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热散热材料行业发展基本情况.docx
6页导热散热材料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一、 预计2029年中国导热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53.85亿元导热材料是一种应用于功率器件与电子散热器之间的材料,主要用于填补两种材料接合或接触时产生的微空隙及表面凹凸不平的孔洞,提高散热性能2022年中国导热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43.27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5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45%导热材料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高端市场主要生产企业为杜邦,信越,松下,汉高,3M,陶氏,Fujipoly,Parker等,全球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技术领先,面向全球市场,全球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国内企业由于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加大,代表企业碳元科技、中石科技、深圳飞荣达科技股份导热材料属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石墨,PI膜,硅橡胶等,下游应用为LED行业,计算机行业,能源行业,电信行业等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产品贴近下游市场,生产导热材料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半导体行业占据着主要的产品应用市场,2022年半导体领域的应用份额为65.89%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是近年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国内销量从2018年的240吨增加到2022年1,204吨。
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承接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相关产业集群效应使得本行业企业主要生产地也集中在以上区域行业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导热材料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以消费电子和功率器件的需求为主国产产品主要出口至中国保税区、欧洲、亚洲、北美等地区产品主要进口地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较少存在对本地企业的贸易保护,也不存在针对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措施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预计各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政策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出口美国的产品可能会因为贸易战的影响受阻,随着疫情对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冲击,未来对于美国出口的壁垒可能加大二、 导热散热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一)导热散热材料行业本土化采购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在部分高端导热散热领域,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厂商仍然占据相对优势的地位,市场份额较高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相关核心材料的禁运以及关税壁垒等贸易手段增加了国产电子品牌的供应链风险因此,未来国产电子行业品牌厂商出于供应链安全因素的考量,本土化采购将成为趋势,在国产终端品牌全球份额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上游供应链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二)导热散热材料行业热管均温板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5G建设的持续推进,5G基站、服务器将承载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要求,工作功耗的上升使得散热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伴随电子终端产品不断向轻薄化、多功能化趋势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热量及散热需求也显著提升。
目前,热管、均温板凭借优异的导热性能,在5G通信设备、服务器以及智能、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各类电子终端产品中的渗透率正不断提升,未来,相关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三)导热散热材料行业产品性能和工艺精度不断提升随着电子产品日趋轻薄化,产品内部空间越来越越小,而内部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导热散热材料或元器件需要在狭小的物理空间内实现更加高效的导热散热功能,要求导热散热企业对既有工艺技术水平进行持续的提升,从而开发出更高性能和精度的散热产品三、 散热材料行业下游散热需求服务器的散热需求是高性能计算设备散热领域的重要代表,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设备的性能升级,带动其散热的强大需求根据华金证券相关材料显示,仅单台服务器的导热产品需求就在几百元左右结合未来服务器市场增量,高性能计算设备散热相关的市场空间广阔按照前述2021年全球服务器市场新增台数和中国服务器市场新增台数计算,2021年服务器散热相关的全球市场空间在50亿元级别,国内则超过10亿元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散热领域,根据中银证券统计,传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空调系统单车价值量共约1,800-4,000元,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高达约3,000-10,000元。
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导热胶粘剂是电池部件导热的关键材料,胶粘剂广泛应用于PACK密封、结构粘接、结构导热、电池灌封等方面,提供安全防护、轻量化设计、热管理等功能,为动力电池实现持久、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电控模组主要以IGBT模组与冷面之间的刚性界面涂抹导热硅脂为主要方式,减少热阻隔;电机系统则应用高导热胶对驱动电机内产生旋转磁性的定子进行整体灌封以动力电池中使用的导热聚氨酯类结构胶为例,有机硅胶及聚氨酯在动力电池中用于密封、结构粘结、导热、灌封等在动力电池单元中,胶粘剂的性能也会显著影响电池质量受益CTP电池工艺放量,导热/结构胶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信证券有关预测,搭载CTP电池的汽车中导热胶/结构胶的单车价值量有望从传统工业的200-300元/辆上升至800-1000元/辆,市场潜力巨大预计至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2,200万辆,按照上述单车价值量计算,仅动力电池领域用胶有望达到200亿市场空间四、 导热散热材料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导热界面材料领域,由于其核心技术的掌握依赖于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沉淀,中高端产品领域技术壁垒较高,目前,以莱尔德、富士高分子、贝格斯为代表的欧美及日本厂商在全球中高端产品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绝大多数企业产品种类较少,同质性强,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五、 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导热材料是一种主要用于解决设备散热问题的新型工业材料,主要用于发热电子器件和散热器的接触界面之间,通过采用导热系数高于空气的材料,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率导热材料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导热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各有不同,主要应用于通讯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在产业链方面,导热材料行业上游主要为石墨、PI膜、硅橡胶、塑料粒等化工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下游应用集中在消费电子、通信基站、动力电池等领域在应用领域,计算机是导热材料最大的消费领域,市场占比32%;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占比15%,而电信、指示灯占比相同,占比1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5G基建的建设,5G技术日益成熟及商业化普及加快,导热材料在其领域的运用比例逐步增加,对行业需求不断变大根据数据显示,截止至2022年1-7月,中国5G基站数量为196.8万个,同比2021年增加了54.3万个而在通信领域,以为例,5G对导热材料需求高,尤其是随着5G逐渐走向小型化、轻薄化、智能化发展,将会带动导热材料市场需求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5G产量达到74400万台因此,在5G基建加速建设及商用化普及加快,通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我国导热材料市场高速增长,并且在医疗设备、工业等领域运用比例也将会逐步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6.2亿元,同比增长2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