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桅船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
11页双桅船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双桅船》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1.理解作者,理解朦胧诗的特点2.品味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二、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中探究诗歌的深层涵义、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中寻求共鸣,获得安康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启示【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才能【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走过悠长寂寥的雨巷,今天我们将乘坐双桅船,走进女诗人舒婷的世界雨巷诗人潇洒多情,舒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舒婷长相一般,出身一般,学历也很一般初二还没念完就参加到上山下乡的行列中去,回到城市,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她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工人不可貌相,才女不必问出处)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朦胧诗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朦胧诗强调抒写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通过一连串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朦胧、隐讳的特点《双桅船》课堂实录[教学目的]理解朦胧诗的一般知识,个性化和多元化地解读朦胧诗[重点难点]1、意象在诗歌中的表意作用2、体会诗中表现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诗人舒婷相约,进展一次心灵的对话,让我们乘坐她的《双桅船》,驶进她的心灵世界。
板书题目)二、 赏析诗歌:1、 师:今天早读我们自由诵读了《双桅船》,如今我们齐读一下,初步感受一下诗的魅力好吗?读后(随机指导) (评:读得很动情,教师都被感动了)2、 师: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朗读的,比比看,谁读得好播放播音员的朗读)读完点评:各有千秋,我们比她读得动情,她比我们更会运用朗读技巧,如:“岸呵(nà),心爱的岸(注意到了音变)/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停顿得当)3、 师:教师被刚刚同学们的朗读带入到诗情与画意中去了,假设你是一位画家,你会画出怎样的一幅画?尝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好吗?4、 生1:我看见了苍茫的大海,好浓好浓的雾,远方的海面上,隐隐约约漂泊着一艘双桅船,时而靠岸,时而扬帆远航5、 生2:我仿佛看见,在大雾迷漫、风雨欲来大海上,船与岸在凄楚、忧伤地辞别点评:描绘得太生动了,气氛好苍茫,并将船与岸拟人化理解,情感好凝重)6、 师:刚刚教师注意到,在苍茫大海的这个背景上,我们描绘的重点是“船”和“岸”?说明我们抓住了诗歌的两个最主要的意象,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二者的关系吧,请仔细阅读,找一些诗句来证明7、 生1:“岸啊,心爱的岸”——学生分析^p :亲密,深情生2:“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学生分析^p :真挚。
8、 学生3: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学生分析^p :这两句更能表达“船”与“岸”永远彼此关心彼此牵挂师点评:找得好,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理解读二者关系的关键是呀,大家的讲解真令人感动,让教师一下想起宋代词人秦观的一句诗(我们一起说)——“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情是不需要用时时刻刻的厮守来维系的9、 师:能否用《致橡树》的句子解读一下?10、 生:“仿佛永远别离,却又终身相依”布置摘抄作业时学生已摘抄《致橡树》)11、 师:啊,这是心灵的相通,灵魂的相约,教师不由得想起《致橡树》中的另一句:“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呀,讨论到这里我们似乎恍然大悟,哦,这可能是一首爱情诗吧?你同意吗?12生:同意但也有摇头的,也有不置可否的,恰好证明个性化解读的必要)13师:我们姑且把它当成爱情诗来读吧①“船”象征谁呢?“岸”又象征谁呢?讲讲“他”和“她”的故事吧14、 生1:“船”象征女子,“岸” 象征男子,他是她的归宿15、 生2:我认为“船”象征男子,“岸” 象征女子,男子在外打拼事业,女子在温馨的家中等他16、 师: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到诗中找寻吧17、 生:有相聚又有分别。
