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四川省宜宾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收藏

编号:3440115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62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9
  
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四川省 宜宾市 部分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资源描述:
宜宾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认真保管好。 3.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7世纪后半叶的荷兰,海外贸易虽然达到极度繁荣的状态,但却因丧失国内生产根基或根基不牢而相当脆弱,经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打击。这表明荷兰 A.海外扩张缺乏工业基础B.是造船业最先进的国家 C.成为当时世界海上强国D.在农业繁荣基础上崛起 2.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南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国素迅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西周时期,燕国青铜铭文风格起源于晚商金文和西周金文,且以周金文为主脉。东周时,燕系金文发展出以“简率、质直”为特征的北方风格,在当时文字中独成一脉。燕系金文的这一变化折射出东周时期 A.文字体系日益成熟 B.华夏认同感的增强 C.宗法制走向了崩溃 D.诸侯国独立性增强 4.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已经出现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5.汉武帝时期,文化繁荣。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赋备受推崇;贯通古今,篇幅宏大的《史记》横空出世。这些都体现出 A.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 B.奋发向上和大一统的气势 C.东亚儒家文化圈逐渐形成 D.文化认同与多样化的结合 6.“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 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 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 7.明末士人朱宗元说:“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西学冲击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C.天朝上国观念走向崩溃 D.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 8.《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9.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认为传统史学重视“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近世史学重视“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民史能够起到“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据此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旨在 A.培植国民意识以挽救民族危机 B.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C.反思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 D.用近世史学改造社会 10.“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11.自1918年起,新文化运动的诸多骨干投入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相关团体也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这些团体的成立 A.适应了构建新意识形态的需要 B.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变化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1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 历史解释 这三种发明(印刷、火药和磁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培根《新工具》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产生重大作用,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95年,严复选译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命名为《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3)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进化论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 正是靠着一批留学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献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宣传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经验才被传入并融化进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大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才得以迅速提高,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火种。——摘编自《从跨文化传播视角看翻译的功能》 参照上表中的(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的陈述。 14.(20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根据时代需求不断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在先秦以“子学”形式存在,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汉代儒学在继承孔子、孟子等人思想的同时,转而以“经学”为主要存在形式。儒生将孔子整理的典籍封为经典,即“五经”。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汉代儒家经学成为朝廷认可的官方学术。《春秋》被用作审判罪犯的标准,《诗经》则被当作谏书以规劝执政者。孔子则被描述为天庭的圣人,为汉立法制宪,祭孔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对于程朱理学而言,在明朝时期的确盛极一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人们发现程朱理学也有一定的不足。而且王学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崛起,造成了程朱理学的下坡路。王学的崛起造就了明朝理学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在这段时期,人们以学习王学为主流,即使在朝堂之上,也有很多的大臣在学习王学,王学对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较为卓越的贡献。一方面,王学曾经取代过程朱理学,有他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王学也曾经帮助明朝进一步发展,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崇尚王学。 ——摘编自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 材料三 自春秋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戏曲领域。古典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及由其形成的“重实际,黜玄想”的“史官文化”,导致了古典戏曲与历史紧密相连,使历史故事成为戏曲重要题材来源,其内容主要体现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循礼守制、贵贱不逾而又以睦相守的程式化生活赋予戏曲以程式之美。程式化是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对程式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是衡量戏曲艺术家的水平的重要尺度;儒家文化“中庸平和、道德至上、重名教纲常"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戏曲创作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要求每个人都严守本分,按照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行动。因此,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戏曲的众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世英主编《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思想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理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影响。 15.(20分)粮食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和安全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表 时期 战国晚期 西汉晚期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中期 耕地面积(亿亩) 0.9 2.38 2.11 4.15 4.65 7.27 粮田面积(亿亩) 0.85 2.24 1.99 3.9 4.2 6.18 人口(亿) 0.2 0.6 0.53 1.04 1.3 3.61 人均粮田(亩) 4.26 3.76 3.76 3.75 3.23 1.71 粮食亩产(公斤/亩) 108 132 167 154.5 173 183.5 人均占粮(公斤) 460.5 496.5 628 579.5 559 314 ——摘编自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宜宾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2.D3.D4.C5.B6.C7.A8.A9.A10.C11.C12.D 13.(2)孔子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省宜宾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01152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