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含答案【黄金题型】

收藏

编号:34132083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8.0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2-14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黄金题型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题库 答案 黄金 题型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含答案【黄金题型】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 【答案】: D 2、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设计的诵读环节是“学生先自由诵读《沁园春·长沙》,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充分演绎自己对本词情感的体会。最后听录音朗读。”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设置自由朗读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初读中解决词中的字音、字词问题 B.个别朗读可展示个人风采,调动积极性,个别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 C.听录音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断句错误及情感把握不准的地方,还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 D.录音朗读后让生对比己之不足,教师再相机指导诵读,对学生朗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3、《鸿门宴》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有一道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对这一题目设置分析不正确的是的( ) A.借助读后感,学生能够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B.重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C.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D.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答案】: B 4、教师在讲授《红楼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时,下列情节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B.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C.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D.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答案】: D 5、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 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 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 【答案】: B 6、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答案】: B 7、 阅读某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注重分析语文课例中师生对话的交互影响 B.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是判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 C.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读写思维发展的内在因素 D.观察课堂学习活动是课例研究常用的终结性评价方法 【答案】: A 8、学习了《窦娥冤》一课后,学生对关汉卿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对关汉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教师为学生推荐了关汉卿的一些其他剧作,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汉宫秋》 B.《单刀会》 C.《救风尘》 D.《拜月亭》 【答案】: A 9、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导入。 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 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 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 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 【答案】: D 10、阅读某写作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发挥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B.认真思考辨析作文立意,学会在作文中使用正反事例 C.传统意义上的作文立意,并不完全都属于正确的立意 D.将严谨思维运用于写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新立意 【答案】: D 11、以下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选择性课程,选修课的设计就应从个别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B.学生的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 C.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D.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 【答案】: A 12、阅读某教师《边城》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情感共鸣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 B.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情境很难产生共鸣 C.让学生自由想象来构思自己心中的湘西,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多媒体的使用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中要避免使用多媒体 【答案】: D 13、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行了理解分析并做了笔记。下列笔记内容错误的是( )。 A.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 B.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C.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D.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答案】: D 14、教学完某版教材的诗词单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诗词的拓展阅读,指出古人常以花喻格,以花明志。下列诗词名句中未体现意象“花”的这一特点的是( )。 A.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答案】: D 15、教学《最后的常青藤叶》时,教师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朗读课文,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内涵,理解欧·亨利小说中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以及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对于这一教学目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所以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内涵这一目标是适宜的 B.合理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C.与作品内容相符,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D.目标行为动词设置不恰当,不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答案】: D 16、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 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 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 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 【答案】: D 17、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A.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实际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 B.有助于学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形成整体认知 C.三部作品没有太大关联,拓展阅读价值不大 D.有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社会意义 【答案】: B 18、某教师在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时,为学生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其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B.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C.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答案】: C 19、阅读下面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设想,回答问题。(画线当时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 B.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设计学生自由诵读,尊重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对话 C.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文脉,顺着朱自清先生的思绪,走近文本的核心,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三重世界” D.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共性联系 【答案】: D 20、以下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选择性课程,选修课的设计就应从个别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B.学生的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 C.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D.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 【答案】: A 21、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 C 22、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以下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一项是( )。 A.六合 B.四海 C.海内 D.中原 【答案】: D 23、教师在讲授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时,提到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现象,并准备列举其他宾语前置的句子,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下列不适合被选用的是( )。 A.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答案】: D 2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外国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生平——知人论世”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提前列出相关作品及其作者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含答案【黄金题型】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320831.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