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与环境的保障措施行动计划.docx
15页妇女与环境的保障措施行动计划一、 妇女与环境的保障措施(1)加强对妇女的思想引领坚持用思想引领妇女,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流媒体、妇女之家等阵地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激发妇女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引导妇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教育联系服务,凝聚青年女性、知识女性和新兴产业从业女性以及活跃在网络空间的女性通过培养、评选、表彰、宣传妇女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妇女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2)开展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宣传教育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大力宣传新时代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宣传优秀妇女典型和性别平等优秀案例推动各级干部学习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家庭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妇女积极参与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和人居环境改善培育各级各类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行动。
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将妇女参与程度和满意度纳入文明城市评选内容引导妇女在文明单位创建中爱岗敬业,争做文明职工促进妇女参与文明村镇创建,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文化发展、文明乡风培育和乡村社会治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南郑特色的妇女品牌文化活动,惠及城乡妇女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有害妇女身心健康的黄色文化垃圾和非法出版物的传播加强文化与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培训、评估和监管开展文化传媒工作者和传媒相关专业学生的性别平等培训,提升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的传播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传媒涉及性别平等内容的监测和监管,消除网络媒体、影视产品、公共出版物中出现的歧视贬抑妇女、侮辱妇女人格尊严、物化妇女形象等不良现象规范网络名人和公众账号的传播行为完善违规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优化线上舆情预警和线下评估处置机制3)提高妇女网络媒介素养开展面向妇女的媒介素养培训和指导,加强妇女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妇女对媒介信息选择、判断和有效利用的能力,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消除性别数字鸿沟引导女性合理安全使用网络,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争做巾帼好网民活动,推动妇女弘扬网上正能量。
引导、组织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妇女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环境科学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提升妇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鼓励妇女引领绿色生产生活,养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杜绝餐饮浪费支持妇女参与巴山山脉和汉江、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减少环境污染对妇女的危害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开展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研究,监测分析评估环境政策、基础设施项目、生产生活学习环境等对妇女健康的影响推进城乡生活环境治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推行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推广使用家用节能环保产品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黑臭水体整治,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4)为城乡妇女享有安全饮用水提供保障引导妇女积极参与水源保护,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统筹水资源配置,优化农村供水格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梯次推进村庄供水,为妇女取水、用水提供便利加强符合妇女需求的卫生厕所建设。
推进城镇公共厕所改造,完善落实城镇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男女厕位比例的规范化建设和达标率纳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建设的评选标准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厕所入室推进旅游景区、商场、客运枢纽和服务区等公共场所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关照妇女的特殊需求加强宣传培训,在突发事件应对组织协调过程中体现性别意识,提高妇女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关切妇女特别是孕期、哺乳期妇女及困难妇女群体的特殊需求,对妇女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务,优先保障女性卫生用品、孕产妇用品和重要医用物资供给对有需求的妇女开展救助服务和心理疏导引导妇女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5)加强妇女与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为女性提供服务、维护女性权益方面的作用积极扶持、培育、发展女性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挥女性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妇女服务中的引领、培育和服务功能,畅通和规范女性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发挥妇联组织在营造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总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宣传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半边天作用,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网上舆论氛围。
加强妇女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监测,对错误观点言论及时发声并正面引导舆论,协调并督促处置贬损女性人格尊严的舆论现象,全面优化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二、 妇女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妇女平等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妇女平等享有权利,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妇女平等享有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支持家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泛弘扬男女平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环境更为优化法治体系更加健全,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南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妇女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三、 当代现代化妇女发展的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发展便成为整个人类最为合理的共同要求尤其是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第一要务。
这就要求必须合理建构人存在的物质基础,这是人实现独立的前提,同样也是妇女得以发展的前提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第一诉求,因此妇女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参与经济活动,不仅要要努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参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领域,掌握话语权,同时还要积极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己身,提升能力和素质,促进意识觉醒,从而转化为推动妇女发展的内在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推进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就是要不断实现对异化劳动的扬弃,重归对人的本质的占有通过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即以人民为本,它与资本主义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相区别从妇女发展的角度诠释,以人为本则是指妇女,包括了妇女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妇女的生命、人权和尊严等在中国追求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百年目标的同时,中国妇女同样在完成和实现着自身的现代性渴望.在追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代中国妇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度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尊重妇女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升妇女发展能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妇女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当代中国妇女发展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为科学的看待和分析妇女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它改变了人类主体定势单项索取的线性思维模式,开始思索一种长远性的、非线性的、互惠性的网状思维方式它要求当代中国的妇女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男女两性争夺倾轧的泥淖之中,局限于家庭与社会两难选择的取舍之中,局限于当前的权力和利益诉求的博弈之中,而应当更多的将发展的目光投向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主动推进私人领域的公共化,积极寻求和培育新的发展优势领域;努力协调自身发展与转型、经济改革、文化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等方面的矛盾,破解发展藩篱,有序合作,寻找发展支持从中可以看到妇女的解放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当今的科技水平还无法使妇女摆脱米切尔所说的四大结构中任一要素的制约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素在不断产生,与根深蒂固的旧的因素相互交织在当今中国各个领域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妇女发展问题更加显得尤为复杂因此,当代妇女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四、 妇女与健康的主要目标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提高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意识明显提高,防治能力不断增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到70%以上,乳腺癌人群筛查率逐步提高全面普及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促进健康孕育,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控制在2%以下提升妇女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妇女焦虑障碍、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妇女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妇女营养状况预防和减少孕产妇贫血,孕产妇贫血患病率逐年降低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高妇女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比例五、 现代化进程中妇女发展对策(一)要真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决策者的认识、行为和认同度直接影响着性别意识在决策中的位置和作用决策者在制定法律、公共政策、方案和项目时,只有把男女平等作为参照值,充分考虑发展过程中将会对男女两性特别是对仍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造成的影响,才能使妇女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应抓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将妇女发展内容列入现代化目标和现代化衡量标准之中一要将妇女发展规划与现代化总目标以及各级有关现代化发展的子规划、公共政策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中,加强性别统计、性别分析,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二要将妇女工作真正纳入部门的职能之中,设立专门的实质性的妇女工作部门,更有效地承担起促进妇女发展的职责,改变目前虽然设有妇女工作机构(协调组织)而实际工作仍由不具备行政效力的群众团体妇联来承担的状况。
三要继续建立完善有关妇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妇女平等参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四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法律的、行政的、宣传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消除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影响,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五要关注和有效地解决妇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占妇女人口70%的农村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权益保障问题,确保妇女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决策管理机构、平等地行使权力问题,妇女潜在的人才资源向显性的人才资源的转化问题,消除色情服务业滋长问题等等二)广大妇女要更自觉地参与现代化建设以素质作为求发展,妇女只有不断提高素质,积极参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作出贡献,才能使自身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而未来的社会以知识为本,以能力为本,将为妇女创造更多更好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机遇广大妇女要树立起自我意识、成就意识、成才意识、竞争意识,不仅仅把参与社会作为解决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要把参与社会作为人生不断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善于自我设计,在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的基础上,有志于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做到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在志向目标上不断追求,在知识能力上不断充实提高,使自身发展获得持续的内在动力。
三)各级妇联要承担起推进妇女发展的神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