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docx
43页泓域/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手册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一、 风险分散与模糊决策 3二、 风险分散的模糊综合评判基础 4三、 风险隔离与组合 4四、 危机管理 5五、 风险回避适用的情形 7六、 风险回避的优点与局限性 8七、 政治风险评估 11八、 政治风险的识别 15九、 政治风险源 16十、 政治风险含义及分类 18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 21十二、 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21十三、 必要性分析 25十四、 项目基本情况 25十五、 人力资源配置 31劳动定员一览表 31十六、 项目风险分析 32十七、 项目风险对策 35十八、 发展规划 36一、 风险分散与模糊决策拟投资的各目标具有不同的优先程度,企业应选择隶属度较高的目标进行投资为避免风险资金的过度分散,投资组合程度不宜过高收益的实现常常伴随着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并且投资目标的收益和风险是随着风险的推移不断变化的,因而体现出决策的模糊性理性的投资者总是期望投资收益尽可能大,风险损失尽可能小风险中性者的决策:风险利润的中性者是对风险利润持中性的态度,对他们而言,每一分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其效用的增减都是相当的,因此他们不会过分地追逐风险收益,也不会过分地回避风险损失。
风险喜好者的决策:风险利益的喜好者对风险增益的反应比较敏感,对他们而言,风险增益的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增的,即他们对每获得的一分风险增益都会看作比前一次获得的那一分更有效用,因此他们始终一贯地保持对风险利益的追逐;他们对风险损失的反应就比较迟钝,随着风险损失的增加,他们的效用的递减程度相对比较慢风险厌恶者的决策:风险利益的厌恶者对风险损失反应比较敏感,他们的效用曲线表明,随着风险增益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尽管始终为正值,但当他们的风险增益增加时,对他们而言,其真实的效用却递减了,并且当风险损失出现时,其效用的递减更加迅速由上可以得出,基于相同的风险分散目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的企业的投资组合决策和最终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并且相差很大二、 风险分散的模糊综合评判基础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是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在对可供选择的产品、项目或市场领域进行评价时,企业通常根据以下4种检验标准进行决策①吸引力检验即选择要进入的行业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以使投资得到持久的良好回报②市场进入、退出成本检验即进入和退出目标市场的成本不应太高,以不至于侵蚀获利的潜力。
③对相关行业的熟悉程度检验即企业对拟进入的新业务应有一定熟悉程度并具备相应的设计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④增长潜力检验即企业拟投资的项目应具有足够的经济增长潜力才具备投资价值三、 风险隔离与组合风险隔离是损失抑制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其做法是将一风险单位分割成许多独立的、较小的单位,通过限制每一可能最大损失来实现减小损失的目的隔离法不但可以减少直接损失,而且风险单位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损失预测的准确程度,使得实际损失程度和估测损失程度大致相当,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为了防止火灾损失,企业不要将所有原材料或存货放在一个仓库,而是分别放在相距较远的几个仓库,这样就可以降低一次火灾造成的损失风险组合不是将一个风险单位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风险单位,而是通过兼并、扩张、联营,集合多个原来各自独立的风险单位于同一企业之下,增加同类风险单位的数目来提高未来损失的可预测性,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属于一种间接的损失控制措施例如,保险企业以聚合大量投保人的方式来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这种措施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分散中应用也较普遍当然,风险隔离和组合对于提高损失预测能力的实际效果也不能高估,在实际中由于成本较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四、 危机管理由于有些重大损失事件是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或者预测和防范的成本过高,而必须求助于危机管理,即在危机发生后,如何解决危机并从中吸取教训危机管理不能替代应急计划,而只能视为应急计划的后续措施之一简单地讲,企业危机管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而对企业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的过程完整地讲,企业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者通过危机信息分析,危机应对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职能管理过程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和其各个利益相关者可能遭受的各种损害,最终保障企业整体安全、健康和持久运行的动态过程从危机形成的诱因分类,主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及是否人为,有以下4种类型的危机1)企业内部人为危机是由于企业内部人为而造成的,是企业通过加强有效的危机管理基本可以避免的又可分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企业营销危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企业发展和战略危机等2)企业内部非人为危机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业意外、灾害事故所引发的危机例如,环境污染、爆炸塌方、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等所引起的非常事件而对企业造成的巨大人财物损害危机对这类危机的策略是定期对企业重大设备检查,对主要污染物质、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原材料、能源进行专人专库保管,对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处理。
3)企业外部人为危机主要是由企业外部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企业不利的事件,如有人恶意在产品中下毒、恐怖袭击、严重的产品仿制及造谣中伤等对这类危机事件的基础应对策略是启动危机应对计划和反应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做好企业与社会各类公众、利益相关者的日常沟通基础工作4)企业外部非人为危机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重大自然灾害、战争、行业或经济危机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严重事件这种危机是非人力所能及的,所以危害性较大对这些危机的基本应对策略是立即与企业内部员工沟通,启动危机应对计划和反应机制,配合政府行动,保护好企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危机过后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力争将损失补回来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危机处理小组成员的必要权限,能够及时获得客户信息,办公设备、通信设施等关键的企业资源,并分配到最为紧要的环节危机之后,企业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五、 风险回避适用的情形风险回避是处理风险的有效办法,通过风险回避,风险管理者可以明确知道风险不可能发生,风险主体也不会承受某些潜在的风险风险回避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回避适用于发生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较大的特大风险;②风险回避适用于损失频率虽不大,但是损失后果严重,并且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③风险回避适用于采用其他风险管理措施的成本超过进行该项活动预期收益的情形;④某些风险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无效。
