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试卷 【含答案】.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精品****大师
  • 文档编号:336273264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8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试卷 __________1.阅读宋词两首,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系裙腰(张先)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的是_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①·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①苏幕遮:词牌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2)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古诗文阅读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杨泽民日烘晴,风却暑帘幕中间,紫燕呢喃语嫩竹新荷初沐雨曲槛幽轩,四面明窗举夏初临,春又去不愿封侯,只怕为羁旅溪上故人无恙否?欲唱菱歌,发棹归南浦1)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氛围?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古代诗歌阅读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1]王士祯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蒲松龄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梦[2],冷雨寒灯夜话时注释: [1]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到淄川西铺缙绅毕有际府中“坐馆”教书之余,搜奇索异,写成《聊斋志异》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祯为父母迁葬事回故乡新城,顺道来毕家作客,得知此书,秉烛夜读,赞赏不已,在卷后题诗蒲松龄读诗后,深感知音难遇,便和诗酬答[2]据《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常外出访客,与之交谈,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诗前两句说《聊斋志异》这部书是在瓜棚豆架之下谈狐说鬼,内容是“姑妄言之姑听之”的荒诞离奇的故事B.蒲诗通过“布袍”“冷雨”“寒灯”等意象描绘出一个景况凄凉、内心寂寞的自我形象,暗示了诗人清苦的写作生涯C.蒲诗“颇得”二字既带有一点自得的神气,又暗暗回应王诗的后两句,表现出有音理解相鼓励的兴奋和快慰D.“爱听秋坟鬼唱时”化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一句,表面上讲秋坟鬼唱,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2)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道此书为“孤愤之书”,而王士祯却说此书“姑妄言之”两者矛盾吗?请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老母①(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内(清)黄景仁几回契阔喜生还,人老凄风苦雨间今夜别君无一语,但看堂上有衰颜注)①此诗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景仁二十三岁时这年春天,诗人离家至秀水(今浙江嘉兴),随后赴安徽《别老母》与《别内》即作于此次离家时1)这两首诗语言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诗歌均完全采用________手法,抒写了与亲人分别时________的情感 (2)绝句通常分为前后两半,在统一结构中力求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请比较两首诗的结构特点 8.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1)从诗歌题目中可得知,作者作诗的时间是________,作诗的目的是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________9.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杨明叔见饯(其二)①黄庭坚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②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注:①杨明叔是黄庭坚贬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收的学生元符三年(1100)十二月,黄庭坚奉召东归,杨明叔写了十首诗送别黄庭坚也步杨诗原韵,和诗十首回赠杨当时正式“求泸州而不可得”之时②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陈登传》中记载,陈登因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被刘备称许“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1)下列诗句,与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B.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杜甫《奉赠严八阁老》)C.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D.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黄庚《夜坐读书》)(2)请概括这首诗中杨明叔的人物形象特点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览镜孔平仲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朱颜惨淡尘埃满,白发萧疏瘴雾侵自笑腐唇因苦学,谁知瘦骨为愁吟。

      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写诗人拂拭菱镜试图自照,却因见容貌改变而生感叹B.颔联描写诗人生活贫困,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布满尘土,瘴气入侵C.颈联的“腐”字内蕴丰富,既是诗人的肖像描写,又点明其儒者特征D.尾联诗人斥责镜子为“顽铜”,实则以镜喻人,流露出诗人的不平之意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辛弃疾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点明自己老是怀着莫名其妙的情绪独自伤悲B.人生苦短,转瞬即老旋逐”极言时间流逝之快,“花阴”化无形的时间为有形C.作者没有直接写世事的艰难,而是巧妙地将其与斑白的鬓发形成关联,言有尽而意无穷D.“溪上枕,竹间棋”点明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怕”“懒”两字,说明词人旧时豪兴不再2)请赏析“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两句。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韩偓①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注)①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纂唐的韩佩此前早已被排挤出朝廷本诗是他晚年流寓福建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出句交代时令,照应文题;对句则写诗人乘着大好时光踏青赏景B.颔联直抒胸臆,夸赞三月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使得少年流连忘返C.颈联诗人用江流入海的“吴国”和荒草连天的“汉陵”隐喻晚唐王朝D.尾联诗人议论抒情,新愁旧恨无法排解,只能借助邻家的酒来消解2)尾联说“新愁旧恨真无奈”,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有哪些“愁”与“恨”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一览楼①陈子龙②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函青海③雾,岸枫遥映赤城④霞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一览楼,在今天上海松江②陈子龙,上海松江人。

      明崇祯十年进士顺治二年,清兵下江南,他组织义军抗清,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③青海,这里指长江以北失陷被清占领的国土④赤城,山名,浙江天台县西北当时在这一带有明政权的存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登高南望,借《蒹葭》诗意,表达自己对大明政权的忠心与思念B.颈联对仗工整,用浪漫的神话故事来表达诗人抗清必胜决心,浓郁而悲壮C.“屠龙”指本领高超,但“空”字,却也写出诗人面对国破时的束手无策D.最后一句的“霜花”既反衬出诗人的高超剑术,也与题目照应,点明时令2)颔联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①〔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②,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释)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村野风光所感染,创作了此词②青旗:青色的酒幌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徜徉中,词人被一处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吸引,不觉停住了脚步,小园虽小,却繁花似锦,充满生机。

      B.下片描写移步换景,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后三句,地点已转到田野之中,写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比起写小园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C.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下片整齐对称,组成两幅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D.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壮阔雄浑,抒情豪迈奔放唐、五代以来,词多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2)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