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土地确权带来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对于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

收藏

编号:34738166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35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3-15
  
9.9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土地 确权 带来 规模化 经营 提升 对于 智慧 农业 发展 需求
资源描述:
土地确权带来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对于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 一、 土地确权带来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对于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 为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保障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颁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办法中提到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确保农地农用,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流转规模应当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 随着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认定,我国土地流转率呈直线上涨,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已从2007年的6,400万亩增长至2018年的5.31亿亩,部分省市耕地流转率已达50%。土地流转有利于解决和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实现规模经营的发展。智慧农业所带来的降本增效主要建立在农业经营生产的高度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基础上,农业生产面积越大、规模化程度越高,边际成本也就越低。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经营朝向集约化发展,市场对于智慧农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智慧农业细分市场 2021年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45.88亿美元,其中硬件系统市场规模占比高达72.24%,服务和软件市场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16.18%、11.58%。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和乡村数字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部署实施。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谋划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我国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若干文件从政策上积极支持智慧农业的发展。 三、 智慧农业框架结构 在环境和人口问题的双重驱动下,智慧农业应运而生。且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设施大棚、农田等的数字化改造成为可能,用数据+算法赋能农业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的目的。 智慧农业上游主要原材料为种子、农药、化肥、农机、饲料等,依靠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等实现农业智慧化;中游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养殖、捕捞等环节;下游主要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从下游端来看,农产品流通关系着民生问题,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是实现供需匹配,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从2014年的10.46万亿元增长至201年的15.73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不兴,则难谈百业之兴。现在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全球各国都在加快智慧农业布局,加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45.88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41.02亿美元,2021-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 四、 智慧农业市场竞争力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亟需通过智慧农业技术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尽快接近农业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小农户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占比依然较高,应充分发挥信息服务联农带农的作用,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让亿万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让小农户增收更有底气。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与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等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既相关又不同。将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智慧农业云平台,作为实现智能农业的管理云平台,将遥感网、传感网、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深入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实现精准化种植、互联网化销售、智能化决策和社会化服务,形成以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 随着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智慧农业成为传统农业强国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我国应掌握发展主动权,注重并保持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短板核心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与示范应用,推动自主可控,提高国产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五、 智慧农业技术特点 如今学术界并没有对智慧农业做一个确切的定义,依据智慧农业应用内容和场景,将智慧农业描述为,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通过智能装备、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的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信息感知、定量决策和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并且学术界认为,传统农业和数字化农业与智慧农业相比较,智慧农业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农业发展阶段。智慧农业主要有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 六、 全球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全球各国都在加快智慧农业布局,加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根据BISResearch发布的统计与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45.88亿美元,其中硬件系统市场规模105.39亿美元,软件16.89亿美元,服务23.6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到341.02亿美元,2021-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0%。 七、 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生产劳动暂停、物流运输受限等因素给农产品销售带来极大困难,也使广大农民进一步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使得智慧农业转型加快。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行业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迅速增加至3396家,2021年有所回落,企业注册量为2638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农业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普及也将是传统农业发展的一次重要革命。尤其是在国家多项政策支持鼓励下,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振兴、智能育种、智能装备等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养殖、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中都会逐步运用。在将来的智慧农业中,大数据信息必将渗透农业全产业链,从种子、肥料开始,到田间的管理以及其后的废弃物处理过程,将体现出信息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智能化设备将得到广泛应用。智慧农业发展必然趋势就是农业无人化、少人化的操作实景,信息化科技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对农业种植、养殖业进行工厂化生产、加工和销售,实现农业产业链上合作企业的共同利益。 八、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整体而言,对比全球市场,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农业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程度远低于其他领先国家,依旧处于成长初期,市场空间广阔。得益于我国全方位政策红利支持,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推动智慧农业市场快速发展,地域之间普及水平有所差异,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但细分市场稳步发展。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研究及开发已初具规模,标准化技术和应用过程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农业物联网架构下的智慧农业在我国运行时间比较晚,尚处于以示范项目引导的成长初期。我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基本形成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执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的完整政策体系,引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促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智慧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径,根据国家战略规划1,我国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例要从2021年的7.3%达到15%,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同时,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总额达到341.41《数字农村发展战略规划(2019-2025)》,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亿元,县均财政投入1,292.3万元,较上年提升65.3%;乡村人均财政投入46.0元,较上年提升79.6%1,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推进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不足1%,结合我国农业产值,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为6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7.9%,相较于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41.0%,中部地区40.8%,西部地区34.1%。从地区总体发展水平来看,高于全国发展总体水平的有14个省份,其中,浙江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发展水平为66.7%,江苏和上海分居第二、第三位,发展水平分别为56.5%和55.0%2。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经济较发达省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省份,但即使在浙江、江苏等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也存在县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基于上述区域性差异背景,我国通过先行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投入并发展农业农村数字化,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区域,以此为样板推广到经济较落后地区,从而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智慧农业覆盖范围广,细分领域众多。按照产业划分,分为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按照生产过程,分为产前、产中、产后;按照技术类别,分为大数据服务、物联网及设备、智能装备、管理系统、交易平台。按照产业划分,畜禽养殖信息化水平最高,为30.20%,设施栽培、种植业、水产养殖的信息化水平分别为23.50%、18.50%和15.70%,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地确权带来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对于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7381667.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