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中医内科学

  • 资源ID:116410091       资源大小:3.17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中医内科学

第第 1 1 部分中医内科学部分中医内科学 1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第一章:定义、性质及范围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 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 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 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 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 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 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 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 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 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 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1 1. .咳痰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 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 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 热壅血瘀之肺痈 2 2. .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 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 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 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3 3. .但头汗出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者, 是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所致;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 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4 4. .半身汗出半身汗出:是指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有汗,而另一侧则经常无 汗,无汗侧为患侧,多由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病及截瘫等病人。 5 5. .手足心汗手足心汗, 是指手足心出汗较多, 多为脾胃有病或肝经郁热累及于脾, 脾不主津, 津淫于四末。 按神昏的浅深程度可分四个层次,依次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 (一)治疗原则:治病宜早、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脏腑补泻、 ·异法方宜治病宜早、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脏腑补泻、 ·异法方宜 攻下法: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及逐水等法。 习惯上将习惯上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胃肠视为和法的应用范围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胃肠视为和法的应用范围。 第一节 感冒 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 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 病机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第第 1 1 部分中医内科学部分中医内科学 2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1解表达邪 2宣通肺气 3照顾兼证 第二节第二节 外感发热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 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 汉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研究外感热病的专著, 金代刘完素对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主火热论,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火热病邪, 清代叶香岩纱感温热篇对外感热病的感邪、发病、传变规律、察舌验齿等诊治方法都有详细 的阐述,创立了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薛生白湿热病篇对外感湿热发病的证治特点作了详细论述,吴鞠通温病条辨对风温、 湿温等各种外感热病作了条分缕析的论述,不仅制定了一批治疗外感热病行之有效的方药,同时 创立了外感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创立,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从 而使外感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臻于完善。 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 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 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是辨识热型。 1发热恶寒:提示病证在卫表。 2壮热:肺系邪热及暑热病邪所致发热。 3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寒时不热,热时不寒,一日数次发作。提示病位在少阳、肝 胆,或由疟邪所致的病证。 4潮热: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湿温证以及热人营血证等 5不规则发热见于时行感冒、风湿热所感等 外感发热以清热为治疗原则 亦可选用清热解毒或通腑泻热的药物,如大黄、石膏、银花、连翘之类药物煎汤,灌肠清热。 或选用酒精、冷水、冰袋之类擦敷前额、腋窝、鼠蹊等部位,物理降温。 第三节第三节 湿阻湿阻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 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宋重订严氏济生方,诸湿门指出治湿病“唯当利其小便” 。 明景岳全书·杂证谟,湿证对湿证的病因有出于天气者、有出于地气者、有由于饮食者进行 了论述,提出“辨治之法其要惟二,则一曰湿热,一曰寒湿” 。 【病因病机】 1感受湿邪:2脾虚生湿: 湿阻的病位在脾,因脾为湿土,不论外湿、内湿伤人,必同气相求,故湿必归脾而害脾。 湿阻的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运化障碍。 有湿邪从寒而化,亦有从热而化的病理变化趋向。 形成湿邪寒化和热化的不同病理变化的主要条件: (1)感邪性质或环境。2)体质差异。 (3)脾胃状态。 (4)治疗用药。 湿阻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重、闷、呆、腻、濡。 湿阻的辨证要点在于分清寒热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一是祛湿,一是运脾。如芳香化湿、苦寒燥湿、淡渗利湿等使湿去脾健, 慎用汗下之法,忌用滋腻之品。 治疗湿阻,方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 第四节第四节 痢疾痢疾 痢疾是因外感时行疫毒, 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 气血壅滞, 传导失司, 以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 , 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痢疾,古代亦称“肠游” 、 “滞下”等,含有肠腑“闭滞不利”的意思。 内经称本病为“肠游” ; 汉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将本病与泄泻合称“下利” , 制定了寒热不同的白头翁 汤和桃花汤治疗本病,开创了痢疾的辨证论治, 唐备急千金要方称本病为“滞下” , 宋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 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明确指出本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 疫毒的传播,与岁运、地区、季节有关。 痢疾病位在肠,病机重点是肠中有滞,即湿热,寒湿、疫毒、饮食壅滞肠中,妨碍传导,凝滞气 血,脂膜血络受损; 而泄泻病位在脾,病机重点是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1,辨实痢、虚痢 第第 1 1 部分中医内科学部分中医内科学 3 2识寒痢、热痢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1祛邪导滞 2调气和血:3,顾护胃气: 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以免重伤阴津,戕害正气等, 总之,痢疾的治疗,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 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赤多者重用血药,白多者重用气药。始终把握祛邪与扶正的辨证 关系、顾护胃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第二章第二章 肺病证肺病证 肺病证的基本病机是由于感受外邪或痰浊等导致邪气壅阻,肺失宣肃,或劳倦久病等导致肺气阴 亏虚,肺不主气。 肺病证的治疗要点。 1.宣降肺气;2. 扶正祛邪,3重视调护 第一节第一节 咳嗽咳嗽 明代, 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咳嗽病变性质属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其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 燥、火,以风寒为多,病变过程中可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 内伤咳嗽病变性质为邪实与正虚并见,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 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咳嗽的治疗, ·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 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 【鉴别诊断】 咳嗽要与 1哮病、2肺胀 3肺痨 4肺癌进行鉴别 正所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病久则咳喘并作。 要注意外感咳嗽慎用敛肺止咳之法,以免留邪为患;内伤咳嗽慎用宣散之法以防发散伤正。 第二节第二节 哮病哮病 直至元代朱丹溪才首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 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明, 医学正传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隋· 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呷嗽”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 每次发作的诱因,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俱可诱发,其中尤以气候因素 为主。 证治汇补·哮病说: “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 壅塞于气道,气道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喘促,痰气相互搏击而致痰鸣有声 哮因寒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 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或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则为寒包火证。寒痰内郁化热,寒 哮亦可转化为热哮。 哮因寒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 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或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则为寒包火证。寒痰内郁化热,寒 哮亦可转化为热哮。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1辨虚实 2分寒热 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喘证喘证 历代中医文献也称“鼻息”“鼻息”、“肩息”“肩息”、“上气上气”、“逆气”、“喘促逆气”、“喘促”等。 .至金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说,辨证则以虚实为纲 京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一、病因一、病因 1.1.外邪侵袭外邪侵袭 2.2.饮食不当饮食不当 3.3.情志所伤情志所伤 4.4.劳欲久病劳欲久病 2.2.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外感、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二、二、 病机病机 1.1.病位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有关 2.2.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外感、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3.3.病理病理 性质有虚实之分性质有虚实之分.

注意事项

本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中医内科学)为本站会员(zengy****8888)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分享当前资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中医内科学】到朋友圈,您即可以免费下载此资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二维码
操作提示:任选上面一个二维码,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选择的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