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19页.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乡****
  • 文档编号:201613393
  • 上传时间:2021-10-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66.8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1 / 19 高中生物复习(三)生物必修 3 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 直接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2、稳态(1) 概念:在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 等的调节下, 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称为稳态2)意义: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 条件3)调节机制 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 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 的调节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 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 的调节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 内部 的平均温度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2 / 19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 、 口腔 、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 和 散热 过程保持 动态平衡 的结果。

      产热器官: 主要是 肝脏 和骨骼肌散热器官: 皮肤( 血管 、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 冷觉 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 收缩 、汗液分泌 减少 ( 减少 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增加( 增加 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 温觉 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 舒张 、汗液分泌 增多 (增加 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 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 和排出 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 、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 泌尿系统 ,其次 皮肤 、肺和大肠 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 ,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 (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抗利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3 / 19 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尿量 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 的调节下,通过肾脏 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抗利尿激素 ,它是由 下丘脑 产生,由 垂体 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 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 和排出 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 ,通过 尿液 、汗液 、粪便 将无机盐排出体外3、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 等4、 无机盐调节: (负反馈 )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 的调节下,通过肾脏 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 ,它是由 肾上腺皮质 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五、血糖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 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 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 、合成糖元 、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4 / 19 抑制 肝糖元分解 和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 2 个来源,促进3 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 (升 血糖)分泌部位: 胰岛 A 细胞作用机理: 促进 肝糖元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 2 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 ( 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素 血糖 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血糖 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 低血糖 病;过高 糖尿 病6、糖尿病病因: 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 多饮 、多食 、多尿 和体重减少 (三多一少)防治: 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 斐林 试剂、 尿糖 试纸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性的,对 各种 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特异性免疫(后天 性的,对 某种 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5 / 19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 体液免疫: 由 B 淋巴细胞 产生 抗体 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 B 细胞记忆细胞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 B 细胞效应 B细胞分泌 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 :通过 T 淋巴细胞 和细胞因子 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 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 T 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 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 效应 T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6、艾滋病: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6 / 19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其遗传物质是2 条单链 RNA(3)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 淋巴细胞 ,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 传播、 性接触 传播、 母婴 传播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

      神经元的 功能 :接受刺激 产生 兴奋,并 传导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 效应神经元的 结构 :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2 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 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 规律性 应答3、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7 / 19 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 外负内正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 实现的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 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 的,只能是:突触前膜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8 / 19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 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 )6、 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由语言 、听觉 、视觉 、运动 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 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 体温调节中枢 、渗透压感受器 、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 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 性语言中枢失写症 (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 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 (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 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 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能听、说、写,不能读)二、人体的激素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 调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 水平衡 、血压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9 / 19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 蛋白质 合成,促进 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 代谢 活动;促进 生长发育 (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胸腺激素促进 T淋巴细胞的 发育 ,增强 T淋巴细胞的 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 应激反应 和体温调节 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 血糖 动态平衡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 作用:如 甲状腺激素 与生长激素拮抗 作用:如 胰岛素 与胰高血糖素第三节动物激素的调节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 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 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 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4、 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10 / 19 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 生长向光性;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 生长(2)温特的试验: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 对侧 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 ,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 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 生长素 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 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11 / 19 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 生长。

      2、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 直立 生长不均匀: 弯曲 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 一侧)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 、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 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形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