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诗排序法》ppt课件.ppt
20页律诗排序法,夏日怀友 徐玑 1 月生林欲晓 2 雨过夜如秋 3 流水阶除静 4 远忆荷花浦 5 孤眠得自由 6 有梦即俱游 7 谁吟杜若洲 8 良宵恐无梦,序号:35124786,律诗,是和绝句一起在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 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比,它们的形式更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人们一般将律诗与绝句一起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给律诗排列顺序,出发点是要求能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并通过诗句的排列理解其内容那么,在解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排列律诗诗句的顺序呢?这就需要我们能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一、看韵脚,近体诗格律极严 篇有定句(律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 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 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 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就用韵来说,律诗一般八句,用四韵或五韵,且“韵有定位”,即二、四、六、八四个偶句的末字押韵,首句的末字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诗以第一句入韵为正规,五言律诗以第一句不入韵为正规)。
根据这一个特点,我们有时可以排定律诗的顺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答案: B,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二:看对仗,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 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
也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也就是词类相同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山石细”对“海波平”杜甫《蜀相》 ①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 ③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丞相祠堂何处寻 ⑤隔叶黄鹂空好音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 ⑦锦官城外柏森森 ⑧映阶碧草自春色,A、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B、④⑦⑥①②③⑧⑤ C、④⑦②③⑧⑤⑥① D、⑧⑤⑥①④⑦②③ 从押韵的角度看,偶句都是押韵的,无法正确排序,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④⑦句和⑥①句都不是对仗的,因此,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由此,可以断定,答案只能是,答案:A,杜甫《蜀相》 ④丞相祠堂何处寻 ⑦锦官城外柏森森 ⑧映阶碧草自春色 ⑤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 ③两朝开济老臣心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 ①长使英雄泪满襟,三、看内容,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 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 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王维《山居秋暝》 ①莲动下鱼舟 ②天气晚来秋 ③明月松间照 ④王孙自可留 ⑤竹喧归浣女 ⑥空山新雨后 ⑦随意春芳歇 ⑧清泉石上流 A、⑧③⑤①⑦④⑥② B、⑥②⑤①③⑧⑦④ C、⑥②③⑧⑤①⑦④ D、⑤①⑥②③⑧④⑦,根据押韵和对仗的要求,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A和D项,而B和C项都是偶句押韵,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到底该选哪一项呢?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分析判断了。
首联⑥②句是起始破题,交代了时间、季节,按规律,颔联应该是“承”,描摹景物,而③⑧句正是写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然后是“转”,由⑤①句可以看出颈联由对自然景的描摹转入写人的活动,最后⑦④两句作者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C,王维《山居秋暝》 ⑥空山新雨后 ②天气晚来秋 ③明月松间照 ⑧清泉石上流 ⑤竹喧归浣女 ①莲动下鱼舟 ⑦随意春芳歇 ④王孙自可留,四、看平仄,当然,在解答律诗排序题时,还应该考虑到平仄的因素,因为平仄是近体诗非常重要的一个格律因素,但是,近体诗的平仄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了些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详见杜甫诗三首,平仄规律: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是指第几个字而言的,每句第二、四、六个字要平仄相间,且第二、三、六、七句的平仄相同,第一、四、五、八句的平仄相同。
原诗 实际格律 仄起首句押韵 玉露凋伤枫树林,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韵) 巫山巫峡气萧森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江间波浪兼天涌,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塞上风云接地阴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丛菊两开他日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孤舟一系故园心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寒衣处处催刀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白帝城高急暮砧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韵),(3)仄起入韵式: 如杜甫《登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三六七同,一四五八同)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仄仄平平仄仄平 2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 3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4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5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6百年多病独登台 平平仄仄仄平平 7艰难苦恨繁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8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仄平平仄仄平,排序时,不能独立地运用某一个方法进行分析,而应该综合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迅捷、准确的排好律诗的顺序,解答有关的题目。
小结: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1.格律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2.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联外各句都应对仗) 3.双句押韵,有的首句也入韵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6.平仄格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7.律诗四联的构成为“起承转合” 8.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第“三五七”句的最后一个字不入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三五七”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三五七”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9.格律诗一般是先写景叙事状物后抒情议论或引出中心练习: (一)赴京途中遇雪 孟浩然 1穷阴连晦朔 2客愁空伫立 3迢递秦京道 4不见有人烟 5积雪满山川 6落雁迷沙渚 7苍茫岁暮天 8饥乌集野田,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二)村 行 王禹偁 1数峰无语立斜阳 2何事吟余忽惆怅 3万壑有声含晚籁 4村桥原树似吾乡 5棠梨叶落胭脂色 6信马悠悠野兴长 7马穿山径菊初黄 8荞麦花开白雪香,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三)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1金陵王气黯然收 2从今四海为家日 3一片降幡出石头 4故垒萧萧芦荻秋 5人世几回伤往事 6王浚楼船下益州 7山形依旧枕寒流 8千寻铁锁沉江底,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