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链保温箱租赁服务行业发展基本情况.docx
8页冷链保温箱租赁服务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一、 医药冷链物流新发展近年来,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药冷链销售总额约为3395.03亿元,与2018年相比,同比增长20.09%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预测,到2020年底销售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从医药冷链的冷藏库建设规模来看,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资料,截止2019年底,医药物流仓储总面积达到2066.87万平方米,其中冷藏库面积为80.6万平方米,占医药物流行业总仓储面积约4%,与2018年相比,冷库面积同比增长22%,增涨幅度较大,反映出国内医药冷链仓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二、 医药冷链行业发展概况医药冷链是利用一系列仪器设备,为医药产品提供必须的低温环境,以保证其质量和功效不发生改变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大多数医药产品(包括药品、疫苗制品、血液制品以及生物样本等)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及零售等环节需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须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及变质医药冷链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冷链设备供应商,包括制冷设备、制冰设备、冷藏设备、冷链检测与感知设备以及冷链监控信息系统等产业链中游是医药冷链企业,包括专业的医药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
产业链下游是医药产品需求方,医药产品的最终需求方是患者,大多数医药产品先经由医药冷链进入各级医疗机构、药企等,再在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被患者服用,也有少数医药产品直接经由医药冷链进入患者手中三、 医药冷链物流(一)医药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加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判断,随着生物医药新技术的成熟,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的需求增加,再加上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创新药上市速度加快,我国医药冷链产品需求迅速增长,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范围逐步扩大,也将带动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目前中国生物等公司研制出的新冠疫苗需要接种2~3针,新冠肺炎带来的疫苗增量在28亿~42亿支据此推算,这将给国内疫苗冷链运输市场至少带来4倍以上的增量,此外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前景为满足新冠疫苗的低温仓储与配送需求,自2020年开始冷库制冷设备、冷藏运输设备等需求就开始大幅增长因新冠疫苗配送量巨大,需要调动更多有有实力和资质的企业开始疫苗冷链物流配送业务,除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九州通等医药物流龙头企业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二)医药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目前从事医药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除医药企业自建物流外,第三方物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行,如2016年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的资质行政审批事项;2019年政府推进的4+7带量采购,新版《药品管理法》明确取消GMP认证和GSP认证,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壮大。
从供应链协同角度来看,为实现生产、仓储和运输等环节一体化,提高冷链物流效率,降低损耗,医药企业与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关系将更为紧密,从而使冷链服务的标准相应提升,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杂的企业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或被淘汰或被整合,而拥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将拥有更大市场份额,同时跨界而来的企业也将为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带来新活力三)医药电商带动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医药电商的快速兴起,将使医药冷链物流在服务和运营模式方面发生转变疫情期间医药电商实现逆势增长,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我国医药B2C电商的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和企业都在加速布局医药电商业务,从而也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长期以来,医药流通的终端配送服务对象集中于全国各级医院、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等等,如今也开始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然而,冷链药品因温度高度敏感性,导致其终端配送的难度和技术要求非常大因此,相关企业需要根据医药电商特点进行模式创新,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服务四)新技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智能化在仓储运输各环节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装备与技术,成为医药冷链物流升级发展的关键,目前旋转货架、穿梭车、AGV等已开始在医药物流中心内推广使用。
为加强温湿度监控和冷链全过程数据管理,如何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慧全冷链管理与追溯,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的需求可以预见,5G、人工智能、无人机、区块链等技术将不断应用到医药冷链行业,在供应链每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提高行业自动化发展水平同时,新技术也将驱动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帮助企业优化仓储点及物流路线布局提升效率,从而使冷链药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更加可控和更加智能化四、 医药冷链物流现存问题与挑战医药冷链物流在设备、技术、基础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快发展,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仍呈现规模小、散、乱的现象,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医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还需继续加强医药冷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医药冷链物流费用较高的问题也很突出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不完全统计,2019年医药冷链物流费用约为137.65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9%医药冷链市场站医药物流行业整体市场占比为14.69%左右,却消耗掉20%的物流费用,物流成本高可见一斑其成本主要用在三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如冷藏车、温度记录仪、近场通讯设备、断电制冷、可视化验证系统、冷库建设保温材料、制冷风机、蓄冷剂、保温箱、可定位温度计、温湿度监控系统等等设施设备。
二是人力成本高,与常温医药物流相比,冷链环境下对走也人员的工作强度、专业性要求更高,需要进行定期严格培训,因此人才培养成本与薪酬待遇水平也高于物流业平均水平三是专业验证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通常验证需要至少6至1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例如存在信息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许多医药物流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系统标准不统一,需单独开发端口对接不同企业对物流信息解读及认知不一致,无形中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并且目前缺乏短暂断链后产品稳定性验证标准,导致有时客户会以此为由拒收,部分地区还未出台相关细化文件,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损耗在冷链设备选用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标准,如有些用户企业会强势要求冷藏车配送,即便使用保温箱符合温控要求依然不被允许,从而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高效运营带来困扰新冠疫情的发生,也突显出医药冷链物流在信息共享、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互不相通,应急协调组织和法律标准体系不完善,在紧急情况下各方难以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在基础设施使用、人员调配和具体操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除以上问题外,医药冷链物流在技术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提升、第三方物流发展等方面也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尤其是随着医药电商的兴起,如何建立针对普遍消费者的安全高效的医药冷链配送体系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五、 医药冷链行业基本风险特征药品是一种对人的疾病进行预防、治疗、诊断的特殊商品,部分对温度敏感的药品,在生产、存储、运输的过程中具有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目前,需要借助冷链环境进行存储、运输的药品,主要包括疫苗、细胞因子、酶制剂、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部分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眼用制剂等,也属于冷链药品之内冷链药品大都是蛋白质生物制品,高温和冻结是影响蛋白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过热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导致其生物活性降低;冻结会导致蛋白质机械破碎,使其效价降低而失效疫苗暴露于超出建议的存储温度范围时,会加速失去药性,甚至可能产生有害毒素,温度偏差对冷链药品质量的影响,是永久而不可逆转的因此,冷链药品与普通药品不同,是一种更特殊的药品,其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的全过程都必须保持规定的保温条件,才能保证其质量和疗效一)医药冷链行业高成本性为了冷链药品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使用安装温控设备的冷藏车或保温箱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这些都决定了冷链物流比常温物流的投资成本要大很多二)医药冷链行业时效性冷链药品具有一定有效期,且质量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
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准,在货物到达销售端时,往往会有时间窗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段内送达三)医药冷链行业高协调性医药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冷冻冷藏、物流、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需要冷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配合、高度协调四)医药冷链行业复杂性冷链药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和储藏时间同时,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度控制和监控等技术的支持,这就大大提高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