚期斯多噶学派开始倡导人人平等,这一思想在早期基督教中得到发挥,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早期基督教中得到发挥,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在法律上确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保护私有财产,在法律上确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佛教众生平等,庄子齐万物的思想佛教众生平等,庄子齐万物的思想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确立:新教改革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确立:新教改革“个人信仰高于一切个人信仰高于一切”(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霍布斯、洛克霍布斯、洛克“天赋人权论天赋人权论”(前提);(前提);卢梭社会权利说(内核);卢梭社会权利说(内核);英国英国1678、、1689通过通过《《人身保护法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776年年《《独立宣言独立宣言》》;;1789年年《《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完成人权立法完成人权立法1948年,联合国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
2、人权的含义与特点、人权的含义与特点 人权是指一定社会根据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承认并人权是指一定社会根据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承认并保证其社会成员获得正常生存、发展和享受所必需的社会条保证其社会成员获得正常生存、发展和享受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和行为能力实质是对现实的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以及相应件和行为能力实质是对现实的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以及相应的各种社会关系作出规定,反映和处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作出规定,反映和处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所应有和实有的社会地位、需要和利益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所应有和实有的社会地位、需要和利益 在外延上,狭义上指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持生存、过正常在外延上,狭义上指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持生存、过正常生活、能独立自主掌握自己命运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权利;生活、能独立自主掌握自己命运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权利; 广义上是一般权利的表现形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广义上是一般权利的表现形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权利的总称利权利的总称 3、人权理论辩证、人权理论辩证人权是特权的否定,人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人权是特权的否定,人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阶级性、民族性)(阶级性、民族性)人权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人权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文化权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文化权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的权利与人的责任是统一的人的权利与人的责任是统一的 4、当代人权问题、当代人权问题国际社会中的人权外交问题:国际社会中的人权外交问题:1966年美国国务卿纽瑟姆年美国国务卿纽瑟姆《《人权外交人权外交》》,理论根据:人道主义干涉;人权无国界;,理论根据:人道主义干涉;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主要是政治权利,而不是生存权)人权高于主权(主要是政治权利,而不是生存权)国内社会中的人权问题:拆迁;最低生活保障等国内社会中的人权问题:拆迁;最低生活保障等三、人的素质三、人的素质 1、人的素质的规定、人的素质的规定中文含义:素有本色,原来的,本来的含义;中文含义:素有本色,原来的,本来的含义; 质即性质、本质、质量。
质即性质、本质、质量在西方心理学、医学中,都把素质理解为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在西方心理学、医学中,都把素质理解为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解剖特点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解剖特点——事实上事实上是生理条件是生理条件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一定先天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所谓素质,是指人在一定先天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各种基本影响、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他们所达到的质量与水平这是人从事要素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他们所达到的质量与水平这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主体条件各种活动的主体条件特点:内在性;稳定性;整体(综合)性;社会历史性特点:内在性;稳定性;整体(综合)性;社会历史性 2、素质的结构、素质的结构美国学者麦克里兰美国学者麦克里兰1973年提出的著名的素质体系的冰山理论年提出的著名的素质体系的冰山理论 素质素质层级层级定义定义内容内容技能技能指一个人能够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具指一个人能够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能力备的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等决策能力、学习能力等知识知识 指一个人对于某特定领域的了解。
