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碳达峰碳普惠试点示范项目研究.docx
15页深化碳达峰碳普惠试点示范项目研究一、 深化碳达峰碳普惠试点示范进一步完善绿宝碳普惠制的顶层设计,聚焦企业减碳、公众绿色生活、大型活动碳中和、固碳增汇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扩大绿宝碳普惠制覆盖面,建立健全市场运作、公开透明、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目标,推进公共机构低碳积分制,贯通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以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公益支持和交易赋值为支撑,推动减碳行为可循环、可持续探索碳标签制和碳普惠制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以消费侧选择引导生产侧低碳转型二、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特点碳达峰碳中和还包括节能减排等工作进程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关系的递进变化的过程这个本质特点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与能源有关,或者说首先与能源有关而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对生产生活的保障特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秩序(河南水灾能证明这个问题)也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沿袭,而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扬弃这个特点决定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力量组织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全体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力量储备在青少年及其教育实践中必须看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家,但没有万能的专家碳达峰碳中和包括了节能减排等工作本质上属于实践的范畴,这个特点决定了宣传、研究、讲座、论坛、理论探讨等是服务于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造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职务站位和专业站位的试金石三、 碳达峰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煤炭消费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4%,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省前列,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煤炭消费占比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普遍应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全面形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四、 碳达峰碳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概况(一)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宣传,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培训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支持服务分阶段、多层次培训,讲清政策要点,深化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做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支持有关高校、开放大学加强与部门、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需求二)打造高水平科技攻关平台推动高校参与或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科研平台,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推动高校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组建一批重点攻关团队,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及储能技术等碳零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科研育人,鼓励高校实施碳中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大力支持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研和人才培养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三)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服务大容量、长周期储能需求,实现全链条覆盖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针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高校尽快开设相关学科专业,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为未来技术攻坚和产业提质扩能储备人才力量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鼓励相关院校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在共建共管共享优质资源基础上,充分发展现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深化产学协同,加快培养专门人才。
四)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适度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保证水电、抽水蓄能和核电人才增长需求,增强走出去国际化软实力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运行与维护、前沿技术等方面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以一次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专业人才培养以二次能源高效转换为重点,加强重型燃气轮机、火电灵活调峰、智能发电、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等新能源类人才培养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智能化、综合化等为特色强化电气类人才培养以推动建筑、工业等行业的电气化与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人才培养加快完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调整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赋能技术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五)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支持相关高校与国内能源、交通和建筑等行业的大中型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产学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联合制定培养方案,探索各具特色本专科生、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等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完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运行机制,针对关键重大领域,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支持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鼓励高校联合企业,根据行业产业特色,加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组建一批区域或者行业高校和企业联盟,适时联合相关国家组建跨国联盟,推动标准共用、技术共享、人员互通六)深入开展改革试点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打造能够引领未来低碳技术发展、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启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试点项目,针对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在国内有条件的综合高校和行业高校中,加快建设一批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培育项目,启动一批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七)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师资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鼓励高校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实施机制灵活的碳中和人才政策,加大精准引进力度,完善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形成规模合理、梯次配置的师资体系八)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基于碳达峰碳中和人才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分析,分领域协同共建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实训项目等,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以专业人才为基础,重点提升国际视野,强化国际交流能力,推动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高校积极吸引海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储能与氢能、碳经济与政策研究等优秀人才,汇聚人才参与碳中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鼓励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碳中和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和智库咨询等合作项目,深化双边、多边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创新合作,培养积极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碳市场运行的专门人才五、 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关于经济增长与碳减排节奏,首先从经济增速来看,国际案例表明,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碳减排对于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来说,无疑会对本国经济发展形成制约。
如美国,2001年小布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排的义务为借口,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而此后的四年美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我国目前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2019)要超出大部分国家在碳达峰时期的占比(30%以下)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10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经济增速也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碳达峰后,各国的案例表明,虽然不少经济体增速中枢出现放缓,但放缓的程度有限,而且部分国家(比如英国这种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国家)增长不降反升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在大多数情景下,碳达峰会对中国GDP造成正面影响我国只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即使在2030年碳达峰后,经济增长也未必会出现明显回落从工业化阶段看,我国已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产生的碳排放将逐渐趋于缓和,此时要扩大能源消费结构,如使用碳排放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7.4%)远低于全球水平(16.2%),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也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强大的经济条件将加强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这也将提高能源效率当前我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扩大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降低工业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支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将是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重点。
关于城市化率与房地产业,中国的城市化率离碳达峰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尽管和其他很多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但其在20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大量人口已经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由于未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住房民生等社会保障,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城市中规模巨大的贫民窟这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引以为戒的对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目标,即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到60%,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虽然下一个时期的城镇化目标官方尚未出台,但按照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要求,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实现碳达峰时的城市化率水平,预计2030年我国城市化率目标在70%左右过去10年,中国城市化率由2010年的49.9%上升到2019年的60.6%,提升了约10.7个百分点;而这10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了近70%尽管城市化率提升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将城市化率目标作为房价继续上涨的支撑因素并不恰当,因为过高的房价会提高农民进城的门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势蔓延对城市化率并不友好在向碳达峰迈进的下一个10年,城市化率的同步提升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