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A暑期超精细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收藏

编号:34118492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2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2-08
  
2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暑期 精细 年级 初二 物理 上册 同步 练习
资源描述:
207 目录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1 第一章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5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9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5 第二章 声现象同步练习.................................................................................17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23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30 第三章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35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43 八年级上期中测试..........................................................................................49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梳理..................................................................................56 第四章 光现象同步练习..................................................................................61 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68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77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8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84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梳理............................................................................89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92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95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10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课程导入 1.长度的单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通过实验活动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 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测量的本质就是一种比较,没有比较就不存在测量。要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首先必须规定它的单位。(说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国际上通用的符号, 明白这个符号就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建议按下面的形式记忆(英文单词不必记忆,主要是了解第一个字母):长度(length)──l 米(metre)──m;时间(time)──t 秒(second)──s。还要知道长度的其他单位名称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记住它们间的大小和换算关系。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对于长度各单位要有具体的感知。可以不借助于刻度尺在地上或纸上分别画出线段,让线段长约为1米(m)、1分米(dm)、1厘米(cm)、1毫米(mm), 这里1微米(μm)和1纳米(nm)是两个新的单位, 可以这样了解:把1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毫米,1毫米人眼可见;把1毫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微米,1微米人眼看不到了,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把1微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纳米,1纳米借助于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如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微米,课桌高度约0.75米,教室高约4米。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米,据此可估算教室的长度,学校操场的长和宽。了解人身上一些部位的长度,如握拳时,拳头宽度约1分米,指甲盖宽度约1厘米,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宽度约1毫米。张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即一拃)的长度约20厘米,据此可以估算物理课本的长度,课桌的长和宽。 2.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 (1)比较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观察图2中的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图2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3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图3 甲 图3 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图3 丙 图3 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4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图4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5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图5 观察思考:(1)学生常用的是塑料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最大刻度对应的刻度线、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长度。(2)根据观察发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尺子的左端有一点点距离。尺面上的最大刻度对应的刻度线也不在尺子最右端,也是有一点点距离。这是为什么呢?(使用过程中尺子的两端容易磨损,如果不是这样,刻度尺使用时间长了,零刻度线和最大值的刻度线会磨损掉,不便于测量)(3)观察刻度尺上的数字和刻度线,它是刻在尺面的前面还是后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数字和刻度线刻在尺面的后方,目的是测量时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测量准确)(4)有同学说刻度尺上面的刻度线这么细,不便于观察,要是能粗些不是更好吗?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刻度线越粗,测量的数值越不准确) 关于精确测量为什么要估读和怎样估读,可以结合类似下面的例子进行。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进行过长度测量,如图1中, 容易读出小木块的长度为1.5cm。如果问:小木块的长度正好是1.5cm,不多也不少吗? 会认识到小木块长度在1.4cm至1.5cm之间,但更接近于1.5cm,即小木块长度在1.45cm至1.5cm之间更准确。那么小木块长度应是多少呢?若你认为小木块的右边线在刻度尺的1.45cm至1.5cm之间更靠近的1.5cm刻度线,则小木块长度可记为1.48cm或1.49cm。这里记录小木块长度的三个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通过估计读取的,称为估读数。前面的数字都是准确数。 可见,若把小木块长度记为1.5cm,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小木块的长度不一定正好是1.5cm,可能小于1.5cm,也可能大于1.5cm,比1.5cm小多少,大多少我们无法知道。而把小木块长度记为1.48cm或1.49cm,则可使我们认识到小木块的长度比1.5cm略小些,不会小于1.45cm。显然,后一记录数值更符合实际,因而更精确。所以,估读能使测量数据更精确,这正是估读的意义所在。精确测量规定: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估读的方法:先看清被测物体的另一边线在刻度尺的哪两个刻线之间,记下准确数,再注意一下是不是超过最小分度值的一半,就可确定估读数了(这也叫“中点助读法”)。 对同学们来说,碰到估读为0的情况颇为头疼:搞不准究竟有几个0。掌握下面这个方法就不难了: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单位来读,这样小数点后面就只有一位数(这一位便是估读数)。现结合图2、图3来说明。 图2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以mm为单位,物体的右边线恰好对准17mm的刻线,此时估读数为0,物体长度记为17.0mm。若记录结果要求以cm为单位,则再将17.0mm写成1.70cm就可以了。 图3中,物体右边线恰好对准20mm的刻度线,按照以上方法,先记为20.0mm,再根据记录单位的要求,可变为2.00cm或0.200dm,甚至0.0200m。 思考:把2.00cm写成2.0cm或写成2cm,反映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A暑期超精细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184928.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