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收藏

编号:34322082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3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2-07
  
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精品 解析 山东省 聊城市 2020 年中 化学试题
资源描述:
二○二○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伴随看考试的开始,你又走进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阅读以下说明: 1.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Fe-56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 1.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 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一个水分子大于一个氢原子,但一个铁原子大于一个氢分子,故A选项错误; B、分子在做永不停歇的无规则运动,水虽然凝结成冰,但冰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没有停止,故B选项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不可再分,但在结构上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故C选项错误; D、氯化钠属于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以说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读取液体体积 C. 测溶液的pH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图片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液面最低处齐平,因此图片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不能把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一定要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把把待滴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且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因此图片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会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所以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而沸腾造成液滴飞溅,所以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失。图片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A。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B.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说法正确; B.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害气体包括SO2、CO、NO2等,不包括CO2,说法错误;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的性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D. 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说法正确。故选B。 5.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 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加工成粉末状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当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一能降温,防止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二能稀释混合气体中的煤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正确;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故错误。 故选D。 6.硒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如图,甲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 B.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 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都没有反映硒原子核内中子数,硒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4,不符合题意; B、根据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 C、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e,“硒”是“石”是字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写出,所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不符合题意。故选B 。 7.下列“液体“中可能为纯净物的是 A. 胃液 B. 波尔多液 C. 滤液 D. “84”消毒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胃液中含有盐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配制波尔多液,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过滤后的滤液中可能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D、“84”消毒液中含有水、次氯酸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8.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煤燃烧产生的SO2排放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应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 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C.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可以在铁制护栏表面涂刷油漆 D.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能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B、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生成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说法正确;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可以在铁制护栏表面涂刷油漆,阻止铁与水、氧气接触,说法正确; 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棉线和羊毛线,有烧焦羽毛味气的是羊毛,有烧纸气味的是棉线,说法正确。 故选:A。 9.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 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下图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发生改变 B. 丙和丁都为化合物 C. 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水,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再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Y>X>Z B. Y>Z>X C. X>Z>Y D. Z>X>Y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常情况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的单质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元素后面的金属的单质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由题意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X和Z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金属活动性顺序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综上所述,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Y>X>Z,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通常情况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的单质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元素后面的金属的单质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即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比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另外一条判断依据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金属活动性顺序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用酒精充当了人们日常生活杀菌消毒的“先锋”,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化学式:C2H6O)。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乙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乙醇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2:6: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化学式知: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 乙醇中有碳、氢元素,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 C. 由化学式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12×2):(1×6):(16×1)=12:3:8,所以碳元素的分数最大,故原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乙醇中C、H、O三种原子个数比是2:6:1,说法正确,故选C。 1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归类 A 氧化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220827.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