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XX市群众防诈骗意识的调查报告.docx
7页关于XX市群众防诈骗意识的调查报告为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老年人防诈骗意识的基本情况,于2022年11月21日至2022年12月21日开展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报告汇总如下:1.您的性别?A.男(33.33%)B.女(66.67%)2.您的年龄?A.18-30岁(22.22%)B.30-59岁(77.78%)C.60岁及以上(0%)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0%)B.初中(0%)C.高中(0%)D.大学(专科/本科)(100%)E.研究生/博士生(0%)4.您的家庭人员组成?A.独自一人(11.11%)B.伴侣(44.44%)C.子女(44.44%)D.孙子女或外孙子女(0%)E.父母(55.56%)F.其他(22.22%)5.您是否遭遇过诈骗?A.是(33.33%)B.否(66.67%)6.您身边有人是否遭遇诈骗的情况?A.有,而且很多(22.22%)B.有,但是很少(77.78%)C.没有(0%)7.如果有经历过诈骗,被诈骗的金额为多少?A.1k以下(11.11%)B.1k-5k(11.11%)C.5k以上(11.11%)D.没有经历过诈骗(66.67%)8.您知道的诈骗类型有哪些?A.电信诈骗(100%)B.通过举办保健讲座,推销保健品(100%)C.电视广告推销诈骗(88.89%)D.假币诈骗(88.89%)E.封建迷信(神医破灾)(88.89%)F.消费免费送赠品诈骗(88.89%)G.冒充警察和银行诈骗(100%)H.其他(11.11%)9.如果发现自己被骗,您会?A.报警(100%)B.告诉子女(0%)C.求助于当地基层组织干部(0%)D.向亲友宣传揭露诈骗(0%)E.告诉父母(0%)F.其他(0%)10.您认为容易受骗的主要因素?A.认知能力不足,容易听信谣言(77.78%)B.基层组织宣传不够到位(11.11%)C.容易跟风,盲从(77.78%)D.希望受到关爱关心(44.44%)E.不想给子女添麻烦(33.33%)F.其他(11.11%)11.您所在地区基层组织是否举行过相关防诈骗知识宣传活动?A.从来没有(0%)B.偶尔会有(77.78%)C.经常会有(22.22%)12.您是否愿意参加当地基层组织组织的诈骗宣传讲座这类活动?A.愿意(88.89%)B.不愿意(11.11%)13.您所在地基层干部是否上门宣传过反诈骗?A.有(55.56%)B.没有(44.44%)14.您对于基层党组织在反诈骗中的工作满意度?A.非常满意(11.11%)B.满意(22.22%)C.一般(44.44%)D.不满意(22.23%)15.如果不满意,原因:无二、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由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参加问卷调查的年龄段集中在31-59岁之间,且女性居多,均为大学毕业。
其中独自一人居住占11.11%,和伴侣居住占44.44%,和子女居住占44.44%,和父母居住占55.56%;参与调查的人员中66.67%的人没有遭遇过诈骗调查中,电信诈骗、通过举办保健讲座推销保健品、冒充警察和银行诈骗是知晓率最高的三种诈骗方式,发现被骗后100%的人都会选择报警受骗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认知能力不足,容易跟风,盲从,其次还有基层组织宣传不到位、希望受到关心关爱、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等参与调查的人员中77.78%的人所在的基层组织偶尔会举办防诈骗知识宣传活动88.89%愿意参加基层组织的诈骗宣讲活动55.56%的人员曾遇到过基层干部上门宣传反诈骗知识,超过半数的人对基层组织的反诈骗工作表示一般、不满意三、调查举措一是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机制保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严厉打击此种类型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聚焦重点,细化举措要加强统筹推进,切实抓好宣传发动、打击整治、总结提升,畅通举报渠道,创新宣传手段考虑到电信诈骗的犯罪的广泛性、多发性、不可预测性受骗群体大体是在校大学生以及中老年人等,应迅速营造浓厚的预防诈骗氛围与社会环境,同时逐步扩大宣传范围,并根据特定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例如对于老年人,应上门告知其不要接听陌生人,不要听信陌生人所推销的产品、传单等物品。
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可以对他们进行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介绍,进而可以模拟诈骗情景,给大学生们熟悉常见的网骗套路流程,做到提前预知,心中有数三是靠实责任,凝聚合力要狠抓工作落实,发扬严实作风,及时分析研判形势,强化协调调度和督导整改,把开展专项行动作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