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式支座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docx
17页盆式支座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一、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机遇交通工程配套产品的下游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截至2021年底,我国先后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路径日益清晰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现代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构建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十三五期间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计39,90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3.26%;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06,77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50.43%;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还多十三五时期,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十四五时期正加密成型;我国公路建设迎来跨越发展,新技术、新理念应运而生,绿色、科技、便民的公路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设、规划线路规模和投资均跨越式增长,城市轨道交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为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强国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预计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维持较高规模,也为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十四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以高铁建设为重点,为确保铁路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鉴于高铁桥梁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高铁的设计及建造具有以桥代路的突出特点,高比例高铁桥梁的运用为铁路桥梁功能部件相关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随着铁路建设标准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桥梁功能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单件、小批量生产转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有利于行业内技术能力突出、具备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铁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市场竞争方面,加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印发《铁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铁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在合作研发方面,充分利用国家铁路局搭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课题研究等相关产学研用对接平台,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与有关方面联合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铁路产品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公平进入铁路运输、工程建设和装备产品设计制造维修领域,参与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业务,参与铁路建设、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铁路非运输企业改制重组;在国际化方面,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中国民营企业良好形象。
在铁路建设领域吸纳民营资本,促进产业内的优胜劣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铁路联盟(U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球已运营高铁里程数为5.61万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2.26万公里,已批准但尚未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1.88万公里,远期计划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3.30万公里,合计13.18万公里其中,除中国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已运营高铁里程数为1.78万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0.76公里,已批准但尚未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1.44万公里,远期计划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2.59万公里,合计6.71万公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名片与通道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制约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设施联通建设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国内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中吉乌、中蒙俄、中越等国际道路运输线路逐步延伸,聚焦六廊六路推动一批标志性的项目加速竣工中国高铁、高速公路走出去,不仅仅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更是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也为国内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企业赢得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挑战交通工程建设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发生变化或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可能会导致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或者放缓投资进度,进而导致桥梁支座、伸缩装置等产品的市场需求缩减,从而对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行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橡胶等,钢材、橡胶等属于大宗商品,具有价格波动相对较大的特点,价格易受宏观经济周期、供需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未来,若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在中标后上涨幅度较大,而行业无法将上游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传导到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价格中,则会对行业经营业绩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技术要求高、生产投资规模大,相关新产品、新技术从研发、试制到批量销售的周期较长,均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行业内企业如果没有雄厚资金的支持,将难以承担投资回报期较长的投资风险,无法持续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若想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需要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不断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
资金实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内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行业内企业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这一趋势将导致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的引进、培养情况更加复杂如果企业无法紧跟行业发展要求,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总体水平不能与企业发展相匹配,这将成为行业内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挑战二、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分类公路智慧交通是指依靠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汇集交通信息经过实时分析处理后,最后形成的高效、安全的公路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主要由公路交通智慧化管理及公路智慧化建设组成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公路智慧交通行业未来将向着一体化管理、数据协同、车路协同方向发展同时到2035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规划达到90%,围绕现存公路的智慧化建设与管理将迎来机遇三、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近些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除国家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外,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是另一重要因素自2013年以来,国家制定或修订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为国家统领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是在交通基建领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强调规划约束力,着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交通行政管理改革取得突破,管理格局趋于优化2008年,为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建设部的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2013年国家实施机构改革,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交通运输部初步具备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发展职能,交通大部制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统筹管理、综合管理能力显著加强四是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进展,形成了社会资本竞相涌入交通基建市场的良好局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公路等交通基建领域面向社会资本开放近年来,民航、铁路等交通基建领域向民营资本、外资开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铁路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按照铁路与公路合理比价关系制定,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大量参与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形成了交通基建多元化投资格局,显著调动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释放了市场活力。
四、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进入壁垒(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资质壁垒针对铁路产品,根据铁道部《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铁科技[2012]95号),国家对铁路产品认证采取强制性产品认证与自愿性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和列入采信目录的铁路产品,依法取得认证后,方可在铁路领域使用对于公路产品,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并强化行业重点监管产品的认证,提高自愿性产品认证在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活动中的采信度,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防水材料均在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中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与交通运营安全、旅客安全密切相关,相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为保障交通建设的工程质量,铁路、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专用产品的资质认证较为严格,认证周期一般也较长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资质积累并将产品打入相关市场,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开展业务形成资质壁垒二)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壁垒交通工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对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指标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具有技术密集性特征,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一方面,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技术标准对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加以约束,行业内的科研成果已形成相关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新进入企业开发产品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及工艺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地形复杂,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及要求,在原有行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产品需要进行定制化特殊设计和生产,满足防震、减震、防腐、耐寒等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设计、力学计算、配方分析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缺乏技术储备的企业难以设计、生产适应细分需求的产品因此,先一步进入行业的企业往往能够巩固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后来者则将面对着较高的技术及知识产权壁垒三)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人才壁垒桥梁支座伸缩装置等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性技术,其研发和生产涉及力学计算、机械工程、材料分析等学科,从产品设计、测试、试产、检测再到量产的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推进因此,拥有一支包括物理、机械、材料、电工电子等多领域人才在内的研发团队和稳定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是行业内企业的立足之本,多学科的研发团队对产品进行持续性的设计及研发是保持企业技术先进性的前提,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在生产工艺方面持续优化以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基础。
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难以通过引入个别专家人才便实现对整体技术的掌握以及对实现产品性能的突破,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四)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客户壁垒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特殊设计程度高的特点,且要求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企业的技术水平、制造工艺、规模实力、品牌口碑、行业经验、产品认证是客户确定投标资格和决定中标结果的重要因素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是铁路公路建设方及施工方,虽然这些客户对产品技术、质量、售后维护等要求高,但一旦供应商的技术、产品、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客户也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建立技术优势、塑造品牌以及获取客户的信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塑造自身品牌、获得稳定的客户,因此。
