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写作技巧:观后感作文导写 高一语文作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5页第二单元 微写作观后感作文导写一 单元写作任务一 读传统名剧谈认识 【写作任务阐释】写作思路:对剧作的引述、概括、评价等,自己的认识、感想、观点、看法并且,“读”与“认识”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连其结构模式可以用“引—议—联—结”的形式来写结构模式:1.引述名剧在通常情况下,“谈认识”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是从何而来的,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也就是说,文章第一段要交代读的是什么剧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即可2.亮出观点紧承“述读”所引述的内容,针对引述材料“谈认识”,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部分还可以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就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是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此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3.论证“认识”这部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论证通过各种论证方法证明“认识”的正确性,或正面论证或反面证明“认识”的合理性4.收束全篇结尾可以回应前文,强调“认识”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要求紧紧围绕自己的“认识”,自圆其说,并再次阐明观点,然后结束全篇示例引路:【文题呈现】(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1. 阅读戏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各种情感观看戏剧《窦娥冤》,谈一谈你的认识2.写作点拨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出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这部剧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申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地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观看之后,可以谈的认识有很多而如果能够抓住这部剧的主人公窦娥的悲惨经历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谈得更深刻3.例文展示《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它取材于《东海孝妇》,讲述了身世悲惨的窦娥因为不肯受逼成为地痞恶霸张驴儿的媳妇,被张驴儿陷害毒杀其父,进而受到昏官桃杌严刑逼供并被判处死刑,临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其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的故事窦娥的悲剧实际上是由表面与深层两部分构成,窦娥被无辜斩杀属于显性悲剧,而礼教对窦娥的束缚属于隐性悲剧,这一精神“枷锁”毒害了女性的一生。
窦娥的心路历程是从愚信到抗争受神权思想影响,她最初竟然相信吃人的封建势力能赏善罚恶,为她申冤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这两句话道出心中的激愤、委屈、埋怨、指责……更道出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的事实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正是对时代的不屈控诉,对黑夜中仅存流光的捍卫最终,窦娥的冤屈被平反,看似正义终于在洪流中被拾起,但以鬼魂而非人的形态去倾诉,这本身就带着一种讽刺试想窦天章如果未能官拜参知政事,这出悲剧就永远会是下层人民内心的痛与哀那个黑暗时代,步了窦娥后尘的女性不知凡几,也不知她们内心是否存在抗争的意识,要么含冤而死,要么缄默而亡,将苦恨归于命运,带入坟墓我们要从悲中探寻悲的道路,并沿着悲的道路,去追本溯源,眺望远方血迹斑斑的道路,笃定心魂,守好微光,别让曙光从指间流泻,因为哪怕黑暗只是再深一点,也足以溺死无知的探路人点评】 这篇“谈认识”的文章,先引述《窦娥冤》的内容,继而提出窦娥的冤屈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然后结合剧作中窦娥的命运进行分析,最后提升观点“我们要从悲中探寻悲的道路”,收束全文。
二 单元写作任务二 学写观后感1.明确概念观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观看了一部影片或戏剧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融合在一起写成的文章是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观后心得不仅可以扩充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提升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写作的能力另外,经典的影片或戏剧中传达出来的正能量,也是德育教育的生动素材而我们平时写的观后心得却往往不符合观后感的基本写作思路,我们的观后心得要么有观无感,要么有感无观,要么乱发一通议论……本单元的写作活动要求我们就所观看的话剧写观后感,目的是使我们明白观后心得类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明确此类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感”“观”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观后心得这类应用文体的写作步入正轨2.写作思路观后心得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引(引作品)、议(对“心得”直接的初步的论证)、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可以联系作品)、结(结尾归纳看法,呼应作品,总结全篇)由此,一篇完整的观后心得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则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代清楚观看了什么作品,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
