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博考研笔记夏商周考古考研真题选摘.doc
10页文 博 考 研 笔 记 夏 商 周 考古 考 研 真 题选 摘一、名词解释 1、三星堆: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 距今已有 5000 至 3000 年历史, 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 延续时间最长、 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 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具有内聚性和外衍性其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 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文物有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金杖等2、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于 1976 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 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 件。
3、斗鸡台墓地:先秦及西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以陶器最常见,另有铜器、铁器提示了周人、 秦人物质文化的一些特点, 对探索周、秦文化的渊源有一定意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斗鸡台1933 — 1935 年发掘清理墓葬 56 座,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最常见,另有铜器、铁器4、琉璃河燕国墓地: 西周时期燕国贵族墓地 位于北京市房山县,面积约 5 万平方米 1973 年起进行发掘这一发现为研究燕国的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墓葬形制墓葬的排列甚有规律,长方形土坑竖穴,单人葬,有木质葬具,头向朝北葬式大多为仰身直肢,主要随葬品多放在墓主人头前按墓葬的形制与规格可分为大、中、小型墓 3 种随葬品主要是陶质明器, 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和陶器等墓葬有早晚之分,早期墓随葬陶器多以鬲、簋、罐为组合;晚期墓随葬陶器以鬲、罐为主早期墓中有的墓底设有腰坑,坑中埋狗 殉人与车马陪葬, 多座中型墓有殉人, 一般殉 1~2 人5、黄陂盘龙城:位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 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地层) ,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内城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 15 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时期,外城则尚未确定兴建年代。
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形制、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6、二里岗文化:以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商代文化遗存而命名的文化类型介于二里头夏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之间的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分二里岗上层和下层两期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流行绳纹,有少量釉陶和硬陶,两期变化为由薄胎细绳纹变厚粗绳纹青铜器进一步流行,出现新容器流行深窖穴土坑竖穴墓,流行腰坑,有殉人、殉狗现象杀人、牲为建筑物奠基,卜骨牛骨为主,无凿7、偃师商城:位于河南洛阳,被认为是商代西亳城的遗址,夏商文化界标,是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都邑级遗址为商汤灭夏后所都,面积 2 平方公里,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始建年代约为bc1600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平面略呈长方形,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城址内有城门、 道路、宫殿、居址等遗迹, 并出土大量石器、 陶器、铜器、玉器等遗物既有大型宫殿建筑,又有军事防御设施,具备了早期都城的规模和特点8、宜侯夨 cè簋:西周早期青铜器, 共有铭文 120 字侈口,束颈,四兽首耳, 浅腹,圈足较高, 下缘附边条, 腹部间饰涡纹、 夔龙纹,圈足饰鸟纹。
器内底铸铭文 12 行 120 余字,记述周康王册封为宜侯,并赏赐弓、箭、土地、庶人等,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9、大盂鼎 :又称廿三祀盂鼎, 西周炊器 鼎高 101.9 厘米,口径 77.8厘米,重 153.5 千克,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铭文291 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10、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陕西临潼,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28cm ,口径22cm ,重7.95kg 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 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词中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 4 行 33 字,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圆形两耳方座为西周的新式样,其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为“利”,随武王征战,胜利后受赏,铸此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11、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得名,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
盘高 20.6,口径 54.6,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铭文 19行,357 字,记叙夨 cè人付给散氏田地的事, 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12、应国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 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地属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应国墓地共发掘应国墓葬 42 座,排列有序, 具有“族墓葬”特征出土文物数千件,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对古代礼仪制度与诸侯方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排列有序的国君墓葬,为同时期墓葬断代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这批墓葬是按年代顺序自南向北依次逐渐埋葬的而且大中型墓均依次埋在阳岭脊的中线上,中小型墓排列在东西两侧,并且往往是以一两座大墓为中心,周围聚集着数座中小型墓葬,形成一片片家族墓群,显示出“聚族而葬”的特征13、吴城文化:分布于江西北部,其时代基本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相当,吴城文化与商文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但也有其自身特点硬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特别发达,在生产工具上,马鞍形陶刀最具特色铸铜业方面,石范铸造是其特点,是铸范工艺的另一种形式。
在其陶器和石范上,还发现了文字和刻划符号,但大多无法识读14、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邙山地区的商代都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并且有不少重要遗存, 内有成组的宫殿建筑, 还发现了朱书陶文初步确定小双桥遗址的年代为删改二里岗上层期偏晚的的白家庄期小双桥遗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宫殿建筑基址的发现,说明它是一处重要的都邑遗址15、人殉:人殉就是在奴隶主死后埋葬时, 把活着的人埋进墓室中,成为墓主人的殉葬品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们相信生死生活相同的思想奴隶主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仍想继续保留荣耀地位,故把大批奴隶随葬,供自己死后到阴间使唤在入墓方式上,人殉者身体完整,或活埋,或勒令自杀,或毒死,一般无砍头、腰斩现象人殉者身份一般为死者的妻妾、亲信、侍从二、简答题 1、简述二里头文化及其意义答:是指以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 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 豫中,首先发现于河南郑州洛达庙遗址, 但以二里头遗址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命名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二里头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其聚落包括超大型都邑,区域性中心聚落及中小型村落,建筑则分为大中型夯土台基,地面式建筑和半地穴式房屋等。
显示出社会的高度分化,农业经济粟作与稻作并存,已有高度发达的铸铜、制造玉石器、制陶、制骨等手工业,最令人瞩目的是已掌握了用复合范制造青铜礼器的高超技术 二里头文化在广泛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又向周边地区大幅度地施加文化影响,成为东亚大陆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核心文化,奠定了日后“中国”世界的基础2、简述殷墟及其意义答:殷墟古称“北蒙”,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由殷墟王陵遗址、 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20c 初因发掘甲骨文闻名于世, 1928 年正式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 15w 片,甲骨文中所记载资料也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 也产生了新的学科——甲骨学青铜器出土最多的是妇好墓,还出土了后母戊大方鼎。
洹北商城有高大城墙、 威严宫殿, 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3、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发展的特点答:商代晚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 花纹繁缛,铭文出现并加长, 是商代铜器的极盛时期,西周早期的铜器继承了晚商传统①青铜礼器有了飞速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器形,如三联瓶等,礼器中酒器仍占大多数,以觚、爵为主②盛行以鸟兽形象为形③商代晚期青铜器一般都较厚重④纹饰普遍以雷纹为地纹,主体花纹除饕餮纹外,还有夔纹、龙纹、蝉纹等⑤铭文最初多为族徽图像、人名、父祖名;末期铭文多达三四十字,内容多为因受赏而为父辈作器⑥晚期的铜器中乐器有铙,兵器有戈、钺、矛、刀、镞、盔等,其中戈的数量最多,形式变化也多,工具有斧、锛、铲、锥、凿等,车马器有辔、辖套等,此外,还发现有铜镜、铜人面具和牛头形面具4、商文化分期答:商代文化大致可分为两大期 :武丁以前为早商文化即二里岗期文化,武丁至帝辛时期为晚商文化即小屯文化①早商文化(二里岗早期文化)二里岗早期文化以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 其文化遗存在河南分布最为密集,此外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