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开题报告.pdf

27页
  • 卖家[上传人]:燕**
  • 文档编号:34110922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1.20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14 年 3 月 30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完整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步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2首先,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色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征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由于选取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建立核心素养模型要有完整的结构和较为严密的体系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

      教师则是参照考纲.3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比如:在物理学科中,从“双基”教学目标到“四维”的核心素养,强调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下新常态校本教研必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何学、学什么知识、怎么学、如何学得更好教师要研究学科的本质,提炼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把校本教研的过程流程化,高效的实施课堂的教学,对课堂做出有效的评价,并且把实践的结果成果化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众多策略中,每日一课、同课异构、学科建模、录像研究、课题引领、读书报告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重要的基本策略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的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与发生在自己和学校里的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相联系,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

      4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5(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应包括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要研究各类校本课程的制定原则,内容架构,以及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等问题,为校本课程提供各学科专业理论依据,设计各学科校本课程教材2、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评价标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课程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3、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本课题要着重提高教师的课程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理论建构能力和创造性实施课程能力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6(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1.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在国内研究中,“核心素养”一词早期被理解为某一学科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如陈征帆探讨了城市规范专业对学生要求的核心素养,罗燕芬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对高中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等。

      此外,“核心素养”也在一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中提及,如李晓军在分析技术本科院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面临的困境时,提出“强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是高等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建议应当以“核心课程”为基础,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团队这一阶段,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学科要素的分析随着国际教育改革交流不断增加,众多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和框架设定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我国的裴新宁等学者对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实施与评价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我国核心素养框架的制定提供建议,并认为相关政策需要在一致性和个性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自下而上地推广优秀的实践经验,强化地区间的协同创新;辛涛、姜宇等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要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三个.7原则,认为其建立过程需要广泛征集教育利益相关者意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2014 年教育部颁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核心素养”一词,引起了教育学术界和各级教育政府和机构的广泛关注。

      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项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上,国际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己经进行了诸多探索核心素养在德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波兰等许多国家己经被当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并规划成为重要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架构以推动课程改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 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简称 DeSeCo)跨国研究项目,.8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该项目最终于 2003 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欧盟 2002 年 3 月发布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2006 年12 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标志着以“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素养及科技基本素养、数位素养、学习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素养、创新应变的企业家精神、文化表达”为八大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

      2013 年 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报告 走向终身学习一一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并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应重视发展“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美国教育部及全美教育协会针对当今时代的学生所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和学习支持,经过长期研究和大量尝试,于 2002 年共同发表了二十一世纪的学习与技能)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美国学生应具备的三种重要技能分别为:信息与沟通、思考与问题解决、人际与自我导向2010 年 3 月,.9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21 世纪素养”框架该框架中,21 世纪能力包括 3 个层次:首先,居于核心的是价值观,新加坡将核心价值观分为 6 类,分别是尊重、责任、正直、关心、顺应与和谐其次,社交和情感技能,再次是关于成为怎样的人的定义可以说,在 21 世纪之交的十一几年间,国际组织及各个国家对核心素养框架的讨论和制定,是关于核心素养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我国学者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问题二)研究价值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对课程改革赋予各科课程新的性质、基本理念、核心目标与重要内容。

      开展对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研究,将弥补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在实施中存在区域、学校差异适应性问题和学生个体差异补偿性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和不足,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改进理论价值: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构建适合校情、适合学情的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能丰富、充实我国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10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积累的研究资料、实践与理论建构的范式、学科校本教材的编制与操作实验等实践数据为同类学校,特别是苏南地区校本课程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参考范本现实意义: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核心素养”被置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关于“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实践之中,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