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doc
32页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提分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题库加精品答案 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8080 题)题)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观念改革 B.教学方式的改革 C.课程改革 D.普及义务教育【答案】C 2、盐类水解原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B 3、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A.归纳 B.演绎 C.类比 D.分类【答案】C 4、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大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已知:甲烷和 CO 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 kgmol-1、-283 kg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B.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 CO 产生的热量多 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 CO 完全燃烧比甲烷产生的热量多【答案】C 5、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6 gO2 和 O3 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 NA B.0.3 mol Na2SO4 溶液中含有的 Na+数目为 0.6NA C.10 g H2 和 10g O2 所含分子数同为 5NA D.标准状况下,44 gCO2 的体积与 18 g H2O 的体积相同【答案】B 6、下面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所用词语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知道、认识、理解、应用 B.认识、知道、理解、应用 C.识别、分类、区分、评价 D.区分、识别、分类、评价【答案】A 7、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 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 8、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甲苯和液溴 B.溴乙烷和水 C.水与煤油 D.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答案】A 9、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答案】B 10、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模块的选择性 D.知识的多样性【答案】A 11、含有 Fe3+的溶液一般呈()A.酸性 B.碱性 C.酸碱性 D.氧化【答案】A 12、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 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答案】D 13、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A.全部正确 B.C.D.【答案】C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CO2 C.地壳中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 1%【答案】B 15、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板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板书具有概括、引导思考、示范和互动功能 B.主板书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 C.副板书也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 D.板书设计要体现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答案】C 16、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次氯酸漂白 B.盐酸除锈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答案】C 1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可行性原则 B.简约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答案】C 18、下列属于“化学 1”的内容主题的是()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答案】C 19、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D 20、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A.学习习惯 B.学习动机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答案】B 21、()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策略 D.学习方法【答案】C 22、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答案】C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答案】B 24、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答案】A 25、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 2 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答案】C 2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依次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B.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钠元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答案】B 27、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答案】C 28、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A.科学性 B.逻辑性 C.启发性 D.人文性【答案】D 29、“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A.物质结构与性质 B.化学反应原理 C.化学与技术 D.实验化学【答案】B 30、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D 31、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答案】A 32、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 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弱 D.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答案】D 33、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 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 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 D.学生的实际能力【答案】B 3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A.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B.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C.化学科学探究的能力 D.创新意识【答案】A 3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A 3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20?mLKMnO4 溶液 B.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 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答案】C 37、“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A.物质结构与性质 B.化学反应原理 C.化学与技术 D.实验化学【答案】B 38、常温、常压下,将 1 mol 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 1 L 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 H-TS 和熵的变化情况是()A.H-TS0,S0 B.H-TS0,S0 C.H-TS0,S0 D.H-TS0,S0【答案】D 3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答案】B 40、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答案】A 41、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答案】A 4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 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D 4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 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 Na2CO3 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将固体 Na2CO3 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上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B 44、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
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答案】B 45、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来推测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知识结构化策略 C.联系一预测策略 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C 46、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 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 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 47、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