指一个人对于某特定领域的了解 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文学知识等文学知识等 角色角色定位定位 指一个人对职业的预期,即一个人想要指一个人对职业的预期,即一个人想要做些什么事情做些什么事情 如:管理者、专家、教师等如:管理者、专家、教师等 价值价值观观 指一个人对事物是非、重要性、必要性指一个人对事物是非、重要性、必要性等的价值取向等的价值取向 如:合作精神、献身精神、如:合作精神、献身精神、集体观念等集体观念等 自我自我认知认知 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如:自信心、乐观精神、自如:自信心、乐观精神、自我反省意识等我反省意识等 品质品质 指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性指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性 如:正直、诚实、责任心、如:正直、诚实、责任心、果断等果断等 动机动机 指在一个人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指在一个人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驱动、引导和决定个人行动偏好,驱动、引导和决定个人行动 如:成就需求、人际交往需如:成就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影响力需求、团队意识、求、影响力需求、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1)自然、社会、专业)自然、社会、专业自然素质:(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自然素质:(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社会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社会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审美素质、情感素质和劳动实践素质审美素质、情感素质和劳动实践素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技能、道德、情感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技能、道德、情感 ((2)智商、情商、意商()智商、情商、意商(VQ))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情绪的自控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行为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
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行为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 ((3)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3、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御、书、数出自《《周礼周礼•保氏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乐:音乐 射:射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书法(即今文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数:算法(即今数学)古希腊人创造的古希腊人创造的“七艺七艺”课程(文法、修辞、辩证法、音课程(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天文、数学、几何),被看作是未来雄辩家的必修课乐、天文、数学、几何),被看作是未来雄辩家的必修课全人教育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指教学时了解学生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并加以配合之来进行教学活动配合之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而能快乐学习.简言之简言之,即考虑到施教对象是「学生这个人」即考虑到施教对象是「学生这个人」,施教历程包含知施教历程包含知,情情,意意,行四层面行四层面.三、人的个性三、人的个性1、人的个性问题(个体的重新发现)凸显的复杂背景:、人的个性问题(个体的重新发现)凸显的复杂背景:长期压抑的反弹;市场经济的奠基;网络技术的推进;长期压抑的反弹;市场经济的奠基;网络技术的推进;后现代文化的熏陶;社会秩序问题的焦点后现代文化的熏陶;社会秩序问题的焦点2、个性的含义与特点、个性的含义与特点 personality在古希腊是面具(角色),在古希腊是面具(角色),在社会学、伦理学中同在社会学、伦理学中同“人格人格” 心理学观点:通常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心理学观点:通常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情绪等。
情绪等哲学观点: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就是人和他人的不同特哲学观点: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就是人和他人的不同特征,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人的征,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人的社会关系和自我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等社会关系和自我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等 我们的看法:个性具有主体性与独特性的特征:个人较为稳定我们的看法:个性具有主体性与独特性的特征:个人较为稳定的主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的主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主体性:(主体性:(1)与自然性相对的人的自觉性、开放性、选择)与自然性相对的人的自觉性、开放性、选择性和可完善性;(性和可完善性;(2)与社会性相对的自主性、独立性、能)与社会性相对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与自由是分不开的)动性和创造性(与自由是分不开的)差异性:唯一性、不可取代性、独特性:差异性:唯一性、不可取代性、独特性: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古希腊希波克拉四气质说、巴浦)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古希腊希波克拉四气质说、巴浦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是决定人的气质类型的基础,天性,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是决定人的气质类型的基础,天性,养成。
养成2)稳定性与历史性;稳定性对自我认同的作用;)稳定性与历史性;稳定性对自我认同的作用;3)个体性与群体性;家族相似和民族性格)个体性与群体性;家族相似和民族性格 2、个性的构成:个性是个系统、个性的构成:个性是个系统个人倾向性特征: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仰、个人倾向性特征: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仰、价值观价值观——个性的动力因个性的动力因个人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技能、感知、记个人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技能、感知、记忆、理性思维、自我意识水平)忆、理性思维、自我意识水平)个人的社会人格特征:道德风貌、习惯、社会形象、社会个人的社会人格特征:道德风貌、习惯、社会形象、社会角色角色——社会认可和评价水平社会认可和评价水平3、个性的历史、个性的历史 中西个性历史:中西个性历史: 古代社会中的英雄(义士、侠客、清官、明古代社会中的英雄(义士、侠客、清官、明君)情结,中国的诸子时代(先秦儒家的个性),魏晋风度君)情结,中国的诸子时代(先秦儒家的个性),魏晋风度(刘伶);唐、宋;中国近代人性解放自李贽批判宋明理学开(刘伶);唐、宋;中国近代人性解放自李贽批判宋明理学开始,五四新文化时期达到高潮,改革开放以后。
