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学案例.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2357172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学案例攸县一中化学教研组 王国成【提出问题】新教材在对“物质的量”的内容的处理上有继承亦有创新,在“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入时先介绍“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此安排,对学生而言,没有初中化学知识的铺垫,总是太过突兀与深奥,对教师而言,则是如此地熟悉与诱惑——还是走老路吧是否能够从学生熟知的初中化学内容出发引入“物质的量”?如何从学生熟知的初中化学内容出发引入“物质的量”?笔者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认为应该根据学情对教材的逻辑顺序加以调整和改造,使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顺序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衔接,努力做到了“用教材教”,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一个很重要但又十分抽象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质的量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但是,由于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与日常生活基本无联系,实验室又没有相应的测量仪器,高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接触之后觉得如天方夜谭般难以理解与把握,且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顺序,先从国际单位制及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指出这个物理量是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桥梁,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关于摩尔质量,则多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与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以期利于学生的接受而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采用以上方法授课后,学生对“1molH2O中含多少H原子”等不同粒子间的换算甚感困惑;采用以上方法授完全部相关内容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仍倾向于使用质量而这两类运算却正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学习中最经常的应用学生对这二类运算的不解,反映出学生其实并没能真正理解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粒子“数目”的集体的本质属性相比以往的教学设计,我将本节内容重新调整了授课顺序和授课方法,第一节课只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两个概念,并且只研究单一粒子的问题,只在最后的反馈练习中初步涉及不同粒子间的转化,以期引起学生的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把“阿伏加德罗常数”留待第二节课学习,并进行适当的不同粒子间的转化练习;第三节课除了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概念与应用,还较多地衔接了前两节课的内容;第四节课主要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与应用,不涉及溶液的配制的实验;第五节课进行“溶液的配制”的边讲边实验,其中误差的分析只用了不足十分钟时间,但取得了超过以往甚至一节课的效果。

      这样,总共花了五节课时间,基本完成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规定的包括学生实验在内的目标,学生反响也较平静和满意,没有出现以往一、二节课后学生纷纷追到办公室的情景附: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过程[8]: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实况 创设问题情景  制2gH2需要多少gAl?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投影显示学生1的运算过程:解:设需要Al的质量为X2Al + 6HCl  == 2AlCl3 + 3H2↑54    219      267     6X                     2g54/X = 6/2g X = 18g答:制2gH2需要18gAl引发问题系数表示个数或个数比,而计算时用质量,那么系数与质量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思考、讨论学生1: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学生2:不对应该是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乘于系数的积之比 适时回归教材在这个计算中,54与6来源于27×2与2×3在这里,高中化学对系数有另外一层定位:表示微粒的物质的量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本上的介绍,并勾画、总结出有关重点看书、讨论重点1: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其单位重点2: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重点3:物质的量表示数目,与个数成正比;摩尔是一个集体单位,类似于“打” 创设问题情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Al讨论:1mol的质量为多少?2mol的质量为多少?nmol的质量为多少?有什么规律?思考、抢答学生1:27g、54g、27ng学生2:质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学生3:可以写成公式m = 物质的量乘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引发个人认识请同学们把公式写出来,再对HCl应用一下,然后再思考。

      动手、动脑学生1:m = n × M,n为物质的量,M为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学生2:m(HCl)= n ×36.5学生3:M应该有单位,其单位应该是g/mol 适时回归教材在这里,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另一个新概念——摩尔质量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本上的介绍,并勾画、总结出有关重点看书、讨论重点1:摩尔质量是一个物理量,其单位是g/mol重点2: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重点3: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可表示为m = n × M 联系应用、巩固概念1、请同学们把本节课开始时的计算过程重新审视一下2、练习反馈、讲评①求1molH2O中含H2O的质量②试求1molH2O中含H的质量思考、讨论练习、反思学生1:54、6应该加上单位g解:设需要Al的质量为XAl + 6HCl  == 2AlCl3 + 3H2↑54g                   6gX                     2g54g/X = 6g/2g X = 18g答:制2gH2需要18gAl教学反思】实践表明,这种概念教学的设计是成功的以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讨论、总结等,克服了“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活化了化学知识与化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相应的发展。

      比如在第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一个初中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基于已知的繁难的情景是促使学生产生新想法的一条途径,教师在衔接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2)培养了合作精神与问题意识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充分交流,不仅开阔了思路,发现和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逐步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善于探究的品格,还体会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快乐3)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摈弃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做法,让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这两个概念几乎同时出现,使学生开心地意识到“在数值上,物质的量就相当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摩尔质量就相当于微粒的相对原(分)子质量”,尽管这种认识显得不成熟,但新授课第一节能有此认识,可以说已经成功地构建了“物质的量”的部分概念而且由于是由已知知识自然探究而来,衔接合理,学生丝毫没有感到难以接受,真正收到了“用教材教”的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基于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寻找能够促进新概念构建的桥梁,可以使学生在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同时,一系列认知冲突的产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掌握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蕴含其中。

      因此,作为化学教与学的主导的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多重价值,做到初高中、新旧知的有效衔接;同时,应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使教材回归“知识的载体”的地位,切实做到“用教材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