不必展开来说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看剧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这样才能感人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作品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3.写作技巧观后感,必须是有观有感,“观”是“感”的基础,“感”是“观”的落脚点,我们只有建立好二者的联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恰当的技巧,才能写好观后感1)叙述简洁、重点突出观后感中的“观”在表达方式上要以叙述为主,但这个叙述并不等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述观后心得中的“叙”讲究简明扼要。
我们若在写观后心得时大量引述或转述原文,实际上就是把观后心得中的“叙”当成了“复述全部剧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动笔之前没有确立好“感”点,没能明白观后心得的“观”是要围绕“感”点去叙述的就像普通的议论文写作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一样,构思观后心得时务必要先确立“感”点,然后围绕“感”点确定叙述内容,与“感”点无关的内容不写,与“感”点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写,这样才能做到叙述简洁、重点突出2)把握角度,感点具体看完一部影片或戏剧后,你的感受可能有很多,如果写观后心得时追求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却又什么都讲得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笔带过,必然会使文章平淡无奇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排查,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点去写你可以抓住作品的主题写,这个主题可以是总的主题,也可以是某个片段的主题,可以抓住作品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去写,也可以针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去写,甚至还可以基于剧中某句你感触颇深的台词去写总之,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点越具体,感受越深,表达才越真切,文章才越动人,例如,有同学写《雷雨》观后感,以“爱”为“感”点,用“爱”串联起戏剧中的“父母亲情之爱”“男女爱情之爱”“真诚之爱”“虚伪之爱”“不伦之爱”,抒写自己的观点,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爱”。
这个“感”点的确立,新颖独特,自己有话可说,自然也就能写好3)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观后心得最忌讳的是泛泛而谈和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往往使“感”不能深入,文章过于肤浅所以,写观后心得必须善于“联”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联系时代和社会,也可以从小处入手,联系自身和身边的人例如,有同学写《悲惨世界》观后心得,确立的主题为“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文章在叙述剧中的冉·阿让受到感化,主动去警局承认自己是真的冉·阿让后,叙写了自身的一段经历——主动告知老师试卷给自己多算了10分,发表了自己对“诚信”的感想这就是从小处入手,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当然在联系实际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观”部,使“观”与“感”藕断而丝连4.避免雷区1)大量引述,本末倒置观后心得,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作品,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2)脱离作品,空谈“感想”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观”是“感”的基础,“感”由“观”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
因此,写“感”应当与作品自然结合起来3)内容杂乱,漫无边际写出的观后心得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观后心得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4)感受认识,太过肤浅观后心得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观后心得中,看不到观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三 观后感写作实践训练1.【题例呈现】(必修下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全班观看戏剧《雷雨》,写一篇观剧心得2.写作点拨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20世纪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该剧发生的年代与大家有不少差距,但是剧作中涉及的爱情、亲子相处等内容依然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所以无论从剧本的鉴赏,还是剧作的观看等方面入手,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东西可以写学生从戏剧的主题、人物、矛盾冲突、舞台布景、潜台词等角度,都可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3.例文展示走出没有太阳的日子——观《雷雨》心得《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了周、鲁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所牵扯出的跨越两代人、时长三十年的纠葛与恩怨。
一场雷雨,八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瞬间爆发,不仅见证了两代人酿成的悲剧,也呼应着整个社会的动荡与挣扎戏剧中的八个主要人物,有的狡诈自私,有的单纯美好,可无论是谁,都没有逃过这一场命中注定的雷雨,并走向了最终的悲剧他们身上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的矛盾冲突,其中,封建大家庭的拘束与个体向往自由平等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凡有压迫,必有反抗压迫是一种不公平的剥削周朴园伪善冷酷的外表下,是顽固腐朽的灵魂他蛮横且专制地打压周家,而他的利欲熏心又害死了两千多条人命他总是希望一切都能按照他所期望的进行,然而残酷专横之下,反抗是必然的鲁大海作为罢工代表,上门与其交涉在周朴园奸诈地用金钱收买工人平息罢工后,鲁大海愤怒地揭露了周朴园的罪行,直指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黑心财”, 顽强地与其斗争到底相比于鲁大海对资本家周朴园那不屈不畏的激烈反抗,繁漪的反抗则从细微处隐约可见第一幕中,繁漪嫌房子里太闷,听得四凤说是周朴园不让开窗,她便一定要打开它而当四凤为她端来药时,她只道“苦得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