例如,地震、海啸、暴风等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造成的损失较大;又如,生老病死风险是没有回避风险可能性的对于这类风险采取风险回避的办法是无效的六、 风险回避的优点与局限性(一)风险回避的优点风险回避是最简单、最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优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风险回避方式在风险产生之前将其化解于无形,大大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第二,节省了企业的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使得企业得以有的放矢,在市场竞争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风险回避,企业风险经理可以确保风险不会发生,不必承担潜在的风险暴露,因为它们已经被消除二)风险回避的局限性风险回避主要是通过中断企业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一风险造成的损失及其种种潜在的负面影响,但它同时也失去了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收益,是一种消极的风险控制技术,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风险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绝对的风险回避不大可能实现企业要生产经营,就必须拥有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这就会面临各种人力资本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尤其是在实施“严格责任”规则后,企业必须承担一些无法回避的责任和义务;经营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法律环境,这就可能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及各种法律政策变迁的风险。
2)风险回避可能是不可行的有些风险暴露,理论上是可以回避的,但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风险暴露的范围界定越宽,这种情况就越可能发生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取消在某一城市购买或建筑一栋厂房的计划而回避与这栋厂房有关的风险暴露,但是,如果将风险暴露定义为企业拥有任何建筑物、任何风险因素而产生的潜在损失暴露,那么显然是不可行的同样,企业可以通过停止任何经营活动而回避与此相关的风险暴露,但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经营活动的企业是不存在的3)风险回避在经济上是不适当的放弃或中止某项方案的风险回避决策,就意味着失去了以风险为代价获得风险收益的机会风险回避决策可能确实减少了风险损失,但也可能增加了企业的沉没成本或机会成本,因此在决策者是否选择风险回避决策取决于决策者对风险损失或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的判断积极的风险回避者和消极的风险回避者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认为选择或继续某项方案所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要大于沉没成本或机会成本,不同之处在于:选择中止、放弃策略的消极风险回避者会认为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要远远大于投资的沉没成本,选择更改、调整策略的消极风险回避者会认为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要远远大于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总的来说,消极风险回避者认为沉没成本或机会成本要远大于积极风险回避者。
4)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新的风险企业为了避免水路货运的沉船、碰撞风险,改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这样尽管避免了水上运输风险,但陆上运输同样存在风险,而且只要有货运需求,就无法绝对回避因货物运输带来的风险银行为了避免信用风险而过度压缩贷款,这样可以降低违约风险,提高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但同时可能积压大量资金,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影响银行资金的赢利性,最终危及银行的偿付能力5)长期的风险回避措施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能力降低久而久之,风险回避可能助长企业消极的风险防范心理,过度规避风险而丧失驾驭风险的能力,生存能力也随之降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显然风险回避是否为最佳的风险处理方式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风险回避技术由于具有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不能过度使用企业最好在工程或项目尚未进行之前,进行全面调查与估算,对需要回避的风险暴露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指明本企业需要采用风险回避的适用情形,如某些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都很高或应用其他方法的成本高于潜在收益等情况在实施风险回避措施后,风险管理人员还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控,考察回避措施是否被适当地执行,考察条件变化后原先的风险回避策略是否仍然适合等要注意,没有发生损失事故,未必就是回避技术的实施没有问题,因为侥幸也可能不会导致损失的发生,但侥幸的事情不是一般企业经营所应提倡的。
七、 政治风险评估政治风险评估要针对经营地政治环境变动可能性,评估投资所在国发生预料之外的政治环境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政治风险具有相对性,即投资者因国别的差异会对某一国或地区的政治风险有不同的预期,这是由于政治风险本身要受到国与国之间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风险评估者也会受到自身的立场和观点的影响此外,适用于评估宏观政治风险的方法不完全适合于特定项目的微观政治风险评估应当在把握所在国家政治风险宏观方面的基础上,分析特定项目对于东道国政治的敏感性,然后综合评估两者的影响,形成在某一东道国实施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一)宏观政治风险的评估对宏观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指标系统评估法该方法是根据积累的历史资料,对其中易诱发政治风险激化的诸因素加以量化,测定风险程度2、定级评估法该方法是将资源国政治因素、基本经济因素、对外金融因素、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