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四(上)语文期末: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1)

收藏

编号:3425260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5.65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1-03
  
3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语文期末 课文内容 重点 知识点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题型归纳 (期末复习。共24页超级全面) 第一课《观潮》 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 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 海宁市的盐官镇。 3.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 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当 潮 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风号浪吼。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直两丈多高的水墙。 5.午夜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 闷雷滚动。顿时 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 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 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白 线,人群又 沸腾起来。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观潮》 文是按照: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被称 为 "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过程,这种景象可以用古 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加回。须史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 堆。"来形容。这首诗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 2.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 形状和 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 了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3."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 在文中指: 潮来时的景象。 第二课《走月亮》 1.《走月亮》中,"我们"村里有个风俗,收庄稼前要把道路 修一修,补一补。 2.细 细 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 味 , 流 着 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 布满 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 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 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 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 新鲜的花 瓣…… 3.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 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 我 采 过 野花的地方。 4.走过 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 走 过 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 庄稼地和 菜地…… 5.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 ,且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高高的 点苍山, 照亮了 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 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 小路、溪边、 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 地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我"想到了白天阿妈洗衣裳和"我"做小船 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 浓浓的亲情。 2.《走月亮》一文通过写"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情景,表现了"我" 与阿妈之间 浓浓的亲情及“我"在月光下获得的 无限乐趣 3.《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小路、村道上走月亮的过程,并通 过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在文中出 现了4次,这种修辞手法是反复。抒发了"我"和阿妈 → 起走月亮时的高兴、 开心的心情。 2 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 青峰。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花牛歌》 的作者是 徐志摩, 本诗的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认识了 活泼顽皮的花牛。 2.《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诗人刘大白。该诗描绘了 秋 天( 季 节 )黄昏 ( 时 间 )江边( 地 点 ) 的 美丽景 色,流露出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3.著名诗人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短短七句诗,描绘了鸟儿、斜阻、芦苇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4.《花牛歌》 中这只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很多趣事: 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 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 从而我们认识了一只 淘气、可爱的花牛。 第四课《繁星》 1.《繁星》一课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 静寂的 , 是梦幻的。 2.星光 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 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著名作家 巴金写的《繁星》,按照时间顺序, 紧紧围绕 " 繁星"展开描写, 介绍了自己在不同 时 间,不同地 点, 观 看繁星的感受: 第一次是在自家的庭 院里,觉得温暖舒服;第二次是在 南京的菜园里, 觉得星星带给我们的光明 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看繁星,船动星移,回味无穷,感觉如母亲的怀 抱般温暖舒服。 2.《繁星》让我们看到了 夜空中繁星闪烁的景象。 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文中第一粒豌豆想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第二粒豌豆想要飞进太阳里, 最 后一粒豌豆落到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 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2.本文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3.五粒豌豆的结果是: 第一、三、四粒豌豆粒豌豆被 鸽 子吃掉了,第二粒豌 豆落到了 水 沟里,第五粒豌豆开出了粉红色的豌豆花。 4.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 洋 溢 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 光---正?主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豆荚里一共有五粒豌 豆 , 其 中 第五粒豆最了不起,因为它让生病的小女孩 看到了希望,恢复了健康。 从中我明白了_平凡的人生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2.《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是一篇童话故事。第五粒小豌豆发射到 长满青苔 的裂缝里, 个多病的小女孩看着小豌豆一天天长大时,她对生活充满了信 心,身体开始一天天天好起来。当豌豆开出粉红色的花朵时,小女孩的脸上 洋溢着 健康的光彩。 3.本文中第一粒豌豆和第二粒豌豆自高自大,第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满 足 现状, 最后一粒豌豆 随遇而安, 为住在顶楼里的小姑娘带来快乐。 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 1.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 碍 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 收到,显示在荧光屏 上。从雷达的荧火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 有 障碍物, 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2.蝙蝠一边飞, 一边从嘴 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 超声波 , 超声波像 波浪 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 比 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变态茎分好几种: 球茎、块茎、鳞茎、根状茎。像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 4 胖胖的,叫作 块茎。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夜间飞行的秘密》 -文中雷达天线就像蝙蝠的嗤,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耳 '。 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雷 达。 3.蝙蝠从嘴里发出 超声波,用嘴和 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 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 雷达。这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有所 启示。 4.课文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 学科学,爱科学。 5.仿生学知识: 鸟儿-飞机 狗一电子鼻 海豚-潜水艇 猪一防毒面具 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生活在农耕社会的人们,想要呼风唤雨,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 顺 风 耳"和腾云驾雾的"神 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 生活。 4.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和 月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 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春风"在文中指的是各种现代科技,“梨花"指的是无数的发明创 造。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 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6."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中"呼风唤雨指的是: 人类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说明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5 第八课《蝴蝶的家》 1.文中"我"一直不明白的问题是: 蝴蝶的家在哪里? 2.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 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 它们是那样的柔弱。 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 禁得起这猛烈的风由呢? 3.《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通过想象雨天时蝴蝶藏在哪里,而 为蝴蝶 着急,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语文园地运用 1.弟弟在读书的时候不喜欢问问题,总觉得书中的道理自己都已经明白了, 我想用《尚书》中的"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来劝弟弟改掉这个坏毛 病。 2.在学习中,每当遇到难题,王小龙同学总是特别烦恼,他说: 我怎么这么 笨,总有一些题目不会做。听了他的话,奇奇劝他说: 唐代韩愈曾说过: 人 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世上并没有天生的智者,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疑惑都是很正常的,就 像韩愈说的: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智能之 士,不学不成,不间不知。"的态度,努力学习,勤于发问。 第九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 (1)这首诗前两句写傍 晚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 夜 晚时江边的景色。 (2)《暮江吟》中写夕阳落照江水的诗句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写新月初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 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 6 (3)本诗描写了四种景物: 残阻、江水、露、月,作者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 丽的月色,表达了诗人 愉悦的心情。 (4)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句诗中将 露珠比作 珍珠, 新月比作 弯 弓。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句的意思: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 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 股 红 。 《题西林壁》 (1)一诗中,诗人从 正、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 同,庐山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美。 (2)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 山的一部分。 (3)《题西林壁》一诗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苏轼《题西林壁》中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中"缘"的意思是因 为 , 这句诗的意思是: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且,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 山之中。 (7)《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 苏轼的作品。前两句诗写了诗人从 横侧不同的 角度,处在 远近高低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受。这首诗告诉我们: 我们 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雪梅》 7 (1)梅和雪的共同特点是白,雪的白胜过梅而梅的查胜过雪,它们各有所长。 (2)读了本诗后我懂得的道理是: 2 物各有千秋,人们各有所长,我们要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 (3)诗人卢钺对雪梅争春的评价是: 梅须逊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上)语文期末: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1)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52605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