18、 师:什么使他们相聚,什么使他们分别?19、 生:一场风暴,另一盏灯20、 师:“一场风暴”和“一盏灯”有这样大的影响,那真得好好探究一番!板书: 风暴船 岸灯同学们,让我们开始动脑筋,破译这两个意象的内涵吧!(点拨:思维要由详细——抽象生活中它本身有何特点?人们又往往赋予它怎样的深层含义?)21、生:风暴,我感觉它是猛烈的,台风来了,会带来灾难——所以“风暴”比喻人生的困难坎坷22、师:很好,作者生于1952年,时代的风云变化会让她遇到什么困难坎坷呢?23、生:三年自然灾害24、师:可能,不过那时她才3、4岁,不会遇到“心爱的岸吧”25、生:对了,还有“”那时,五十年代出生的舒婷已长大了26、师:好极了,使她别无选择地成了知青,返城后又做各种临时工,泥水匠,挡纱工,焊锡工,一个有追求的人是不会向生活屈服的,她爱书,爱诗,共同的理想信念让她和陈仲义先生——诗评家,后为厦门大学教授——走到了一起,当舒婷的诗作为新惹事物遭到批判的时候,他坚决地和舒婷站在一起,这就叫患难见真情啊!27、师:“灯”又该如何解释呢?28、生:灯——亮堂;光芒——可喻希望、理想、目的生活中不断有新的目的,于是不断地有新的追求。
29、 师:是否从此后:“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永不别离呢?30、 生:还是经常有别离的,“昨天刚和你分别,今天你又在这里岸啊亲爱的岸,风已不允许我再迟疑这些诗句就是证明31、 师:分析^p 得很有道理,因为时代的风云会左右我们的人生,“为了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我如今暂时漂泊”,但坚信会在另一纬度相遇32、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船”对“岸”的深情,再一次朗读吧!邀请一位女同学33、师:诗歌这样解读?你感到满意吗?呀,居然还有人不满意?!好,你说说为什么?(或提示:有没有同学不赞同这样的理解?“船”和“岸”就一定是恋人吗?还真不一定,比方:《蒹葭》中“伊人”还可以理解为“理想”小组讨论一下(4分钟)小组长搜集一下信息并推选一位代表发言)34、 组代表发言,(3~4人发言),教师将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35、 书:爱情说(师生已讨论),友谊说(我和朋友),亲情说(船和岸指儿女和家),理想说(船和岸指事业和理想),奉献说(船和岸指个人和集体)爱国说(船和岸指游子和祖国)等等学生此时思维极活泼)36、 师: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的理解呀!“作者用心未必然,读者用心何必不然”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阅读,允许我们在尊重文本的根底上,进展充满个性地多元解读。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啊!这首诗内涵这样丰富,于他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与传统诗歌不一样《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这里“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鹰”“鱼”两个意象仍是本意而朦胧诗那么不同,它多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意的表达具有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委婉含蓄在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了大量的这样的诗,人们把它叫朦胧诗,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它不是前无古人的,你去读读唐代的李商隐,比这还要朦胧得多37、 师:朦胧给诗带来了宏大的审美空间,但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比方诗的题目,为什么叫“双桅船”?“双”的含义在诗中又是如何表达的呢?指哪两个并列的方面呢?和情感又有何联络呢?请考虑,发表看法 38、 生1:①“双”指理想和爱情(作者将两者并重)39、 生2:②“双”指船和岸(作者渴望沟通与交流)40、 生3:③“双”指困难坎坷和灯(困难与希望并存)所以抒发的感情既有执著又有伤感41、师:这“双”字确实暗示此诗蕴涵的情感是复杂的复杂于时代POWERPOINT展示时代背景)本诗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植国家百废待兴之际,整个社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宏大变化。
人们刚刚从的创伤中解脱出来,一方面思想上仍然背负的噩梦,另一方面,又要承受层出不穷的新惹事物,既渴望爱情的缠绵,又肩负开拓探究的重任,既追求理想又屡次受挫,内心既有迷茫又有执着的追求42、师: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吧!《双桅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完成第1-2题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辞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络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以下意象的象征意义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题“双桅船”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化含义是什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同步题答案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详细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详细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第 11 页 共 1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