维科;近代文始,五四新文化时期达到高潮,改革开放以后维科;近代文艺复兴,彼得拉克、拉伯雷艺复兴,彼得拉克、拉伯雷《《巨人传巨人传》》;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结合神、英雄、凡人)的结合神、英雄、凡人) 马克思的理解: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马克思的理解: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4、现代人的个性发展、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化与标准化:个性的丧失与异化,单面人个性化与标准化:个性的丧失与异化,单面人个性化与唯我化:狂狷之士,玩酷子弟,极端的价值个性化与唯我化:狂狷之士,玩酷子弟,极端的价值个性化与社会化:互相倚重,互为合法性源泉个性化与社会化:互相倚重,互为合法性源泉个性与宽容:个性与宽容:个性与秩序:(公共性)个性与秩序:(公共性) 四、人生动力四、人生动力1、需要与利益的驱动、需要与利益的驱动利益是需要的外化利益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被意识到的需利益是需要的外化利益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被意识到的需要及满足这一需要的对象条件利益实质上是需要在社会要及满足这一需要的对象条件利益实质上是需要在社会关系中的现实形态)关系中的现实形态)利益的类别:物质与精神;利益的类别:物质与精神; 经济与政治;个体、群体、类。
经济与政治;个体、群体、类利益差别与利益冲突:社会分工是导致利益差别的根本原因;利益差别与利益冲突:社会分工是导致利益差别的根本原因;社会发展水平局限是现实原因;分配机制是制度原因社会发展水平局限是现实原因;分配机制是制度原因需要、兴趣与偏好需要、兴趣与偏好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偏好是兴趣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偏好是兴趣对需要的调节偏好的公共性与个性、稳定性与历史性对需要的调节偏好的公共性与个性、稳定性与历史性 2、信仰是人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信仰是人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信仰的产生:起源于人对世界前途、人类命运以及人生目的、信仰的产生:起源于人对世界前途、人类命运以及人生目的、意义的关怀、追问有限把握无限主观上的目的性需要意义的关怀、追问有限把握无限主观上的目的性需要(真理)与意义性需要(价值),但世界无限挖掘了一个鸿(真理)与意义性需要(价值),但世界无限挖掘了一个鸿沟把握世界形成世界观把握世界形成世界观信仰的含义:相信、仰仗、尊敬;信仰的含义:相信、仰仗、尊敬;faith,belief,西方多把信仰西方多把信仰局限在宗教中。
局限在宗教中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的极度信服与尊崇,以作为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的极度信服与尊崇,以作为现实行动的指南和终极意义的关怀现实行动的指南和终极意义的关怀信仰的特征:体现为一种在世的观念与态度信仰的特征:体现为一种在世的观念与态度 信仰的构成:信仰主体、信仰客体、信仰感情和信仰行为信仰的构成:信仰主体、信仰客体、信仰感情和信仰行为内容的核心是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内容的核心是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信仰的功能:人成长为人的重要标志;实现人生的核心动力;信仰的功能:人成长为人的重要标志;实现人生的核心动力; 成就集体事业的必需基础成就集体事业的必需基础信仰的历史与种类:信仰的历史与种类:原始信仰:图腾崇拜(原始信仰:图腾崇拜(totem它的亲族);自然崇拜;它的亲族);自然崇拜; 远古神话;巫术与禁忌远古神话;巫术与禁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文化信仰:文化信仰:第七讲第七讲 人的价值论人的价值论 一、人生意义与人的价值一、人生意义与人的价值1、人的一生有意义吗?、人的一生有意义吗?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什么是价值?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来源于客体、取决什么是价值?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于主体、产生于实践争论:价值主体一定是人吗?争论:价值主体一定是人吗?人的价值的含义:人对于他人、社会所具有的意义或作用,人的价值的含义:人对于他人、社会所具有的意义或作用,即人对于他人、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人对于他人、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的特点:主体客体都是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人的价值的特点:主体客体都是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能创造价值的价值(增值)能创造价值的价值(增值)人的价值的类型人的价值的类型 二、人的价值的构成与评价二、人的价值的构成与评价1、构成:生命价值、能力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构成:生命价值、能力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 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2、人的价值的实现(潜在价值到现实价值是表现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潜在价值到现实价值是表现价值,创造出来的价值被价值主体所接受、享用、占有才是实现)创造出来的价值被价值主体所接受、享用、占有才是实现)价值实现的世俗标志:钱、权、名(经济、政治、文化),价值实现的世俗标志:钱、权、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稀有资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社会稀有资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价值实现的哲学标志:人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实践价值实现的哲学标志:人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实践活动本身的价值被实现了活动本身的价值被实现了——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被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被社会所认可。
所认可价值实现的能力本位问题价值实现的能力本位问题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 价值实现与时间、空间价值实现与时间、空间3、人的价值的评价、人的价值的评价评价对象:现实性;社会性;差异性;整体性评价对象:现实性;社会性;差异性;整体性人的活动尺度:真、善、美、圣人的活动尺度:真、善、美、圣评价尺度:评价尺度:尺度差异的原因: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尺度差异的原因: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二是人们的具体需要不同二是人们的具体需要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尺度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与满足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尺度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与满足评价原则:物质与精神;数量与质量;创造与享受;评价原则:物质与精神;数量与质量;创造与享受; 动机与效果;历史与现实动机与效果;历史与现实 三、人生幸福三、人生幸福 1、对于认为人生有意义的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对于认为人生有意义的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归结起来都可以用回答,归结起来都可以用“幸福(幸福(happiness))”二字概括二字概括。
