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公考事业编考试数量关系常用公式

收藏

编号:3440469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6.22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10
  
2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事业 考试 数量 关系 常用 公式
资源描述:
“数量关系”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2、4、8)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能被 2 (或 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 2 (或 5)整除; 一个数能被 4 (或 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 4 (或 25) 整除; 一个是能被 8 (或 125) 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 8 (或 125)整除。 一个数被 2 (或 5) 除得的余数, 就是其末一位数被 2 (或 5) 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 4 (或 25) 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被 4 (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 8 (或 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被 8 (或 125) 除得的余数。 二、(3、9)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能被 3 整除, 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 3 整除; 一个数能被 9 整除, 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 9 整除; 一个数能被 3 除得的余除,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 3 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能被 9 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 9 除得的余数。 三、整除与余数问题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 2、余同取余, 和同加和,差同减差, 公倍数作周期; 余同:一个数除以 4 余 1,除以 5 余 1,除以 6 余 1,则取 1,表示为 60n+1; 和同: 一个数除以 4 余 3,除以 5 余 2,除以 6 余 1,则取 7,表示为 60n+7; 差同: 一个数除以 4 余 1,除以 5 余 2,除以 6 余 3,则取-3,表示为 60n-3; 四、奇偶特征 1、二个奇数之和/差为偶数,二个偶数之和/差为偶数,一奇一偶之和/差为奇数; 2、两个数的和/差为奇数,则它们奇偶相反, 两个数的和/差为偶数, 则它们奇偶相同; 3、两个数的和为奇数, 则其差也为奇数, 两个数的和为偶数, 则其差也为偶数。 五、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 · (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 (a±b)2 =a2 ±2ab+b2 3. 完全立方公式: (a±b)3= (a±b) (a2 ab+b2) 4. 立方和差公式: a3+b3=(a+b)(a2+ ab+b2) 5. am ·an =am+n am ÷an =am-n (am)n=amn (ab)n=an ·bn 六、等差数列 1. Sn=n(a1+an)/2=na1+ n(n-1)d; 2. an =a1 +(n-1) d; 3. 项数 n =(an-a1 ) /d+1; 4. 若 a,b,c 成等差数列,则: 2b=a+c; 5. 若 m+n=k+i,则: am + an = ak + ai ; 6. Sn=中间项×项数 (奇数项时) Sn=中间两项和的一半×项数 (偶数项时) 七、等比数列 1. an = a1qn−1 ; 2. S = a1 (1− qn ) 其中 q≠1 n 1− q 3. 若 a,b,c 成等比数列,则: b2 =ac; 4. 若 m+n=k+i,则:am ·an=ak ·ai ; 八、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 其中: x1 2 = − b b2 − 4ac ,(b2-4ac≥ 0) , 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 ,x1 ·x2= b c a a 九、基础几何公式 1.勾股定理: a2+b2=c2 (其中: a、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常用勾 股数 直角边 3 6 9 12 15 5 10 7 直角边 4 8 12 16 20 12 24 24 斜边 5 10 15 20 25 13 26 25 8 15 17 2.面积公式: 正方形= a 2 长方形= ab  三角形= ah  梯形= (a + b)h n冗R2 360 圆形=π R2 平行四边形=ah 扇形= 3.表面积: 正方体=6 a 2 长方体= 2(ab+ bc+ ac) 圆柱体=2πr2+2 πrh 球的表面积=4 πR2 4.体积公式 正方体= a3 长方体=abc 圆柱体=Sh=πr2h 圆锥= πr2h 球= 冗R3 5.图形等比缩放型: 一个几何图形,若其尺度变为原来的 m 倍, 则: (1)所有对应角度不发生变化; (2)所有对应长度变为原来的 m 倍; (3)所有对应面积变为原来的 m 倍;2 (4)所有对应体积变为原来的 m3 倍。 6.几何最值型: (1)平面图形中, 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与圆,面积越大。 (2)平面图形中, 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 (3)立体图形中, 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 (4)立体图形中, 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大。 十、工程问题 1、核心思想:转化归一或最小公倍数 2、基础公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十一、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外圈人数÷4+1) 2=N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 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8 人。 (3)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N 外圈人数=2M+2N-4 (4)方阵: 总人数=N2 外圈人数=4N-4 2、排队型: 假设队伍有 N 人, A 排在第 M 位; 则其前面有(M-1) 人, 后面有(N-M)人 3、爬楼型: 从地面爬到第 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 N 层爬到第 M 层要爬M − N 层。 十二、利润问题 利润=售价(卖出价)-成本; 利润率= = 售 售价=成本×(1+利润率);成本= 售价÷(1+利润率)。 十三、排列组合 1、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思维模式有二: 其一是看问题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 有序用“排列”,无序用“组合”; 其二是看问题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分类用“加法”, 分步用“乘法”。 2、排列公式: A =n (n-1)(n-2) …(n-m+1) ,(m≤n)。 n n m 组合公式: Cm = Am − Am 3、相邻问题---捆绑法: 先考虑相邻元素,然后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不邻问题---抽空法: 先考虑剩余元素,然后将不邻元素抽入所成间隙之中。 十四、概率问题 1、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 2、总体概率=满足条件的各种情况概率之和; 3、分步概率=满足条件的每个步骤概率之积。 4、某条件成立概率=1-该条件不成立的概率。 十五、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大规律: (1) 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2)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量; 十六、边端问题 2v v 1、基本思想: 牢记各类题型当中的“± 1 关系”, 是解答“边端问题”的关键。 2、基础公式: (1)单边线形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 (棵数-1) ×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 棵数=总长÷ 间隔; 总长= 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 棵数=总长÷ 间隔-1;总长= (棵数+1) ×间隔 (4)双边植树: 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2 倍。 (5)剪绳问题: 对折 N 次, 从中剪 M 刀, 则被剪成了(2N ×M+1) 段。 十七、行程问题 1、平均速度型: 平均速度= 1 2 v1 + v2 2、相遇追及型: 相遇问题:相遇距离= (大速度+小速度) ×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击距离= (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 背离距离= (大速度+小速度) ×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 (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 (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 ÷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 ÷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 (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5、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 (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 (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6、扶梯上下型: 扶梯级数=(人速+扶梯速度)×顺行运动所需时间=人走的级数+扶梯运行级数(顺行) 扶梯级数=(人速-扶梯速度)×逆行运动所需时间=人走的级数-扶梯运行级数(逆行) 7、队伍行进型: 对头→队尾:队伍长度= (u 人+u 队 )×时间 (人和队伍同向而行) 队尾→对头:队伍长度= (u 人-u 队 ) ×时间(人和队伍反向而行) 十八、钟表问题基本常识: ①钟面上按“分针”分为 60 小格,分针每分针转 60 ,时针每分钟转 0.50 ②时针与分针一昼夜重合 22 次, 垂直 44 次,成 180o 22 次。 ③钟表一圈分成 12 格,时针每小时转一格(300 ) ,分针每小时转 12 格(3600 ) ④时针一昼夜转两圈(7200 ), 1 小时转圈(300 ) ;分针一昼夜转 24 圈, 1 小时转 1 圈。 ⑤钟面上每两格之间为 300 ,时针与分针成某个角度一般都有对称的两种情况。 十九、容斥原理 1、两集合标准型: 满足条件 I 的个数+满足条件 II 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 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2、三集合标准型: |A∪B∪C|= |A|+|B|+|C|- |A∩B|- |B∩C|- |A∩C|+|A∩B∩C| 3、三集和图标标数型: 利用图形配合,标数解答 (1)特别注意“满足条件”和“不满足条件”的区别 (2)特别注意有没有“三个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形 (3)标数时,注意由中间向外标记 4、三集合整体重复型: 三集合整体重复型核心公式: A+B+C-x-2y=M-p。 假如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分别为 A、B、C,总量为 M,满足两个条件的总和为 x, 满足三个条件的个数为 y,三者都不满足的条件为 p,则有: A∪B∪C= A+B+C-x-2y=M-p。 二十、牛吃草问题 核心公式: y=(N-x)T 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其中: 一般设每天长草量为 X。 注意:如果草场面积有区别, 如“M 头牛吃 W 亩草时”,N 用M/W 代入,此时 N 代表单 位面积上的牛数。 二十一、溶液问题 1、溶液=溶质+溶剂  浓度=溶质÷溶液 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浓度 2、浓度分别为 a%、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考事业编考试数量关系常用公式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04692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