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抽水储能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docx
137页泓域咨询/宜昌抽水储能项目实施方案报告说明2025年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中长期发展项目库:1)重点实施项目:总装机规模4.21亿千瓦;2)储备项目:总装机规模3.05亿千瓦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4870.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62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22%;建设期利息301.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6%;流动资金6945.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2%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2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9008.35万元,净利润10012.8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10%,财务净现值13637.8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 8一、 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出台,行业发展迎新机遇 8二、 抽蓄电站产业链介绍 8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9一、 抽水蓄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储能方案 9二、 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经济性优 9三、 我国抽蓄行业发展历程 10四、 全面深化改革,优化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 10第三章 项目概况 16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16二、 项目承办单位 16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18四、 报告编制说明 18五、 项目建设选址 20六、 项目生产规模 20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 20八、 环境影响 20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20十、 资金筹措方案 21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21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22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 25一、 公司基本信息 25二、 公司简介 25三、 公司竞争优势 26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28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29五、 核心人员介绍 29六、 经营宗旨 31七、 公司发展规划 31第五章 项目选址 33一、 项目选址原则 3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33三、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39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 41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44第六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4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45二、 建设方案 4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4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47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 4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49二、 董事 51三、 高级管理人员 57四、 监事 59第八章 运营模式分析 61一、 公司经营宗旨 6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6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62四、 财务会计制度 65第九章 SWOT分析说明 69一、 优势分析(S) 69二、 劣势分析(W) 71三、 机会分析(O) 71四、 威胁分析(T) 73第十章 发展规划 78一、 公司发展规划 78二、 保障措施 79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8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8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82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84一、 编制依据 84二、 防范措施 85三、 预期效果评价 8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 91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91二、 建设投资估算 91建设投资估算表 93三、 建设期利息 9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94四、 流动资金 95流动资金估算表 95五、 项目总投资 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9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98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 10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0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0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0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0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0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7三、 偿债能力分析 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09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111一、 项目招标依据 111二、 项目招标范围 111三、 招标要求 111四、 招标组织方式 114五、 招标信息发布 117第十六章 风险评估分析 118一、 项目风险分析 118二、 项目风险对策 120第十七章 项目总结分析 122第十八章 附表附录 124建设投资估算表 12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2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25流动资金估算表 12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2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2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2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3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3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3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33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出台,行业发展迎新机遇2025年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中长期发展项目库:1)重点实施项目:总装机规模4.21亿千瓦;2)储备项目:总装机规模3.05亿千瓦二、 抽蓄电站产业链介绍抽水蓄能产业上游即抽水蓄能电站的设备供应方,主要包括水泵、水轮机、发电机、进水阀等,设备投资通常占抽蓄电站投资成本25%~30%产业中游是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营,代表性企业有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其中中国电建在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的份额占比约90%,承担建设项目份额占比约80%产业的下游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系统的应用,包括调峰、调频、填谷等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抽水蓄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储能方案(一)储能基本介绍储能可以分为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其中电储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储能形式,根据储存的原理不同可以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1)电化学储能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2)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根据CNESA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91.1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72.5GW,占比超90%,其次是电化学储能,占比约7.5%二)抽水蓄能基本介绍抽水蓄能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储能方案。
机械储能是目前最成熟的储能技术,其中尤以抽水蓄能为成熟应用的范例,在全球已并网的储能装置中占比超过90%抽蓄电站还具备容量大、经济性好、运行灵活等显著优势,储能周期范围较大,使用寿命长,效率稳定在高位二、 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经济性优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在2016年绘制了全球储能技术成熟度曲线(纵轴为成本需求和技术风险),抽水蓄能的技术成熟度高于其他储能技术以年利用2000小时为例,抽蓄的度电成本约0.46元,远低于其他储能方案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好主要来源于长使用寿命,适中的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和相对较高的转换效率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其年利用小时数有望提升,度电成本也有望随之下降根据《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储能成本分析》,锂离子电池投资成本下降50%,循环寿命达5000次,度电成本将降至0.39元,低于抽水蓄能三、 我国抽蓄行业发展历程21世纪后,国内抽蓄电站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技术也逐步成熟,截止2020年底,全国已运行的抽蓄电站32座,合计装机量31GW,在建抽蓄装机量45GW,但全国抽蓄装机容量占电源总装机容量比例仅为1.4%,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4%~8%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国内抽蓄电站过去发展受制约的两个因素需求&价格机制都在近两年有显著变化,行业将迈入蓬勃发展阶段四、 全面深化改革,优化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不移发展国有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推进资源向先进制造、交通运输、现代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集中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灵活高效的市场经营机制以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探索推进市属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力争到2025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到6000亿元,实现利润60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5%,平均资产负债率65%以内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推行“免申即享”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增强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三)健全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原则,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开展县市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评价,建立投诉、处置、回应机制,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定期调度、集中攻坚深化“六多合一”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窗通办”,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进“一照通”改革推进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促进政务数据应用创新。
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常态化公平竞争审查,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推行公正监管,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全市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风险可发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综合监管,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完善行业商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评估机制深化“千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