东西方东西方“五福五福”:: 中国: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中国: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梭伦:中等财富、没有疾病、心情舒畅、有好儿孙、寿终正寝梭伦:中等财富、没有疾病、心情舒畅、有好儿孙、寿终正寝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关于幸福的不同观点大致可以归结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关于幸福的不同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快乐主义幸福观和道德主义幸福观两类为快乐主义幸福观和道德主义幸福观两类2、快乐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纵欲主义、快乐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纵欲主义 3、道德主义的幸福观禁欲主义、苦修主义、道德主义的幸福观禁欲主义、苦修主义 4、幸福、德性与智慧同在的人生境界、幸福、德性与智慧同在的人生境界四、存在的勇气四、存在的勇气 1、非存在的威胁、非存在的威胁 人生的意义来自对自己在世状态的反思与领悟人生的意义来自对自己在世状态的反思与领悟人在世始终受到非存在的威胁,最大的、最确定的非存在威人在世始终受到非存在的威胁,最大的、最确定的非存在威胁就是死亡因此,人生的意义是来自于对死的领悟与反思胁就是死亡因此,人生的意义是来自于对死的领悟与反思 人生幸福并不能从自然意义上超越死亡,人生意义的真谛在人生幸福并不能从自然意义上超越死亡,人生意义的真谛在此乃是向死而生。
此乃是向死而生 智慧对有用与无用的超越;智慧与生活的关系;最高的智慧对有用与无用的超越;智慧与生活的关系;最高的智慧极高明道中庸智慧极高明道中庸幸福不在于终点,而在于过程,美好的生活是在追求美幸福不在于终点,而在于过程,美好的生活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度过的生活好生活的过程中度过的生活 苏格拉底:真正的从事哲学就是学习死亡,学习处于死苏格拉底:真正的从事哲学就是学习死亡,学习处于死的状态加缪则认为,加缪则认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其他问题本问题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已已”弗洛伊德认为,人总有一种死亡冲动,而全部生活的目弗洛伊德认为,人总有一种死亡冲动,而全部生活的目的就是死亡的就是死亡海德格尔:当人一出生,他就立即老得足以死去了人海德格尔:当人一出生,他就立即老得足以死去了人“只有自由地去就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高无上的目只有自由地去就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高无上的目标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推而广之,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不仅仅指自然生命推而广之,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不仅仅指自然生命终结的那个端点与时刻,而且还指那些在威胁着我终结的那个端点与时刻,而且还指那些在威胁着我们,试图使我们丧失本真的存在状态,成为非存在们,试图使我们丧失本真的存在状态,成为非存在的那些东西。
例如焦虑、空虚、无聊、罪过、孤独、的那些东西例如焦虑、空虚、无聊、罪过、孤独、荒谬等等这种意义上的死亡威胁并不是病态的,荒谬等等这种意义上的死亡威胁并不是病态的,而是现实的存在无论这些威胁是否会变成一种现而是现实的存在无论这些威胁是否会变成一种现实的灾难,我们一生中每天都这样或那样地面对这实的灾难,我们一生中每天都这样或那样地面对这些威胁它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们些威胁它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存在的真实和不间断的一部分存在的真实和不间断的一部分使存在成为可能的方式:寻找始基;创造条件(技术、使存在成为可能的方式:寻找始基;创造条件(技术、实践);诗意栖居(共有此在实践);诗意栖居(共有此在Mitdasein);理性交);理性交往;回归信仰(在科学里,一知半解的知识,使人往;回归信仰(在科学里,一知半解的知识,使人放弃信仰;完整的知识,使人返回信仰)涅磐(平放弃信仰;完整的知识,使人返回信仰)涅磐(平和状态)和状态) 2、存在的勇气、存在的勇气 存在的勇气包括个性的勇气和参与的勇气而且两者不存在的勇气包括个性的勇气和参与的勇气而且两者不能偏废,拥有最大的勇气是既作为一个个人同时又作为一能偏废,拥有最大的勇气是既作为一个个人同时又作为一个参与者而存在。
简单地说,你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对你来个参与者而存在简单地说,你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在某种更大的意义上,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说是重要的,在某种更大的意义上,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这种勇气的源泉来自基础存在或自在存在、最纯粹意义上这种勇气的源泉来自基础存在或自在存在、最纯粹意义上的的“上帝上帝”——信仰 私人与公共世界的关系私人与公共世界的关系——共在的公共性诉求共在的公共性诉求精神家园:德先生、赛先生、马女士与郭祖母精神家园:德先生、赛先生、马女士与郭祖母3、相信思想和智慧的力量、相信思想和智慧的力量 “对知识分子而言,对知识分子而言,‘哲学哲学’变成了宗教的替用品它们成变成了宗教的替用品它们成为这样一个文化领域,在这里人们可以脚踏根基,在这里人们为这样一个文化领域,在这里人们可以脚踏根基,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用以说明和辩护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活动的语汇和可以找到用以说明和辩护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活动的语汇和信念,从而可以发现其生命的意义信念,从而可以发现其生命的意义 ——罗蒂罗蒂 参考书目v《《对人的哲学理解对人的哲学理解》》,袁贵仁,东方出版社,,袁贵仁,东方出版社,2008年出版;年出版;v《《人学原理人学原理》》,陈志尚,北京出版社,,陈志尚,北京出版社,2005年年出版;出版;v《《人论人论》》,,[德德]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年出版;v《《人的境况人的境况》》,,[美美]阿伦特,上海人民出版社,阿伦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年出版;v《《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法法]萨特,上萨特,上海译文出版社,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