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精神生活

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22365
  • 上传时间:2016-11-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3M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青春岁月1082012年05月下青春岁月109教师的对教学管理信息反馈;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质量被监控的对象。他们也最了解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加强纵向沟通,创造机会广泛征询听取广大教师对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之间的横向沟通,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之后,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实行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具体操作流程可按照,定期由被选拔的班级学生信息员对教学运行情况、学生上课情况和教师讲课情况等信息汇总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汇总到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由教务处负责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核实、处理、再反馈并最终汇总向全校公布。这项制度的实施可以起到促进学风、引导教风,提高质量,进而推动整个校风的优化转变。现在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比较畅通的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各校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总之,不同类型的院校,可根据各校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反馈内容,但教学信息反馈的宗旨都是一致的。3、建立网络媒体信息反馈制度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网作为反馈制度,是最便于及时、准确

      2、的捕捉到全方位的教学信息。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网是如何运行的呢?“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网主要由学生、教学督导和同行专家构成,信息网的运作及提供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采集信息的准确及时,需建设一个高效率的信息反馈体系,对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处理。”当然各校情况不同也可利用校长网上信箱、校园网聊吧等媒介,公开收集各类教学信息,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激发师生员工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4、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如何,直接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质量监控保障的重要环节。为毕业生建立就业后信息档案意义重大,既可随时掌握就业率情况,又可了解人才培养方向是否适应社会现实状况。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实习实训开出率等教育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起到参考作用。另外,学校多余毕业生联系,建立校友会也是强化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些在社会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会成员不仅可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而且以他们的个人影响力,还可以起到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社会美誉度的作用。【参考文献】1 杨志杰.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

      3、控体系的探讨J. 黄山学院学报, 2007,(12).2 康智杰, 赵 伟.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7,(3).3 韩传江. 运用控制论原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 今日科苑, 2007,(24).4 刘桂玲.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11).5 吕全忠, 等. “共控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9).6 叶 红.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7.7 张继荣. 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7).8 白 林, 王谢勇.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03,(6).9 尹 生, 王昕旭. 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6).【作者简介】田彩萍(1971),女,陕西商南县人,陕西教育学院校长培训学院培训科长,助理研究员,教育硕士。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

      4、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新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民以年轻人为主,右。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重视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通过网络这条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一、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现在的大学生精神状况呈积极进取、蓬勃向上态势,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在观念上认同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积极追求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精神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方向模糊,政策认同度低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内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问题不断凸显,使得大学生面对现实的各种压力,逐渐淡化了政治理想与信念。而高校政治教育,还仅仅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并均未涉及青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其结果就是大学生不予认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逐步确立的阶段,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当他们面对和价值体系的选择时,共产主义、自由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思想园地都占有一席之地。政治方向的模糊必然导致大学

      5、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度低,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研究党的理论和政策,政治知识欠缺,政治素养薄弱,对于国家政策规定只有初步的认知而不是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导致他们的观点极易变化、动摇。2、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行为失范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阶段,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使得他们不能以正确的角度看待这些现实问题,进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理想信念也变得模糊。理想和信念的缺失,让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向,目标的不明确性使他们无法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价值倾向功利化等现象。近几年,在我国大力推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伦理道德规范上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仍有一些行为失范现象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感到一丝隐忧。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其道德行为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道德行为滞后于道德认识,他们对道德行为采取了因人因事而异的灵活态度,而不完全依据自身的道德观念做出行动,加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3、物质化的精神追求近年来,大学校

      6、园内的“考研热”、“考证热”、“外语热”、“计算机热”持续升温,表面上他们努力读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事实上,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熏陶和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浮躁的心态,看重眼前利益,对学习的热忱也是有选择性的,求职时备受宠幸的实用性、技术性专业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并不是单纯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只是他们想达到自己所要追求的财富,自身的利益目标的物性追求。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中功利化享乐观不断滋生蔓延,一些学生过分追求名牌消费,甚至不惜违背伦理道德。他们仅仅把精神生活用作达到人类物质幸福的工具与手段,对它本身却漠不关心。盲目地以物质化的角度进行精神上的追求,只会一步一步地腐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4、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与之相对的心理发育却相对迟缓,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心理具有不定型性,心理变化非常迅速,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一年级主要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主要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等;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

      7、养方面;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大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后,心理保健课程和讲座较少,心理咨询室使用率不高,使目前学生心理保健仍处于一个不自觉的状态,当学生遇到困境时,极易发生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5、课余生活匮乏无序虽然大学生业余时间的精神生活是属于发展性和超越性的,但有一部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日趋娱乐化、消遣化甚至低俗化倾向。大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和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之外,不少人对自己的业余文化活动缺乏合理安排,没有明确的目的,放任自流的现象也在大学生中时常出现。流行歌曲、言情、武侠、传奇小说、港台电视剧等通俗精神文化产品较之严肃高雅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更有的大学生把将恋爱作为一种消遣活动,在男女关系中表现的草率,缺乏责任感,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当前大学生课余时间精神生活的匮乏。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通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这条渠道,可以培育大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形成健康的富有社会与个体发展意义的

      8、价值观体系。1、拓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随着网络为大学生精神生活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网络日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主要载体,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特别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调动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对网上德育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政策性指导,方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举办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论坛、建立德育内容丰富的专题网站,提供相关的德育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资源选择;构建教师的个人网站,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开设网络行为道德讨论等虚拟社区,将社会道德、传统美德以生动的形式传播给学生;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网站,结合热点事件,建立师生对话,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的思想认知;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建立网上“辅导员之家”,利用博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让网上辅导员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推陈出新,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在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人生观、道德观。2、构建网络心理辅导中心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预言

      9、:“网络媒体时代将是精神病医师和心理专家的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倾诉心理困惑,通过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进行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实现心理干预,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保障其健康成长。学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专业的心理评测,接受心灵成长、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多方面指导。设立心理咨询专家的电子信箱与聊天室,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由于网络而导致的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防止大学生陷入网络文化的误区,使其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3、搭建网上学习、生活平台(1)整合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网络给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带来了一场大的变革,通过校园网络的构建,广泛的收集互联网中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增加自学能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知识。高等学校图书馆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精神食粮、履行教育职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数据支持,所以建设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将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智能化有机相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教育学习和研究平台。首先要通过拓展文献资源量、建立资源共享途径等方式丰富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内容。其次要开展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开展深层次服务,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信息资源向学生做有关的应用培训,并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和习惯,做好个性化的网络导航参、考咨询、跟踪服务等工作,以便学生更加快捷、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2)打造功能性富课余生活网上娱乐空间的构建,不单要满足学生的娱乐要求,更要注重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归属感课余生活空间,一个集学习、娱乐、交流于一身的校园告牌服务)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当前,北京大学的“一塌糊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北师大论坛等都享有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精神生活》由会员cl****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精神生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