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创新残疾人权益保护机制

收藏

编号:34662669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3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3-07
  
9.9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创新 残疾人 权益 保护 机制
资源描述:
创新残疾人权益保护机制 一、 创新残疾人权益保护机制 将残疾人群体纳入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无障碍功能。建立健全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援助协调机制,建立各级公益律师队伍,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救助服务。加强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站规范化建设;加强残疾人司法救助,便利残疾人诉讼;开展残疾人法律学习活动,提高残疾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和使用法律的意识;支持更多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并提供履职便利,拓宽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发挥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网络信访平台作用,坚决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残疾人权益维护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将残疾人投诉和信访纳入当地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范围;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严厉查处强迫残疾人劳动、未依法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 二、 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探讨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既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 残疾人社会保障不仅要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构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社会安全网,而且还要体现新残疾人观,突出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有利于残疾人实现回归社会,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残疾人与健全人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同时,由于社会排斥的存在,使残疾人实现就业、接受教育、提高生活水平遇到障碍,与健全人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经济支出上残疾人还要比一般人多支出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照顾和辅助器具制作等费用,因而残疾人比一般人更需要经济安全的保障,特别需要社会在就业、教育培训、康复、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助,这就必然体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人应有所区别。残疾人有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同时,残疾人又是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社会应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物质帮助,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正是适应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它的充分实施将会为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 (二)注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相互配合 残疾人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缺,无论是康复支出还是医疗支出都远远高出健全人,还要比常人多支出辅助器具制作及日常生活照料等费用,加之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贫困残疾人比贫困健全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更为严峻,全社会的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本无法弥补残疾人的特殊支出,不能适应贫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只有通过建立残疾人特殊津贴才能强化对残疾人的特殊补偿。残疾人康复保障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首要条件,残疾人教育保障是残疾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是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这几方面的保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满足残疾人的特殊保障需求,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逐步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三)加大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力度 农村残疾人占我国残疾人的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改观,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将长期缺失,就谈不上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与其他健全人相比,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在一种无助、无奈的生活环境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应该优先予以保障。在中国,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残疾人具有双重的弱势性,农村残疾人家庭承受力上的极端脆弱性,以及农村残疾人社会网络资源上的稀缺性,必须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更多地为农村残疾人在基本生存条件方面提供制度供给。 三、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突出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有8000多万残疾人口,残疾人作为特殊人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同样具有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面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存在严重不足:一是过低的保障水平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生活与保障要求。残疾人由于就业困难,导致收入低,同时对辅助器械、康复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但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标准低、难以满足需求。二是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状况不理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象针对的是全体农民,但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现了医药费实际报销少的现象。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差距过大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明显优于农村。目前我国70%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1230万农村残疾人没有摆脱贫困,260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截止2015年年底,农村残疾人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255元,城市残疾人低保平均标准是每人每月439元。城镇残疾人口中,有275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口总数的13.28%;而农村残疾人口中,有31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5.12%。由此可见,城乡存在的过大差距,不利于保障困难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 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根据我国的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残疾是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日趋完善的人类,不应当漠视这种牺牲和代价。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形式各异,但都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内容上看,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及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专家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研究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把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其中,有的是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实践的历史回顾,侧重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有的学者从新残疾人观角度来分析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也有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分析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三种基本理论模式,即医疗救助模式、社会参与模式和劳动福利模式,还有的学者以实证的方法着力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另一类是侧重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某一项目或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如对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教育保障、残疾人康复保障的研究;针对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特征,还有学者针对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项调查和研究。 五、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城乡新增180.8万残疾人就业,1076.8万困难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12.6万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1473.8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95%,5万多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梦想而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残疾人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十四五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质量还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五是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尤其薄弱。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 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一)残疾人群体基本生活目标的改变 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期,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目标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可是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新残疾人观的产生改变了残疾人群体的这一目标,残疾人群体除了满足温饱水平之外,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问题有了一定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和健全人一样平等的机会与各项权利,最重要的是现在残疾人群体中的许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 (二)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可实际上残疾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述各种身体的不同缺陷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之外,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来自自己内心或是周遭环境的压力会让他们形成困境,比如基础设施不健全、别人的嘲笑或是异样的眼神、自己对自己的埋怨等等都会给残疾人群体带来不便与被边缘化不适感,残疾人群体所遭受的不幸并不仅仅只是所看到的表象。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残疾人群体更加需要的到帮助,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能够给残疾人群体提供相对专业的帮助。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进入中国的时间不算太久,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仍然不是太过熟悉,因此社工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受一些误解,简单来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帮助人与解决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和其他弱势群体。而相比起其他的弱势人群,残疾人群体有其特殊性,正如上文讲述的,残疾人群体所遭受的痛苦和困境往往都是双重的,与此同时,社工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更加清楚地明白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给残疾人社会工作带来的艰巨性,因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有可能被误解,还有残疾人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困难需要克服。 (三)助人自助的要求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就已经起步并且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已经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残疾人事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主要是积极推进法制建设。但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化越来越得到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不能简单的来辅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便利,而是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己来帮助自己,甚至是要让他们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人,私以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这一点恰巧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中帮助服务对象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这层含义不谋而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创新残疾人权益保护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6626695.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